-
公开(公告)号:CN106300293B
公开(公告)日:2018-04-10
申请号:CN201610784518.8
申请日:2016-08-31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IPC: H02H7/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电力系统底层故障信息的复杂故障串联整合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获取底层故障的底层故障信息,将按各底层故障第一排序时刻先后顺序列于时间轴上;并将时间窗口的起点置于首个底层故障的第一排序时刻处;辨识时间窗口内底层故障两两之间的关联性,区分复杂故障的类型;对辨识出的第一排序时刻非相邻的连锁故障和保护隐藏故障进行修正;将时间窗口起点移动至下一个相邻底层故障的第一排序时刻处,对该时间窗口内底层故障的关联性进行辨识;重复上述步骤,直到所有底层故障的关联性辨识完毕,得出复杂故障的串联整合结果。本发明将复杂故障发生后上传的大量底层故障信息串联整合成易于理解的事故链,为运行调度人员理解故障的发生和发展过程提供参考依据。
-
公开(公告)号:CN107330160A
公开(公告)日:2017-11-07
申请号:CN201710433251.2
申请日:2017-06-09
IPC: G06F17/50 , G06K9/62 , G01R19/17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6F17/5009 , G01R19/175 , G06K9/626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短路电流零点预测方法,包括:根据获取的电力传输线的离线数据,训练得到支持向量机模型,离线数据包括性能参数和单相接地故障参数;在线实时采集电路中的包括单相接地故障发生时的电流数据,得到电流数据和时间的对应关系,并确定单相接地故障发生的起始时刻;根据对应关系、起始时刻、预设的预测数据窗长和支持向量机模型,计算得到短路电流零点。本发明提高了零点预测的精度,达到了缩短断路器开断的熄弧过渡过程、减小触头电侵蚀的目的,提升了电网的安全运行水平。
-
公开(公告)号:CN103049838B
公开(公告)日:2017-05-31
申请号:CN201210574454.0
申请日:2012-12-26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基于有限状态机的包裹运输状态监控方法,用于物流运输系统中包裹运输状态的监控。该方法针对包裹在整个运输过程中的运输状态建模,通过包裹内安置的无线传感器节点监测包裹内发生的各种事件,再根据有限状态机跳转到不同的运输状态,对于每个状态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从而达到实时监控包裹运输过程的目的。本发明通过具有感知能力和一定计算能力的无线传感器节点来实现对包裹运输状态的监控,无需将物流状态信息发送到后台服务器就能分析、处理和决策,使得对包裹的决策和处理更及时,实现了包裹运输状态的自治控制,减轻了后台服务器的负担,实现了物流网络的优化。
-
公开(公告)号:CN103514322B
公开(公告)日:2017-02-01
申请号:CN201310410747.X
申请日:2013-09-10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IPC: G06F17/5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相变存储器单元SPICE模型系统,包括:单元电阻模拟模块,用于模拟相变存储器单元电阻;温度计算模块,用于针对施加的连续脉冲序列,计算每个脉冲信号结束时刻考虑脉冲信号下热量积累效应的存储器单元相变层温度;晶化速率计算模块,用于计算单位时间内发生晶化的相变层体积;非晶化速率计算模块,用于计算单位时间内发生非晶化的相变层体积以及相变模块,用于选择晶化速率或非晶化速率计算非晶化率。本发明还公开了所述相变存储器单元SPICE模型应用于模拟相变存储器单元多值存储。本发明能准确模拟相变存储器单元电阻变化,尤其是在连续脉冲作用下,热量积累效应明显时,并能准确模拟相变存储器多值存储技术中的相变存储器单元电阻。
-
公开(公告)号:CN106300293A
公开(公告)日:2017-01-04
申请号:CN201610784518.8
申请日:2016-08-31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IPC: H02H7/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电力系统底层故障信息的复杂故障串联整合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获取底层故障的底层故障信息,将按各底层故障第一排序时刻先后顺序列于时间轴上;并将时间窗口的起点置于首个底层故障的第一排序时刻处;辨识时间窗口内底层故障两两之间的关联性,区分复杂故障的类型;对辨识出的第一排序时刻非相邻的连锁故障和保护隐藏故障进行修正;将时间窗口起点移动至下一个相邻底层故障的第一排序时刻处,对该时间窗口内底层故障的关联性进行辨识;重复上述步骤,直到所有底层故障的关联性辨识完毕,得出复杂故障的串联整合结果。本发明将复杂故障发生后上传的大量底层故障信息串联整合成易于理解的事故链,为运行调度人员理解故障的发生和发展过程提供参考依据。
-
公开(公告)号:CN104051021A
公开(公告)日:2014-09-17
申请号:CN201410256649.X
申请日:2014-06-10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IPC: G11C29/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相变存储器的热串扰测试方法,该方法利用相变存储单元中的相变材料本身作为温度探测器,通过在一个相变存储单元上施加激励信号,在另一个相邻的相变存储单元上施加测试信号,采集相邻的相变存储单元上的响应信号,利用相变材料在不同温度下电学性能及性质的差异来测量相变存储单元编程过程中相邻的单元所受到的热串扰影响大小,从而对相变存储器热串扰稳定性进行评估。本发明适用于一般的相变存储单元结构,不需要集成其他部件,提高了热串扰测试的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19952739A
公开(公告)日:2025-05-09
申请号:CN202510292453.4
申请日:2025-03-12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机械臂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基于四元数关节的绳驱动激光焊接机械臂及其控制方法,包括:执行机构,用于进行激光焊接作业,所述执行机构主要包括激光焊接头,执行部分连接件;本发明能够通过四元数关节增强连续体构型的刚度和负载能力,可以搭载激光焊接头等重量较大的执行部件,并且能够完成工作空间狭小、障碍物众多的非结构化环境中传统机器人很难或根本不可能完成的复杂焊接任务。在连续体构型基础上引入四元数关节,在保证机械臂灵活性的基础上增强了其刚度和负载能力,可以搭载激光头等重量较大的执行部件,并且能够完成工作空间狭小、障碍物众多的非结构化环境中传统机器人很难或根本不可能完成的复杂操作任务。
-
公开(公告)号:CN119673379A
公开(公告)日:2025-03-21
申请号:CN202411587717.0
申请日:2024-11-08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IPC: G16H20/60 , G06F18/22 , G06F16/9035 , G06N3/0499 , G06N3/09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用于老年手术患者提供个体化营养推荐的系统和方法,涉及营养推荐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获取目标患者的基础信息集合;构建营养推荐空间;将信息输入所述营养推荐空间中进行检索,确定初始营养推荐信息;获取目标患者的食物摄入类型序列和食物摄入量序列;根据食物摄入类型序列、食物摄入量序列和K个营养摄入信息进行食谱配置,确定K个阶段营养食谱方案。本发明解决现有技术存在无法为老年手术患者提供个性化营养推荐,以及缺乏对患者历史食物摄入分析和营养方案实施过程中持续监测修正机制的技术问题,通过多模块协作实现对老年手术患者精准、科学且可动态调整的个性化营养推荐的技术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8564315B
公开(公告)日:2025-02-11
申请号:CN202410574071.6
申请日:2024-05-10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IPC: F01K11/02 , H02J3/46 , H02J3/00 , F22B33/18 , G06Q10/04 , G06Q10/0631 , G06Q50/06 , G06F17/10 , F01K3/00 , F01K7/38 , F01K7/34 , F01K7/10
Abstract: 本申请属于电气工程相关技术领域,其公开了一种考虑碳捕集电厂电热耦合及其运行灵活性提升的电力系统优化调度方法,电力系统包括碳捕集火电系统、可再生能源系统和电锅炉、储热装置,碳捕集火电系统具有低压缸零出力改造结构、小背压汽轮机与减压阀形成的并联抽汽结构,优化调度方法包括:构建优化调度模型并进行求解,输出调度的最优决策,优化调度模型包括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约束条件包括电功率守恒约束、蒸汽守恒约束和电热耦合约束,电热耦合约束表示碳捕集火电总功率与碳捕集解吸耗汽位于电热可行域中。以上调度方法,能够精准反映碳捕集电热耦合关系以提升调度可行性,辅助设备与碳捕集火电的两种结构设计可提升电力系统调度的灵活性。
-
公开(公告)号:CN116551241A
公开(公告)日:2023-08-08
申请号:CN202310521392.5
申请日:2023-05-10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焊接材料相关技术领域,其公开了一种无裂纹铝合金药芯焊丝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所述焊丝包括管及填充于所述管内的药粉,所述药粉包括以下质量份数的组分:4~6.8份Cu、0.8~1.2份Mg、0.1~0.6份Mn、0.05~0.4份Cr、0.2~0.5份Ti、0.1~0.25份Zr、2~4份复合材料,大于0份且小于0.1份Si、大于0份且小于0.1份Fe、1~2份TiC,余量为Al粉;其中,所述复合材料为氧化锆与碳纳米管的混合物。本发明通过向α‑Al铝基体中加入异质形核粒子与增强相,组成铝基复合材料,使得焊缝金属晶粒细化,具有高的抗热裂性能、硬度及拉伸强度。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