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继电器式控制的角度可调节压电舵机及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787937B

    公开(公告)日:2018-07-20

    申请号:CN201611132100.5

    申请日:2016-12-09

    Abstract: 基于继电器式控制的角度可调节压电舵机及控制方法,该舵机包括框架,十字梁双稳态装置以及与十字梁双稳态装置相连接的舵片;框架与十字梁双稳态装置采用线切割一体化成型,两者通过弹性梁相连且整体结构呈轴对称分布,螺钉与框架通过螺纹连接,其穿过框架顶部并紧压于预压调节块上方,十字梁双稳态装置因受预压力能够产生双稳态,该双稳态间的转换可由压电堆激振悬臂梁实现,由此舵片随运动的横向梁可实现姿态调整;本发明在高频驱动条件下,能够快速响应并双向驱动舵片,具有加工简单,变形稳定,大行程,低能耗,响应迅速和抗干扰能力强的优势;能够断电后位置保持并实现双向大角度控制。

    一种获取天线臂振动抑制响应的计算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194077A

    公开(公告)日:2017-09-22

    申请号:CN201710376824.2

    申请日:2017-05-25

    Abstract: 一种获取天线臂振动抑制响应的计算方法,根据基于压电材料的天线臂振动抑制方案,本发明将压电材料的应力等价为内力矩,将压电材料的应变等价为位移差分,获得卫星动力学、振动抑制、与姿态控制的解析式耦合计算模型。通过解算此模型,获取振动抑制后的天线振动频率响应和时间响应,实现了压电材料在天线臂上的布局分析,以及天线臂主动振动抑制效果分析。获得的计算模型为顶层的包含卫星动力学、姿态控制与振动抑制的耦合系统模型,充分考虑了各分析环节的交叉耦合,即可以完成响应计算,又可以实现振动传递机理分析。将压电材料应力等价为内力矩,将应变等价为位移差分,简单实用,建模周期短,便于工程应用。

    一种基于最小交叉位移熵的传感器作动器位置优化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092779A

    公开(公告)日:2017-08-25

    申请号:CN201710203826.1

    申请日:2017-03-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最小交叉位移熵的传感器作动器位置优化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建立受控结构坐标系,根据受控结构的振型方程和正则坐标得到受控结构在任意位置的振动位移响应函数;步骤二:根据t1时刻的作动器位移响应函数与传感器位移响应函数得到作动器与传感器的交叉位移熵;步骤三:根据作动器与传感器的交叉位移熵和最小交叉位移熵优化准则得到传感器作动器位置的优化目标函数;步骤四:对优化目标函数寻优得到交叉位移熵之和的最小值,交叉位移熵之和的最小值对应的位置为作动器在受控结构中的最优位置,得出传感器的最优位置。本发明能够有效地完成传感器/作动器的优化配置,并具有同时优化传感器和作动器位置的优点。

    一种获取天线在轨振动影响的动力学建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843074A

    公开(公告)日:2016-08-10

    申请号:CN201610183019.3

    申请日:2016-03-2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5B17/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获取天线在轨振动影响的动力学建模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整星系统中的环形天线以及用于支撑环形天线的展开臂作为子结构,建立整星系统的刚柔耦合动力学方程组,计算出展开臂带刚性环形天线的模态坐标阵以及环形天线的模态坐标阵;建立姿态控制模型对整星系统进行姿态控制仿真;依据姿态控制仿真结果,计算环形天线振动响应;环形天线振动响应由展开臂变形带动环形天线整体的牵连位置变化和环形天线自身的变形位置变化叠加而成;展开臂变形带动环形天线整体的牵连位置变化依据展开臂带刚性环形天线的模态坐标阵进行解算;环形天线自身的变形位置变化依据环形天线的模态坐标阵进行解算。本发明属于天线在轨振动技术领域。

    一种基于全柔性卫星模型的控制闭环微振动建模与分析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659888B

    公开(公告)日:2014-07-09

    申请号:CN201218003470.5

    申请日:2012-08-2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全柔性卫星模型的控制闭环微振动建模与分析方法,考虑控制系统对结构响应的反馈作用,可为光学载荷成像质量评估提供微振动结构传递特性和时/频响应分析手段,属于建模与分析技术领域。计算整星有限元结构模型的模态振型和模态频率;建立包含控制律和硬件特性的姿态控制系统模型;建立整星结构与姿态控制系统的闭环模型;分析微振动输入到评价节点输出通道的结构传递特性、微振动时/频响应、以及响应数据的统计分析,用于光学载荷成像质量的评估。本发明的方法可以有效消除开环动力学仿真的刚体姿态“漂移”现象,仿真结果更接近在轨实际情况。

    一种基于加速度谱的卫星及部组件界面力谱获取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881598B

    公开(公告)日:2024-05-03

    申请号:CN202010580435.3

    申请日:2020-06-23

    Abstract: 本发明一种基于加速度谱的卫星及部组件界面力谱获取方法,(1)基于星箭耦合分析,获得卫星或部组件加速度的时域响应值;根据卫星或部组件加速度的时域响应值,通过冲击响应谱变换,得到卫星或部组件的加速度谱的幅值;(2)在星箭耦合模型上加载单位频域载荷进行频域响应分析,确定卫星或部组件界面的加速度的相位;(3)根据步骤(1)得到的卫星或部组件的加速度谱的幅值和步骤(2)得到的卫星或部组件界面的加速度的相位,获得带相位的界面加速度谱;根据带相位的界面加速度谱,获得带相位的界面加速度谱与界面力谱的对应关系;(4)根据步骤(3)带相位的界面加速度谱与界面力谱的对应关系,确定带相位的界面力谱,从而获得界面力谱的幅值,本发明提高了力谱确定的精度。

    一种可动柔性部件动力学影响的解耦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421380A

    公开(公告)日:2022-12-02

    申请号:CN202210897112.6

    申请日:2022-07-2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动柔性部件动力学影响的解耦方法,能够降低面向控制的系统动力学建模难度,有效支撑控制系统设计与仿真。本发明方法是一种大型可动柔性部件动力学影响的解耦分析方法,解决面向控制的含大型柔性航天器的动力学建模问题,结合我国航天工程中空间相对导航这一迫切工程需求,给出了一种大型可动柔性部件动力学影响的解耦分析方法,该方法能够有效降低柔性部件任一构型下的航天器动力学建模工作量,支撑面向控制系统设计的变构型航天器系统动力学建模。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