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209399965U
公开(公告)日:2019-09-17
申请号:CN201822158274.X
申请日:2018-12-21
Applicant: 核动力运行研究所 , 中核武汉核电运行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核电站检修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核电室内环境的位姿测量装置。目前在实施核电领域的移动设备工作时,大多依靠视频监控方式,受环境限制较大,并存在误差大,工作人员劳动量大等问题。本专利包括:无线超宽带UWB定位基站、有线超宽带UWB定位基站、UWB定位标签、姿态传感器、接口电源模块、工控机。有线超宽带UWB基站与接口电源模块通过网线连接;UWB定位标签和无线超宽带UWB定位基站之间进行UWB信号交互;UWB定位标签与姿态传感器固定在所需检测的设备上,姿态传感器通过485总线与接口电源模块连接;接口电源模块分别通过网线和USB数据线与工控机连接。本装置可以快速、精确获得设备的位置及姿态信息,降低检修人员工作强度。
-
公开(公告)号:CN209102070U
公开(公告)日:2019-07-12
申请号:CN201721872866.7
申请日:2017-12-27
Applicant: 核动力运行研究所 , 中核武汉核电运行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1C15/00
Abstract: 本申请属于定位系统,具体涉及一种激光定位系统。一种激光定位系统,包括基座部件,该基座部件为平台部件,用于承载所有部件,在基座部件上设置若干个光源机构,光源机构均匀的分布在基座部件上,在基座部件上还设置摄像机和激光发射器,其中激光发射器用于发射激光,摄像机用于拍摄需要定位的区域,通过拍摄的视频,观察定位位置是否符合要求,基座部件还包括活动机构,活动机构用于激光定位系统的移动。本申请的显著效果是:远程操作,使用简单便捷,大幅减少操作人员受辐照剂量。(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号:CN206524197U
公开(公告)日:2017-09-26
申请号:CN201621479842.0
申请日:2016-12-30
Applicant: 核动力运行研究所 , 中核武汉核电运行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一种用于卸料过程中乏燃料运输容器的冷却系统,其中废气回收口连接板式换热器,板式换热器连接过滤器,过滤器连接乏燃料运输容器出口,且在废气回收口与板式换热器之间的管路上有温度传感器A,而在板式换热器与过滤器之间的管路上有温度传感器B。板式换热器还分别连接三通阀门A与三通阀门B,三通阀门A分别连接冷却水入口、三通阀门B、三通阀门C,三通阀门B连接冷却水出口;而三通阀门C分别连接压缩空气入口与对接乏燃料运输容器入口连接;乏燃料运输容器入口与乏燃料运输容器出口均连接乏燃料运输容器。
-
公开(公告)号:CN219209431U
公开(公告)日:2023-06-20
申请号:CN202223211985.1
申请日:2022-11-29
Applicant: 中广核铀业发展有限公司 , 中核武汉核电运行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IPC: B01D49/0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气水分离系统,包括:气水分离器;第一电控阀门,第一电控阀门安装在气水分离器的液体出口处;第二电控阀门,第二电控阀门安装在气水分离器的气体出口;液位检测装置,液位检测装置安装在气水分离器内,用于检测气水分离器内的液位,液位检测装置与第一电控阀门信号连接,当检测到的液位高于第一预设高度时,第一电控阀门打开,当检测到的液位低于第二预设高度时,第一电控阀门关闭。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气水分离系统,通过电控控制第一电控阀门及第二电控阀门的开闭,从而实现气水分离器的液体出口及气体出口的自动控制开闭,降低了人工劳动强度,且避免了操作人员控制阀门给操作人员带来的安全风险。
-
公开(公告)号:CN209520702U
公开(公告)日:2019-10-22
申请号:CN201822158280.5
申请日:2018-12-21
Applicant: 核动力运行研究所 , 中核武汉核电运行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IPC: B24B15/00 , B24B7/16 , B24B27/00 , B24B27/033 , B24B29/02 , B24B41/06 , B24B47/22 , B24B49/12 , B24B51/00 , B24B55/06 , B24B55/04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核电站检修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适用于反应堆压力容器密封结构的自动抛光装置。该装置包括抛光单元、行走单元、吸尘单元、视频检查单元以及控制系统,其中,所述的行走单元可沿法兰密封面行走,抛光单元安装在行走单元上,并可对压力容器法兰密封面进行打磨抛光,所述的吸尘单元安装在行走单元上,利用吸尘单元对抛光单元产生的粉尘进行抽吸,所述的控制系统安装在行走单元上,用于控制行走单元的运动及对压力容器法兰密封面的打磨抛光。该装置能够实现压力容器密封结构(压力容器法兰密封面)的自动抛光及检查,取代人工打磨抛光操作,降低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减小操作人员的受照剂量,降低操作人员的沾污风险。(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号:CN206420585U
公开(公告)日:2017-08-18
申请号:CN201621483243.6
申请日:2016-12-30
Applicant: 核动力运行研究所 , 中核武汉核电运行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适用于蒸发器一次侧管板测温装置,涉及蒸发器二次侧水压试验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包括测温组件和托举安装杆组件,测温组件与托举安装杆组件通过气锁进行连接;测温组件的支架顶部中心安装有胀紧气爪,支架顶部两端分别安装有定位销和温度传感器组件,定位销、胀紧气爪分别伸入传热管进行定位和抓紧,胀紧气爪的前端能够张开固定在传热管内壁上,温度传感器组件顶住传热管之间的管板下端面进行温度测量。本实用新型的温度传感器通过弹簧弹力紧贴管板,温度传感器与管板壁面完全贴紧,从而保证测温准确;托举安装杆操作简单、能够避免操作人员进入蒸发器一次侧水室导致不必要的辐射剂量,可以满足蒸汽发生器水压试验时管板测温的需要。
-
公开(公告)号:CN217050664U
公开(公告)日:2022-07-26
申请号:CN202123065499.9
申请日:2021-12-08
Applicant: 中核武汉核电运行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适用于堵管作业的堵头传输装置,包括:推送部,具有基座和活塞杆,所述基座设有内腔,所述活塞杆滑动地设于所述内腔;夹持部,具有夹爪和阻挡块,所述阻挡块连接于所述活塞杆的自由端,所述夹爪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阻挡块;以及传送部,布置于所述夹爪的下方,用以传送堵头至所述夹爪。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适用于堵管作业的堵头传输装置能够保证堵头在堵管作业中从蒸汽发生器外侧便捷、精准地传输到管口轴心位置,提高了工作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212962994U
公开(公告)日:2021-04-13
申请号:CN202020946008.8
申请日:2020-05-29
Applicant: 中核武汉核电运行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IPC: F28F11/02
Abstract: 本公开属于核电维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热交换器传热管堵管的堵头。本公开实施例中,本体与凸轮组成偏心结构,使得旋转螺钉时,凸轮可以在自重作用下绕销轴与本体做相对偏心转动,进而将凸轮和本体的外轮廓咬合在传热管内壁上形成支撑;在此基础上,螺钉被持续向本体的方向旋转的情况下,螺钉另一端的锥状结构将本体另一端的开口外径撑大,使得本体的另一端对传热管形成封堵,操作方便、封堵效果好,且不需要太大的操作空间,由此可以在有限的空间内,在传热管一侧完成传热管进出口两侧的堵管操作。
-
公开(公告)号:CN212942117U
公开(公告)日:2021-04-13
申请号:CN202021374486.2
申请日:2020-07-14
Applicant: 中核武汉核电运行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机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核电站乏燃料转运的滤油过滤器。乏燃料转运过程中,真空泵的排气含有一定量的真空油雾、水汽,还可能还有一定量的放射性粉尘,不能直接向DVK系统排风。因此真空泵排气需要进行过滤才能排放至DVK系统。本发明包括排水系统,过滤系统,支撑系统;过滤系统整体安装在支撑系统内部,排水系统固定安装在支撑系统的筒体的侧面。其中,过滤系统包括盖帽,滤筒,滤油层盖板,密封圈,滤油层底板和水层。本装置同时过滤真空泵排气中的油雾、水汽以及可能存在的粉尘,便捷,效率高,可拆卸。
-
公开(公告)号:CN210101955U
公开(公告)日:2020-02-21
申请号:CN201822163873.0
申请日:2018-12-21
Applicant: 核动力运行研究所 , 中核武汉核电运行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IPC: B63C11/52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核电站维修领域,涉及一种自适应四点均匀承载车体机构。在核电站检修过程中,许多车体结构的爬行器因为结构或爬行平面不平整等原因在运行过程中各个轮子受力不均匀,影响检修效果。本实用新型包括包括:底板A、连接座、滑动轴承A、轴端挡板1、连接螺钉A、车轮、连接轴、滑动轴承B、尼龙环、底板B、轴端挡板2、连接螺钉B、底板B、检修工具连接座。连接座分为左右两个,分别为连接座A、连接座B;连接座A通过螺钉固定在底板A上;连接座B通过螺钉固定在底板B上;连接座A和连接座B通过连接轴连接起来,连接座A和连接座B中间通过尼龙环隔开。使用本专利后,将车体放置于不平整的地面后四个轮子也会同时与地面接触,且四个轮子受力均匀。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