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1719498B
公开(公告)日:2011-09-07
申请号:CN200910199720.4
申请日:2009-12-01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IPC: H01L27/092 , H01L29/16 , H01L29/06 , H01L29/10 , H01L29/42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27/1211 , H01L21/823807 , H01L21/823821 , H01L21/845 , H01L29/4239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混合材料反型模式圆柱体全包围栅CMOS场效应晶体管,其包括:具有第一沟道的PMOS区域、具有第二沟道的NMOS区域及栅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沟道及第二沟道均为圆柱体,且具有不同的半导体材料,所述的第一沟道为n型的Ge材料,所述的第二沟道为p型的Si材料;栅区域将所述第一沟道及第二沟道的表面完全包围;在PMOS与NMOS区域之间、PMOS区域或NMOS区域与Si衬底之间均有埋层氧化层将它们隔离。本器件结构简单、紧凑,集成度高,在反型工作模式下,采用圆柱体全包围栅结构,高介电常数栅介质和金属栅,可避免多晶硅栅耗尽及短沟道效应等。
-
公开(公告)号:CN101771052B
公开(公告)日:2011-08-03
申请号:CN200910200965.4
申请日:2009-12-25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IPC: H01L27/108 , H01L21/824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29/7841 , G11C11/404 , G11C2211/4016 , H01L27/108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浮体动态随机存储器的单元结构及其制作工艺。其结构包括位于埋层氧化层上的P型半导体区、位于P型半导体区上的N型半导体区以及位于N型半导体区上的栅极区,N型半导体区、P型半导体区四周设有电隔离区。利用隔离的浮体栅二极管作存储节点,通过带与带间的隧道穿透,电子在浮体积聚定义为第一种存储状态;通过PN结正向偏置,电子从浮体发射出去或者空穴注入到浮体,定义为第二种存储状态;这两种状态造成浮体栅二极管(N+/P+)正向开启电压的差异,通过电流的大小可以感知。本发明是一种高效低功耗高密度栅二极管(N+/P+)浮体存储器单元,具备制作工艺简单、集成密度高、成本低廉及可靠性高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02104048A
公开(公告)日:2011-06-22
申请号:CN200910201331.0
申请日:2009-12-17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IPC: H01L27/12 , H01L29/78 , H01L23/60 , H01L21/84 , H01L21/33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27/026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绝缘体上硅技术的MOS型ESD保护结构及其制作方法。所述ESD保护结构包括直接连接SOI衬底体区的外延硅层;外延硅层的两侧为侧氧隔离墙,所述侧氧隔离墙用以划分ESD保护结构与本征有源结构;外延硅层的顶部左右两端分别为ESD保护结构的源漏区;外延硅层的顶部中心位置处向上生长有ESD保护结构的多晶硅栅;ESD保护结构的多晶硅栅与外延硅层之间夹有ESD保护结构的二氧化硅栅介质;ESD保护结构的多晶硅栅与ESD保护结构的二氧化硅栅介质的两侧设有侧氧隔离墙。本发明使泄露电流能够下沉至SOI衬底,且通过外延工艺使得ESD保护结构与有源区本征MOS管处于同一平面,这样便于后续工艺的处理。
-
公开(公告)号:CN101916726A
公开(公告)日:2010-12-15
申请号:CN201010220198.6
申请日:2010-07-06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IPC: H01L21/336 , H01L21/3205 , H01L29/7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29/78654 , H01L29/786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抑制SOI浮体效应的MOS结构的制作方法。本发明方法制作的SOI MOS结构,其有源区包括:体区、N型源区、N型漏区、重掺杂P型区;其N型源区由硅化物和与之相连的N型Si区两部分组成;所述重掺杂P型区位于硅化物与绝缘埋层之间,并分别与硅化物、体区、绝缘埋层及浅沟槽隔离结构相接触。制作时先通过离子注入的方法形成重掺杂P型区,再在源区的部分表面形成一层金属,通过热处理使金属与其下的Si材料反应生成硅化物。本发明通过硅化物与下方的重掺杂P区形成欧姆接触,释放SOI MOS器件在体区积累的空穴,从而抑制SOI MOS器件的浮体效应,并具有不增加芯片面积,制造工艺简单与常规CMOS工艺相兼容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01726274A
公开(公告)日:2010-06-09
申请号:CN200910199726.1
申请日:2009-12-01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确定MOSFET器件BSIM模型参数宽度偏移量Wint的方法。首先利用半导体参数测试仪测量至少3个拥有相同沟道长度、不同沟道宽度的MOSFET器件的Ids-Vds输出特性;然后求出漏极电流Ids对漏极电压Vds的二阶导数Ids″;通过延长Ids″与MOSFET沟道设计宽度Wdrawn的曲线便可容易得到准确的MOSFET器件的宽度偏移量Wint。
-
公开(公告)号:CN101719500A
公开(公告)日:2010-06-02
申请号:CN200910199722.3
申请日:2009-12-01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IPC: H01L27/092 , H01L29/78 , H01L29/10 , H01L29/423 , H01L29/1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27/1203 , H01L21/823807 , H01L21/84 , H01L27/0688 , H01L29/42392 , H01L29/7869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混合材料反型模式全包围栅CMOS场效应晶体管,其包括:具有第一沟道的PMOS区域、具有第二沟道的NMOS区域及栅区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沟道及第二沟道的横截面均为腰形(跑道形),且具有不同的半导体材料,所述的第一沟道为n型Ge材料,所述的第二沟道为p型Si材料;栅区域将所述第一沟道及第二沟道的表面完全包围;在PMOS与NMOS区域之间、PMOS区域或NMOS区域与Si衬底之间均有埋层氧化层将它们隔离。本器件结构简单、紧凑,集成度高,在反型工作模式下,采用混合材料的沟道、跑道形全包围栅结构、高介电常数栅介质和金属栅,具备高载流子迁移率,可避免多晶硅栅耗尽及短沟道效应等。
-
公开(公告)号:CN101719499A
公开(公告)日:2010-06-02
申请号:CN200910199721.9
申请日:2009-12-01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IPC: H01L27/092 , H01L29/78 , H01L29/10 , H01L29/423 , H01L29/1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21/84 , H01L21/823807 , H01L21/823821 , H01L27/12 , H01L29/42392 , H01L29/7869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混合材料积累型圆柱体全包围栅CMOS场效应晶体管,其包括:具有p沟道的PMOS区域、具有n沟道的NMOS区域及栅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p沟道及n沟道均为圆柱体,且具有不同的半导体材料,所述的p沟道为Ge材料,所述的n沟道为Si材料;栅区域将所述p沟道及n沟道的表面完全包围;在PMOS与NMOS区域之间、PMOS区域或NMOS区域与Si衬底之间均有埋层氧化层将它们隔离。本器件结构简单、紧凑,集成度高,在积累工作模式下,电流流过整个圆柱形的沟道,具备高载流子迁移率,低低频器件噪声,并可避免多晶硅栅耗尽及短沟道效应,增大了器件的阈值电压。
-
公开(公告)号:CN101777564B
公开(公告)日:2011-06-15
申请号:CN200910200721.6
申请日:2009-12-24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 上海新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27/1211 , H01L21/84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垂直栅结构的SOI CMOS器件,包括SOI衬底,以及生长在SOI衬底上的NMOS区和PMOS区,所述NMOS区和PMOS区共用一个垂直栅区,所述垂直栅区与NMOS区和PMOS区位于同一平面上,垂直栅区位于NMOS区和PMOS区之间;垂直栅区与NMOS区之间隔离有栅氧化层;垂直栅区与PMOS区之间隔离有栅氧化层。本发明占用面积小,版图层数少,工艺简单,敞开的体区能够完全避免传统SOI CMOS器件的浮体效应,并方便对寄生电阻、电容的测试。
-
公开(公告)号:CN101710585B
公开(公告)日:2011-04-27
申请号:CN200910199725.7
申请日:2009-12-01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IPC: H01L27/092 , H01L29/78 , H01L29/04 , H01L29/1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29/78696 , H01L21/823807 , H01L21/84 , H01L27/0688 , H01L27/1203 , H01L29/4239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混合晶向积累型全包围栅CMOS场效应晶体管,其包括:具有第一沟道的PMOS区域、具有第二沟道的NMOS区域及栅区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沟道及第二沟道的横截面均为腰形(跑道形),且所述第一沟道采用p型(110)Si材料,所述第二沟道采用n型(100)Si材料;栅区域将所述第一沟道及第二沟道的表面完全包围;在PMOS与NMOS区域之间、PMOS区域或NMOS区域与Si衬底之间均有埋层氧化层将它们隔离。本器件结构简单、紧凑,集成度高,在积累工作模式下,电流流过整个跑道形的沟道,具备高载流子迁移率,低频器件噪声,并可避免多晶硅栅耗尽及短沟道效应,增大了器件的阈值电压。
-
公开(公告)号:CN101710576B
公开(公告)日:2011-03-16
申请号:CN200910200126.2
申请日:2009-12-08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 上海新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IPC: H01L21/76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通过氧离子注入退火制备绝缘体上锗材料的方法。该方法首先在硅衬底上外延SiGe合金层;然后在SiGe合金层上外延Si薄层;通过两次不同剂量的氧离子注入,使注入的氧离子集中在硅衬底的上部,于硅衬底与SiGe合金层交界处形成氧离子聚集区;先后在不同含氧气氛中进行第一、第二次退火,使氧离子聚集区氧化形成SiO2,顶层Si薄层也氧化为SiO2,再在纯氧气气氛中退火,进一步提高SiGe层中锗的含量,然后在纯氮气气氛中退火,使SiGe层中Ge的分布更均匀,最后用纯氧气和纯氮气交替进行退火,最终SiGe合金中的Si完全被氧化为SiO2,将顶层的SiO2腐蚀掉,就形成了绝缘体上锗材料。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