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1607701A
公开(公告)日:2009-12-23
申请号:CN200910012700.1
申请日:2009-07-24
Applicant: 东北大学
IPC: C01B21/06
Abstract: 一种纳米化、强磁场双促进法制备氮化铁材料的方法及装置,装置不锈钢内壁外依次是电加热体和水冷套,水冷套外侧设置有磁场发生装置。制备氮化铁材料的方法为:首先制备纳米纯铁粉末或纳米纯铁薄膜,放入该装置内,通入氢气,在300~450℃下保温10~90分钟,然后停止加热,自然冷却至60~100℃。在该温度下通过磁场发生装置施加6~20T的磁场,同时通入氨气,将反应器内温度升高至120℃~250℃并保温8~30小时,然后自然冷却至室温。本发明氮化反应可以在低温条件下进行,这样的氮化有利于α″-Fe16N2的形成,抑制其它氮化铁的生成,所制备的氮化铁材料α″-Fe16N2的含量65%~99%。
-
公开(公告)号:CN114273862A
公开(公告)日:2022-04-05
申请号:CN202111629233.4
申请日:2021-12-28
Applicant: 东北大学
IPC: B23P15/00 , C22C21/02 , C22C21/08 , C22C1/03 , C22F1/043 , C22F1/047 , C22F1/05 , H01M10/613 , H01M10/625 , H01M10/6554 , H01M10/6556 , H01M10/6568 , H01M50/24 , H01M50/244 , H01M50/249
Abstract: 一种一体化成型铝合金电池托盘及其制造方法,属于铝合金型材及汽车零部件制造技术领域。一体化成型铝合金电池托盘的制造方法,包括备料、熔铸、多级均质、采用梯度加热铸锭,并结合拓展结构挤压模具进行挤压,得到的带有水冷管道的电池托盘主体断面型材的外接圆直径>铸锭直径,再淬火、精整、时效、精加工和深加工水冷管道。通过对电池托盘主体进行一体化成型设计,降低电池托盘整体重量,提高生产效率,为电池组提供更好的使用环境。取代焊接装配工艺,避免因焊接不良导致电池包使用寿命及安全性降低。
-
公开(公告)号:CN111621721A
公开(公告)日:2020-09-04
申请号:CN202010488370.X
申请日:2020-06-02
Applicant: 东北大学
IPC: C22C38/38 , C22C38/42 , C22C38/44 , C22C38/46 , C22C38/54 , C22C38/58 , C22C38/02 , C22C37/10 , C22C37/08 , C22C29/12 , C22C1/05 , C21D9/40 , C21D1/26 , C21D1/18 , B22D19/16 , B22D19/02
Abstract: 一种高锰高碳可焊金属陶瓷块及其增强的辊套和制备方法,该高锰高碳可焊金属陶瓷块包括合金化后的增强颗粒、基体材料和复合添加颗粒;合金化后的增强颗粒为高锰粉末包覆的陶瓷颗粒,基体材料为高锰高碳的铬铁耐磨材料,由于Mn为弱碳化物形成元素,基体中的Mn少部分同Cr形成M7C3型碳化物,大部分的Mn分布于基体中形成奥氏体相区,使其具有可焊性;因为Mn的加入使得陶瓷颗粒与基体发生有效的冶金结合。将合金化后的增强颗粒、复合添加颗粒与基体材料进行液相烧结,将得到的高锰高碳可焊金属陶瓷块焊接于辊套的指定位置;最后浇铸成辊套设备。此方法制备的辊套具有高强度、操作方法简单、增强块体完全固定于指定位置和方便修复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09014192B
公开(公告)日:2020-04-28
申请号:CN201810965885.7
申请日:2018-08-23
Applicant: 东北大学
IPC: B22F3/10 , B22F1/00 , C22C38/14 , C22C38/12 , C22C38/04 , C22C38/02 , C22C38/58 , C22C38/56 , C22C38/50 , C22C38/48 , C22C38/44 , C22C27/04 , C22C27/06 , C22C38/38 , C22C38/36 , C22C38/28 , C22C30/00 , C22C32/00 , C22C38/46 , B22C1/18 , B22C9/02 , B22C9/22 , C21D1/26 , C21D1/18 , C21D9/00
Abstract: 一种优化粒径陶瓷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属于耐磨材料技术领域。该优化粒径陶瓷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包括金属基体材料和增强相陶瓷颗粒;增强相占优化粒径陶瓷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的体积百分含量为20%~50%;增强相陶瓷颗粒粒径为0.01μm~0.1μm,0.1μm~1mm,1mm~5mm三种区间中的一种区间粒径,或几种区间的混合粒径;采用液相烧结法制备复合材料,该方法工艺简单、成本低廉,复合材料中同时存在位错强化机制、Orowan强化、加工硬化强化、沉淀强化等多种强化机制,且这些由基体微观结构发生变化而产生的强化机制彼此相互作用,整体复合材料表现出优异的机械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0039015A
公开(公告)日:2019-07-23
申请号:CN201910402089.7
申请日:2019-05-15
Applicant: 东北大学
IPC: B22D11/055
Abstract: 一种车体铝合金挤压型材用铸锭铸造结晶器及其铸造方法,属于金属冶炼领域。该车体铝合金挤压型材用铸锭铸造结晶器中,结晶器本体设置在连铸生产线上,结晶器本体和冷却环过盈配合,冷却环上设置有多个冷却水口,冷却水口和冷却系统闭合连接;冷却水口以结晶器的浇铸入口为对称轴,呈现镜像对称分布,浇铸入口一侧向另一侧方向,冷却水口的数量依次降低。在铸造过程中,采用分段冷却工艺,即铝锭周围根据铝液温度大小不同设置对应喷射的水流量,从而使铸锭周围温度梯度均衡,晶粒大小均匀,减小了裂纹倾向,进而使挤压型材两侧的性能差别减小,使型材整体的性能均匀性提高,减小型材淬火变形量,延长型材的使用寿命。
-
公开(公告)号:CN109128005A
公开(公告)日:2019-01-04
申请号:CN201810965907.X
申请日:2018-08-23
Applicant: 东北大学
IPC: B22C1/00 , B22D19/16 , C21D1/18 , C21D9/00 , C22C1/05 , C22C22/00 , C22C27/06 , C22C32/00 , C22C33/02 , C22C37/06 , C22C37/10 , C22C38/02 , C22C38/12 , C22C38/14 , C22C38/22 , C22C38/24 , C22C38/28 , C22C38/38 , C22C38/46 , C22C38/56 , C22C38/58
Abstract: 一种金属框架增韧陶瓷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属于耐磨材料技术领域。该金属框架增韧陶瓷复合材料外壳为增韧的金属框架,外壳内部的腔体设置有增强复合块体;其制备方法为,将原料混合,压制后,进行液相烧结,得到的金属框架增韧陶瓷复合材料用于制备高耐磨复合衬板或高耐磨复合辊套。该方法生产成本低廉、控温烧结和冷却避免了金属框架泄漏与陶瓷颗粒因激冷激热而产生裂纹源,陶瓷颗粒的体积分数和分布状态可控。采用该金属框架增韧陶瓷复合材料制备的高耐磨复合衬板或高耐磨复合辊套通过后续热处理,性能高、界面结合较好,无孔洞、偏析、裂纹等宏观缺陷产生。
-
公开(公告)号:CN109014192A
公开(公告)日:2018-12-18
申请号:CN201810965885.7
申请日:2018-08-23
Applicant: 东北大学
IPC: B22F3/10 , B22F1/00 , C22C38/14 , C22C38/12 , C22C38/04 , C22C38/02 , C22C38/58 , C22C38/56 , C22C38/50 , C22C38/48 , C22C38/44 , C22C27/04 , C22C27/06 , C22C38/38 , C22C38/36 , C22C38/28 , C22C30/00 , C22C32/00 , C22C38/46 , B22C1/18 , B22C9/02 , B22C9/22 , C21D1/26 , C21D1/18 , C21D9/00
Abstract: 一种优化粒径陶瓷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属于耐磨材料技术领域。该优化粒径陶瓷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包括金属基体材料和增强相陶瓷颗粒;增强相占优化粒径陶瓷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的体积百分含量为20%~50%;增强相陶瓷颗粒粒径为0.01μm~0.1μm,0.1μm~1mm,1mm~5mm三种区间中的一种区间粒径,或几种区间的混合粒径;采用液相烧结法制备复合材料,该方法工艺简单、成本低廉,复合材料中同时存在位错强化机制、Orowan强化、加工硬化强化、沉淀强化等多种强化机制,且这些由基体微观结构发生变化而产生的强化机制彼此相互作用,整体复合材料表现出优异的机械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07282631A
公开(公告)日:2017-10-24
申请号:CN201710557597.3
申请日:2017-07-10
Applicant: 东北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21B1/026 , B21B3/00 , B21B2003/005 , C22F1/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在特定温度区强塑性变形制备高强高导铜合金的方法,具有如下步骤:S1、将加热炉加热到合金的充分时效处理温度以下50~200℃后保温,将合金坯料放置入加热炉的炉膛内,保温5~20min;S2、将前一步骤预热后的合金坯料取出,在一定的变形量下对合金配料进行快速塑性变形;S3、将前一步骤变形后的合金坯料放置到加热炉的炉膛内保温5~20min;S4、重复步骤S2;S5、重复进行步骤S3和步骤S4。本发明能够获得超细晶铜合金,其不但能够获得高的强度和导电率,同时可以提升合金的延展率;本发明操作简单,工艺条件要求宽松;本发明可以加工多种铜合金,对于强化同等类型的合金具有自身的技术优势。
-
公开(公告)号:CN104946915B
公开(公告)日:2017-09-05
申请号:CN201510382233.7
申请日:2015-07-03
Applicant: 东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制备细晶CuCr合金的方法,工艺步骤为:(1)将无氧铜块与铬块感应加热使铜块与铬块熔化互溶,经氩气加压将熔融液体喷出经过铜辊转动急冷甩带或水冷旋转盘离心雾化;(2)将细晶CuCr合金材料在氩气保护下采用高能球磨机进行球磨;(3)将细晶复合CuCr合金粉装入模具压块制成压坯;(4)将压坯装入石墨干锅,放入真空烧结炉进行烧结得到细晶CuCr合金。本发明制备的细晶CuCr合金,铬颗粒的粒径大小为0.5~10μm、表面硬度为65~162 HV、电导率为26.0~80.8%IACS,较现有同等铬含量的CuCr合金粒径明显减小,合金性能均有显著增加,在电触头材料的应用上具有更优异的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04911609B
公开(公告)日:2017-07-11
申请号:CN201510388628.8
申请日:2015-07-06
Applicant: 东北大学
Abstract: 一种高强高韧细晶复合结构板材及其制造方法,板材基体材质为纯铁、低合金钢、AHSS钢或IF钢,板材双侧表面均为细晶复合结构渗氮层,细晶复合结构渗氮层具体由细晶渗氮层、强塑性变形渗氮层,普通塑性变形渗氮层、普通扩散层四部分构成,硬度800~1200HV。方法为:(1)对板材抛射弹丸进行表面细晶化处理,时间5~30min;(2)在400~560℃进行渗氮处理,获得高强高韧细晶复合结构板材。本发明的方法解决了表面细晶化技术在工业上的应用问题,有效降低了渗氮温度和时间,显著提高了板材的强度,且不明显降低板材的韧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