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0690726A
公开(公告)日:2020-01-14
申请号:CN201910767654.X
申请日:2019-08-20
Applicant: 浙江运达风电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为一种海上风电系统的无功优化及协调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确定无功调压约束条件并依据约束条件进行修正;将VSC-HVDC风电场侧交流母线电压测量值与参考电压相减,差值输入PI调节器,得到所需要无功补偿量Qref;比较风电场侧交流母线电压与标称电压,根据风电场侧交流母线电压与标称电压的关系进行电压快速紧急控制、长时间尺度电压控制或电压快速紧急控制及长时间尺度控制结合进行。本发明的优点是:充分发挥WFVSC的电压快速调节特性,提高了海上风电场并网电压的稳定性;电压快速紧急控制和长时间尺度电压控制相结合,在两个时间层面上分阶段控制不同时间常数无功设备,优化了控制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0518629A
公开(公告)日:2019-11-29
申请号:CN201910627695.9
申请日:2019-07-12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风电机组的虚拟同步控制方法、装置及控制器,方法包括:根据风电机组实际输出有功功率和风电机组实际输出无功功率确定风电机组并网点电压幅值;根据风电机组并网点电压幅值确定风电机组无功功率参考值;根据风电机组有功功率参考值确定风电机组内电势幅值参考值;根据风电机组内电势幅值参考值确定风电机组转子电流参考值的d/q轴分量;根据风电机组转子电流参考值的d/q轴分量确定风电机组转子电压参考值的d/q轴分量;根据风电机组转子电压参考值的d/q轴分量确定控制风电机组的PWM信号,并利用该PWM信号控制风电机组。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考虑了变压器阻抗影响,可以根据并网点电压平滑调节风电机组的无功功率,实现了无功调压控制。
-
公开(公告)号:CN110161299A
公开(公告)日:2019-08-23
申请号:CN201910329622.1
申请日:2019-04-23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IPC: G01R19/1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风电场短时闪变值确定方法及装置,包括获取风电场的各功率标幺值区间对应的三相瞬时电压序列集合;根据风电场的各功率标幺值区间对应的三相瞬时电压序列集合中三相瞬时电压序列的短时闪变值确定风电场的各功率标幺值区间对应的短时闪变值,将风电场的各功率标幺值区间对应的短时闪变值作为风电场短时闪变值;本发明获取风电场的各功率标幺值区间对应的三相瞬时电压序列并计算得到风电场在各功率区间的短时闪变值,避免了通过单台风电机组的闪变系数得到风电场的短时闪变值的误差,且减少了获取短时闪变值的计算时间,提高了测试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09586319A
公开(公告)日:2019-04-05
申请号:CN201811274735.8
申请日:2018-10-30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中电普瑞张北风电研究检测有限公司
Abstract: 一种风电机组参与系统调频方法及系统,包括:基于预先设置的风电机组主控系统调频曲线,确定功率调节条件;基于所述功率调节条件,以及获取的风电场并网点频率值,采用风电机组转子动能与桨距角备用能量协调控制的下垂控制调频方式调节当前系统频率,直至发电机组恢复限功率发电运行状态,达到稳定的系统频率。采用风电机组转子动能控制调频和桨距角控制调频协调调节频率,消除了由于转子动能控制调频结束后由于转速下降过度造成的功率下降,提升了风电机组参与系统调频的稳定性与持续性,为电力系统提供快速稳定的有功频率支撑,可在电网频率故障初期快速对电网快速进行频率支撑。
-
公开(公告)号:CN120010290A
公开(公告)日:2025-05-16
申请号:CN202510481164.9
申请日:2025-04-17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G05B17/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风电机组仿真测试平台及方法,属于仿真测试技术领域。该平台包括实时仿真系统、核心控制器、实时仿真上位机及控制器上位机。通过构建机械多体模型、电气系统模型及状态反馈数据模型,实现传动链测试平台的多学科联合仿真,机械多体模型基于多体动力学与模态综合法模拟机械载荷,电气系统模型涵盖变流器与电网特性,状态反馈数据模型提供传感器信号与故障注入功能。核心控制器通过硬件在环架构与仿真系统实时交互,执行控制指令生成、安全保护逻辑及动态响应验证。解决了传统测试中控制逻辑验证不全面、机械载荷动态特性难复现的问题,显著降低试验风险与成本,提升控制算法迭代效率与测试场景覆盖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19984593A
公开(公告)日:2025-05-13
申请号:CN202510007163.0
申请日:2025-01-03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测量扭矩用多连杆装置及其测量方法,测量扭矩用多连杆装置包括驱动电机、制动器以及测量组件;测量组件包括第一法兰盘、第二法兰盘以及三连杆组件,第一法兰盘通过三连杆组件与第二法兰盘连接,第一法兰盘背离三连杆组件的一侧通过主动轴与驱动电机连接,第二法兰盘背离三连杆组件的一侧通过被动轴与制动器连接;测量过程为:测应变值‑计算受力值‑计算主动轴的扭矩;与传统的扭矩测量方法相比,三连杆组件只能传递扭矩,排除了除扭矩外其他弯矩的影响,由此,提高了测量精度;另外,三连杆组件平均了转矩,提高了量程,能够测量大扭矩。
-
公开(公告)号:CN114169197B
公开(公告)日:2025-04-25
申请号:CN202111438163.4
申请日:2021-11-30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IPC: G06F30/23 , G06F113/06 , G06F119/14 , G06F119/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风力发电机组试验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了一种风电机组在环仿真系统及方法,包括:前处理模块和载荷仿真与机舱在线测试模块;所述前处理模块,用于模拟风电机组的环境基础参数;所述载荷仿真与机舱在线测试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环境基础参数模拟风电机组的动力学响应参数。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实现了风电机组从最初设计、到试验、到最终结果分析的一体化评估。
-
公开(公告)号:CN118965813B
公开(公告)日:2025-03-18
申请号:CN202411420395.0
申请日:2024-10-12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G06F30/20 , G06F30/17 , G06F111/04 , G06F113/06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风电机组仿真中的整机运动学建模方法、系统及设备包括:基于风电机组各部件组成特征,建立风电机组全局坐标系和各部件坐标系;由风电机组全局坐标系、各部件坐标系间坐标转换的方向余弦矩阵反映动力学特征传递机制;根据风电机组中各部件之间的连接关系,设置部件间耦合约束;由所述风电机组全局坐标系、各部件坐标系,结合动力学特征传递机制和部件间耦合约束构建运动学模型。本发明通过坐标系建模、坐标转换和运动约束实现风电机组整机运动学建模,解决了现有技术采用笛卡尔方法适宜于计算机自动建立的多刚体模型,不适用于由叶片、轮毂、传动链、发电机、机舱、偏航、塔架等多种部件组成的复杂风机发电机组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9467232A
公开(公告)日:2025-02-18
申请号:CN202411120478.8
申请日:2024-08-15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风电机组的多特征故障穿越能力测试方法及系统,包括:根据测试内容确定故障穿越测试类型;根据故障穿越测试类型对应的设置要求计算与设置要求相关参数的调控量;基于所述调控量和故障电压发生系统模拟测试工况,测试风电机组的电压故障穿越能力;其中,所述故障电压发生系统是采用一种低短路比模拟的故障电压发生系统,该故障电压发生系统通过控制短路阻抗和升压阻抗的接入模拟测试工况的。本发明根据故障穿越测试类型确定相关参数的控制量,基于故障电压发生系统模拟的测试工况,对风电机组的电压故障穿越能力进行测试,保障了新能源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
公开(公告)号:CN119442772A
公开(公告)日:2025-02-14
申请号:CN202411537731.X
申请日:2024-10-31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G06F30/23 , G06F17/11 , G06F17/16 , G06F113/06 , G06F111/1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风电机组仿真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了一种风电机组整机仿真方法及装置,包括:基于风电机组的有限元模型中各单元的节点编号将风电机组的有限元模型中各单元的特性矩阵整合至风电机组的整机运动平衡方程中;将所述风电机组的整机运动平衡方程进行转换,得到消除约束的整机运动平衡方程;对所述消除约束的整机运动平衡方程进行积分求解,得到风电机组整机仿真结果;其中,所述特性矩阵包括:质量矩阵、阻尼矩阵和刚度矩阵,所述仿真结果包括:风电机组的有限元模型中各单元的节点速度向量。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可用于指导机组整机及仿真设计和工具研制,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