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冷立式发动机和装备有该水冷立式发动机的舷外装马达

    公开(公告)号:CN101560905B

    公开(公告)日:2011-07-20

    申请号:CN200910139309.8

    申请日:2003-10-10

    Abstract: 一种水冷立式发动机,它包括:垂直布置的曲轴;气缸体;气缸盖;形成于该气缸体中的气缸体冷却水套;用于控制在气缸体冷却水套中的冷却水的流量的第一自动调温器;形成于气缸盖中的气缸盖冷却水套;以及用于控制在气缸盖冷却水套中的冷却水的流量的第二自动调温器;其中,气缸体冷却水套具有与第一自动调温器相连的冷却水出口,气缸盖冷却水套具有与第二自动调温器相连的冷却水出口,这些冷却水出口彼此接近;该发动机还包括:装有第一和第二自动调温器的自动调温器室,和用于形成自动调温器室的部件,该部件与具有前述两个冷却水出口的气缸体和气缸盖相连;用于第一和第二自动调温器的公共的冷却水排水部件在气缸体和气缸盖的外部位置与该部件相连接。

    立式发动机
    35.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0416050C

    公开(公告)日:2008-09-03

    申请号:CN03150338.1

    申请日:2000-09-2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2B75/007 F01M11/02 F02B61/045

    Abstract: 油盘连接面(115)超过朝向形成于发动机汽缸体(11)的后面的汽缸盖连接面(114)的下方的延长线(L),延伸到汽缸盖(12)的下方,该油盘连接面(114)形成于朝向上下方向支承曲柄轴(15)的发动机汽缸体(11)的底面上,由此,不对汽缸盖连接面(114)造成干扰,使油盘连接面(115)的面积增加,可增加与该油盘连接面(115)连接的油盘(411)的容量。另外,由于汽缸盖连接面(114)和油盘连接面(115)相互不保持连续,故没有对这些连接面(114,115)的密封造成妨碍的危险。

    车辆用动力单元的支撑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00402329C

    公开(公告)日:2008-07-16

    申请号:CN200610004217.5

    申请日:2006-01-27

    Inventor: 吉田裕之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K5/1241 B60K5/04 B60K5/1216 B60Y2306/0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车辆用动力单元的支撑结构,其中扭力杆(70),由如下构件构成:单元侧连接部(72),其连接于动力单元(31)侧;杆部(73),其从该单元侧连接部(72)向车身车架(20)侧延伸;车身车架侧连接部(74),其设于该杆部(73)的位于所述车身车架(20)侧的端部。车身车架侧连接部(74),由如下构件构成:环部(85),其一体设于杆部(73);弹性构件(87),其配设于该环部(85)内;支撑销(88),其贯通该弹性构件(87)并支撑于车身车架(20)侧。并且至少使杆部(73)侧的弹性构件(87)的外周面(87a),相对于支撑销(88)相对地倾斜。从而能够解决结构复杂且部件数目增加的题点,能够实现结构简单且部件数目的削减。

    带有减压装置的内燃机
    37.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0363598C

    公开(公告)日:2008-01-23

    申请号:CN03102077.1

    申请日:2003-01-2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内燃机,其包括曲轴、凸轮轴、阀操作凸轮、各发动机阀及减压装置;该减压装置包括:一飞重和一与该飞重相关联减压凸轮,使沿着销延伸的摆动轴线包含在一垂直于该凸轮轴的旋转轴线的平面中,该飞重和减压凸轮由一臂连接,该飞重具有一配重体,各凸伸体从该配重体凸伸出来并与该销接合,以支承该飞重进行摆动;该配重体是沿着销延伸的单一块体,并具有沿着该销的宽度和在该凸轮轴的径向方向上的厚度,所述的宽度和所述厚度大于该臂沿摆动轴线方向的厚度,并且当从垂直于一个包含该凸轮轴的旋转轴线并平行于摆动轴线的参考平面的方向看时,该配重体与该凸轮轴重叠;所述飞重、各凸伸体、臂和减压凸轮一体地形成为一个单一结构件。

    车辆动力源的支承结构
    39.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269661C

    公开(公告)日:2006-08-16

    申请号:CN03156505.0

    申请日:2003-09-0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K5/1208 B60K5/1216

    Abstract: 一种车辆动力源的支承结构,包括:多个有弹性的安装架部件,动力源通过这些安装架部件安装在车体上;第一安装架部件,用于主要承受动力源的重量,至少一个第一安装架部件安装在一子构架上,该至少一个第一安装架部件在低于所述动力源的重心高度的第一高度处由所述车体支承;以及第二安装架部件,用于次要承受动力源的重量,该第二安装架部件在所述车体的纵向和横向中的至少一个方向上具有弹簧效果,它在高于所述动力源的重心的第二高度处安装在车体上。在该支承结构中,由第一和第二安装架部件确定的构件的弹性中心的高度设置成高于所述动力源的重心。

    舷外马达
    40.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92937C

    公开(公告)日:2005-03-16

    申请号:CN01111668.4

    申请日:2001-02-07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2B75/20 F02B61/045 F02B2075/027 F02B2075/1808

    Abstract: 一个舷外马达(1)包括一个第一壳体(3)和一个配置在第一壳体下面的第二壳体(4)。在第一壳体中装有一个油箱(8)和一个驱动轴(10)的上部。在油箱中,装有机油。第二壳体具有一个适于连接到第一壳体的下缘部位(3a)的上缘部位(4a)。在第二壳体中设置由一个垂直壁(23)。垂直壁将第二壳体中的一个空间分成一个腔室(25)和一个废气经过的排气通道的一部分(24)。该腔室成型在油箱的下面。这样的布置使油箱避免了受到废气热量的影响。这样时能够防止装在油箱中的机油的温度上升。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