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3328456A
公开(公告)日:2021-08-31
申请号:CN202110708267.6
申请日:2021-06-24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LoRa通讯的低压双端交直流切换供电系统,包括:AC/DC变流器正极端子和负极端子分别与直流接触器连接,切换断路器与其他端子连接,双向反并联晶闸管分别与切换断路器、直流接触器和交流接触器连接;DC/AC变流器的正极端子和负极端子分别与直流接触器连接,交流接触器与DC/AC变流器的其他端子连接,双向反并联晶闸管分别与直流接触器和交流接触器连接;上电后,当变流器检测到供电系统不能提供正确的电压支撑,判断任意一个变流器发生故障,将上电后的直流工作模式切换成交流工作模式。本发明通过变流器故障和恢复故障后的开关切换控制,确保负载侧在变流器故障及恢复阶段不失电。
-
公开(公告)号:CN113270941A
公开(公告)日:2021-08-17
申请号:CN202110593257.2
申请日:2021-05-28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低压交直流配电模态转换系统及其时序控制方法和装置,涉及电力系统输配电技术领域。所述系统包括配电电源、配电线路、负荷、送端变流器、受端变流器和若干断路器。低压交直流配电模态转换系统的时序控制方法,通过检测系统线路中的电流电压的状态,控制不同断路器的断开闭合动作,实现电源通过送端变流器和受端变流器向负荷输送功率,完成由交流供电模态向直流供电模态的切换。本发明通过检测两侧电压电流变化情况确定两侧开关切换控制的方案来确保切换的快速性和可靠性,使末端需求功率增大导致电压降落明显时由交流配电模态平滑切换至直流供电模态,不需另设通信线路,成本低,且能够保证变流器等元器件安全和用户供电连续性。
-
公开(公告)号:CN112821238A
公开(公告)日:2021-05-18
申请号:CN202110119710.6
申请日:2021-01-28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子设备箱体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变电站箱体,包括箱体、箱门、以及均设置于所述箱体内的透气装置;所述透气装置包括透气网格、透气棉垫以及突出于所述箱体外设置的透气件;所述透气网格连通所述箱体内外气流,所述透气件覆盖设置于所述透气网格外,所述透气棉垫分隔设置于所述透气网格与所述透气件中部,所述透气件外套设有保护壳,所述保护壳底部开设有透气孔。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产品在遇到恶劣天气时,透气孔的位置设置,能够避免雨水以及风沙的入侵,透气装置能够起到较好的防砂防水效果,而且具有较佳的透气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2765861A
公开(公告)日:2021-05-07
申请号:CN202110121745.3
申请日:2021-01-28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IPC: G06F30/23 , G06F30/27 , G06F119/08 , G06F113/0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高压开关设备过热缺陷的温度特征曲线获取方法,通过获取高压开关设备关键位置温度与温度梯度特征向量,并通过人工智能算法建立温度及其梯度特征向量与影响因素向量之间的关系,实现开关设备在多影响因素条件下,正常与过热缺陷时的温度及其梯度特征向量的获取,可为有针对性的过热缺陷原因快速定位与准确诊断提供必要数据基础。
-
公开(公告)号:CN112651194A
公开(公告)日:2021-04-13
申请号:CN202011602886.9
申请日:2020-12-29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IPC: G06F30/28 , G06F113/08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等离子体的特性参数空间分布调控方法及装置,方法包括:通过气体放电强度空间分布的归一化目标函数确定目标放电强度;根据目标流体力学仿真模型和归一化目标函数,计算预设介质表面气隙一侧的归一化放电强度;计算归一化放电强度和目标放电强度的放电强度偏差值;当放电强度偏差值大于预设偏差阈值时,进行迭代操作,直至放电强度偏差值小于或等于预设偏差阈值时,输出阻挡介质介电常数分布函数;根据输出的介电常数分布函数调整阻挡介质介电常数分布,从而调控等离子体的特性参数空间分布。无须改变放电单元的结构,提高了放电单元功能的灵活性,提高了放电单元等离子体特性调控的范围。
-
公开(公告)号:CN119395570A
公开(公告)日:2025-02-07
申请号:CN202411402733.8
申请日:2024-10-09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IPC: G01R31/385 , G01R31/378 , G01R31/392 , G01R31/396 , G01R31/52 , G01R27/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锂电池渐变故障的检测和评估方法、装置、设备以及存储介质,所述方法包括:根据锂离子电池组内各电池单体的端电压和中值端电压,生成对应的差分电压曲线和中值差分电压曲线;对于每一电池单体,计算对应的差分电压曲线和中值差分电压曲线之间的马氏距离,当马氏距离大于所述预设阈值时,判定所述电池单体发生微短路故障;获取对电池单体进行两次相邻的放电和充电循环时,第一次放电和充电循环的第一充电电压曲线和第二次放电和充电循环的第二充电电压曲线,计算所述电池单体的微短路电流和微短路电阻,对所述锂电池电池组的故障程度进行评估。通过本发明可以提高锂电池渐变故障的检测精度和故障程度的评估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9129517A
公开(公告)日:2024-12-13
申请号:CN202410697610.5
申请日:2024-05-31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IPC: G06F30/398 , G06F30/392 , G06N3/126 , G06F111/06 , G06F111/02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电感参数提取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功率半导体模块寄生电感参数的高效提取及布局优化方法及系统,基于商用软件ANSYS、MATLAB的强大仿真能力和联合仿真接口,实现了仿真数据在软件间高效交互,为提取模块寄生电感参数和均流特性提供便利。运用分析寄生电感参数以及均流特性的有效算法,为优化模块布局提供科学指引,本发明有以下显著优势:相较于“人工经验+硬件调试”的方法,本发明采用高效仿真开发手段,可避免制造和验证环节的频繁硬件迭代,具有削减开发成本,从而提升多芯片碳化硅功率模块的研发效率,更好地支持其更为高质、柔性开发的优势。
-
公开(公告)号:CN119044719A
公开(公告)日:2024-11-29
申请号:CN202411300992.X
申请日:2024-09-18
Applicant: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IPC: G01R31/26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IGBT热阻在线监测方法、系统、设备及介质,包括:获取换流阀子模块运行中的桥臂电流以及Vce导通饱和压降相关参数;计算换流阀子模块运行中的IGBT通态损耗和开关损耗;根据桥臂电流和Vce导通饱和压降相关参数实时计算IGBT的结温数据并监测IGBT的壳温数据;基于IGBT热阻计算公式根据IGBT通态损耗和开关损耗、结温和壳温数据计算IGBT热阻。本申请在不需要对运行中阀组件进行拆封和改造的前提下,实现IGBT热阻在线监测,通过IGBT热阻在线监测后台实时显示能够综合评估热管理系统的有效性,确保IGBT在安全的温度范围内工作。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无法对IGBT热阻进行实时监测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8759333A
公开(公告)日:2024-10-11
申请号:CN202410757838.9
申请日:2024-06-13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浙江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压接型IGBT单芯片温敏参数的测量装置及测量方法,属于芯片技术领域,解决了在不破坏单芯片封装的基础上,得到准确的芯片温度对应的温敏参数值,缩短温敏参数的测量时间的问题。包括上散热流道、下散热流道、设置于上散热流道和下散热流道之间的集电极金属板和发射极金属板、以及单芯片,所述单芯片设置于集电极金属板和发射极金属板之间,所述上散热流道与集电极金属板之间绝缘设置,所述发射极金属板与下散热流道之间亦绝缘设置,所述单芯片耦接有贯穿集电极金属板和上散热流道至外界的光纤温度传感器。本发明缩短温敏参数的测量时间,节约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8707279A
公开(公告)日:2024-09-27
申请号:CN202410793682.X
申请日:2024-06-19
Applicant: 浙江大学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IPC: G01R31/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大电流下热响应系数标定和结温推算方法,属于半导体技术领域,解决了TSP标定一般只有条件在初始条件下进行一次,在剩余的整个寿命周期中仅能依靠初次标定的TSP值进行功率器件核心结温的推算的问题。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在特定电流或电压条件下标定一组功率器件的TSP值与温度的对应关系待用;步骤2、功率器件实际工作中,使用与标定条件相同的电流或电压条件测定TSP值;步骤3、利用特定的线性组合,消除内部连接件阻抗(Rcon)的影响,利用实际测试的TSP值获得虚拟TSP值,推算核心结温。本发明可以消除功率器件内部连接件老化的对TSP测量值的影响,从而使单次标定值在整个功率器件寿命周期中都能为结温推算提供准确的参考。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