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2636104A
公开(公告)日:2012-08-15
申请号:CN201210149770.3
申请日:2012-05-15
Applicant: 安徽工业大学
IPC: G01B7/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容式螺纹钢线径在线测量系统及其检测方法,属于螺纹钢线径在线测量技术领域。本发明的圆筒件呈两端开口的中空筒状结构,螺纹钢从圆筒件的中心轴线位置穿过,从圆筒件一端的端部引出第一电容极;集电环设置于轧机的出口处,并与螺纹钢相接触,从集电环引出第二电容极,圆筒件和螺纹钢组成圆柱形电容器;上述的第一电容极和第二电容极接入电容测量模块,电容测量模块依次与滤波模块、数据运算模块、数据显示模块相连接。本发明的检测方法通过建立标准数据库,并进行局部线性化、偏差估计运算得待测螺纹钢的直径和偏差量。本发明相比激光扫描法和光电摄像法等技术,结构简单,而且经济,容易实现高精度在线测量螺纹钢的直径。
-
公开(公告)号:CN119124944A
公开(公告)日:2024-12-13
申请号:CN202410932676.8
申请日:2024-07-12
Applicant: 安徽工业大学科技园有限公司
IPC: G01N15/020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自适应滤波和激光衍射法的煤粉细度在线检测方法,属于煤粉细度测量技术领域。本方法包括在煤粉输送管道中改变压缩空气流量,确保煤粉颗粒流流动稳定,实现等速循环取样;通过对激光进行适当地调整,确保其能够准确地照射到煤粉颗粒流上;使用LMS算法抑制环境噪声,经过一定次数的迭代后削弱噪声影响;利用电荷耦合器件收集衍射光,并将其转换为数字信号,衍射环被分散接收在探测器的像素上,每个像素点收集特定角度的衍射光;对采集到的衍射环进行预处理并得到提取角点,计算衍射环相关数据,得到煤粉的细度信息。本发明具有实时性、高精度和自动化等优点,可以实时监测煤粉颗粒的大小和分布变化。
-
公开(公告)号:CN118608809A
公开(公告)日:2024-09-06
申请号:CN202410634671.7
申请日:2024-05-22
Applicant: 安徽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多尺度局部归一化滤波的红外和可见光图像分层匹配方法,包括:对红外和可见光图像进行轮廓边缘检测,并分别在三个尺度上提取轮廓上的角点作为特征点,为每一个特征点分配主方向;对两幅图像进行多尺度局部归一化滤波,将不同尺度下的变换结果叠加得到新图像,在新图像上对不同尺度下的特征点,构造其PIIFD描述符;按尺度参数将两幅图中的特征点各分为三个层次,将每层红外图像的特征点与每层可见光图像的特征点按描述符相似度进行匹配,并剔除异常匹配点对;将剔除误匹配处理后的匹配点数最多的匹配结果作为最终结果。本发明有效克服实际应用中红外和可见光图像之间模态差异和匹配困难的问题,提高了匹配鲁棒性和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18311867A
公开(公告)日:2024-07-09
申请号:CN202410382989.0
申请日:2024-04-01
Applicant: 安徽工业大学科技园有限公司
IPC: G05B13/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冶金自备电厂燃气发电机组机炉协调优化控制方法及系统,定期采集的锅炉侧DCS与汽轮机侧DEH历史过程变量数据,构建并更新机炉耦合数学模型;以及基于机炉耦合数学模型设计多变量动态矩阵控制器,与锅炉、汽轮机被控对象构成机炉协调控制系统,协调控制系统至少周期性完成如下操作:实时采集机组运行数据,同设定值一起输入,计算得到当前时刻汽轮机调门开度增量和锅炉燃料增量;实时采集调节级压力与机组有功功率对系统进行反馈校正,得到下一时刻汽轮机调门开度量和锅炉燃料量,实现了锅炉与汽轮机的协同控制,有效缓解了因煤气管网波动、燃料热值波动、负荷多变和机炉分散控制导致的机组效率不高、波动较大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3792788B
公开(公告)日:2024-04-16
申请号:CN202111074441.2
申请日:2021-09-14
Applicant: 安徽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多特征相似度融合的红外和可见光图像匹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对给定的红外和可见光图像进行轮廓提取,并检测轮廓上的显著角点作为特征点;利用特征点左右轮廓信息计算其主方向;对于每一个特征点,确定该点的特征描述参数,构造其PIIFD特征描述符;再依据该点与其它特征点的位置关系构造全局上下文特征描述符;对于两幅图像中的每一对特征点,计算两种特征描述符的相似度,根据特征点的位置分布特性进行加权融合,通过对比各对特征点的相似度实现特征匹配,并剔除异常匹配点对。本发明有效克服实际应用中红外和可见光图像之间拍摄视角、成像分辨率差异大,特征点描述和匹配困难的问题,提高图像特征点匹配的准确率。
-
公开(公告)号:CN113979257B
公开(公告)日:2023-07-28
申请号:CN202111403932.7
申请日:2021-11-24
Applicant: 安徽工业大学科技园有限公司 , 马鞍山市特种设备监督检验中心
IPC: B66B5/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梯健康度实时监测系统,属于智能监测系统领域。它包括信息收集模块、中央处理模块、参数划分模块、元器件磨损量判断模块和元器件稳定性判断模块。其中,信息收集模块用于采集电梯各种运行参数,参数划分模块用于排列出各种参数对电梯故障判断的准确性的优先级,中央处理模块用于将采集的参数与正常电梯工作参数进行对比来判断电梯整体健康运行情况,元器件磨损量判断模块用于判断元器件的磨损程度。该发明通过比对优先级较高的参数能够更加精准地对电梯的整体运行健康情况进行判断,判断准确度较高且对比的参数数量降低,有效降低了CPU的负载。
-
公开(公告)号:CN116050240A
公开(公告)日:2023-05-02
申请号:CN202211400347.6
申请日:2022-11-09
Applicant: 安徽工业大学
IPC: G06F30/27 , G06F119/02 , G06F119/08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磨煤机故障检测技术领域,公开了基于数字孪生及BP神经网络的磨煤机诊断方法及系统。所述方法包括:构建与磨煤机相映射的孪生模型;依据孪生模型与磨煤机的数据交互得到孪生模型的输出量,对比孪生模型各第一参数的值与自磨煤机采集的各第一参数的值以优化得到目标孪生模型;基于目标孪生模型仿真获取若干训练样本,以训练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得到目标预测模型;使目标孪生模型获取磨煤机实时参数以得到各输出量,并对比目标孪生模型各第一参数的值与磨煤机输出的各第一参数的值以确认两者运行一致时,将所有输出量输入目标预测模型以预测磨煤机故障。本发明实现了磨煤机的故障预测,从而减少了故障发生频率,降低了火电厂发电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3095385B
公开(公告)日:2023-04-18
申请号:CN202110344953.X
申请日:2021-03-31
Applicant: 安徽工业大学
IPC: G06V10/7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全局和局部特征描述的多模图像匹配方法,属于图像特征提取和匹配技术领域。本发明包括以下步骤:对于参考图像和待匹配图像,分别检测图像中的特征点,并确定特征点主方向;对于每一个特征点,分别构造PIIFD描述符和全局上下文特征描述符;对于每一对特征点,计算两种特征描述符的相似度,并进行加权融合,通过对比各对特征点的相似度进行初步匹配;对于初步匹配结果,提取特征点的局部上下文特征向量进行比对以消除其中的异常匹配点对,得到最终匹配结果。本发明能够有效克服多模图像局部灰度差异大,特征点描述和匹配困难的问题,提高多模图像特征点匹配的准确率。
-
公开(公告)号:CN115963725A
公开(公告)日:2023-04-14
申请号:CN202211327376.4
申请日:2022-10-27
Applicant: 安徽工业大学
IPC: G05B13/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机炉协调控制系统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设定控制参数输入Bell‑Astrom系统模糊模型获得模型参数;(2)对步骤(1)中的模型参数进行优化;(3)用非线性鲁棒模型预测控制器与汽包锅炉机组负荷被控对象构成炉跟机协调控制系统;(4)通过状态反馈控制器以及控制器的预测控制算法,实现对机炉协调系统的控制。本发明通过采用非线性鲁棒模型预测控制器与汽包锅炉机组负荷被控对象构成炉跟机协调控制系统,能够有效改善多变量系统解耦之后的动态性能,同时减小系统调节时间和超调量,从而达到提高机炉协调控制系统运行过程中参数调节准确性及时效性的技术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1562744B
公开(公告)日:2022-08-16
申请号:CN202010541820.7
申请日:2020-06-15
Applicant: 安徽工业大学
IPC: G05B13/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PSO算法的锅炉燃烧隐式广义预测控制方法,属于锅炉燃烧过程控制技术领域。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锅炉燃烧系统大惯性、大滞后、强耦合和模型易失配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PSO算法的锅炉燃烧隐式广义预测控制方法,包括初始化发电锅炉燃烧过程控制器参数;采集发电锅炉的燃烧过程变量数据,建立燃烧过程模型;根据多变量隐式广义预测特性对燃烧过程模型进行解耦,得到解耦后的燃烧控制模型;通过PSO算法对燃烧控制模型的控制参数进行寻优,得到优化后的燃烧控制模型;进入下一时刻,重复以上步骤,对燃烧过程进行循环控制。本发明解决了传统控制方法成本高、精度低、使用寿命短以及锅炉燃烧模型易失配问题,具有良好的控制效果和抗干扰性的特点。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