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3220417A
公开(公告)日:2021-08-06
申请号:CN202110487711.6
申请日:2021-05-06
Applicant: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IPC: G06F9/45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限制Docker容器行为的安全防护方法,主要解决现有Docker安全性不足的问题。其实现方案为:分别在每个容器、每个运行工具、Docker引擎上创建包括有行为规范规则的AppArmor配置文件,以限制各自的访问功能,实现容器在非法行为发生时强制停止运行;建立一个可视化行为监控平台,实时监控Docker容器的行为规范,实现当容器强制停止时,平台能发出警报,当非法行为再次出现时,平台能在容器强制停止之前及时发出警报。本发明可保护容器免受非法行为的攻击,并从运营维护的角度监控容器行为,减少因容器强制停止运行带来的损失,进一步保证了容器的安全性能,可用于安全保护系统。
-
公开(公告)号:CN102723355A
公开(公告)日:2012-10-10
申请号:CN201210220695.5
申请日:2012-06-29
Applicant: 电子科技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29/7813 , H01L29/0634 , H01L29/0653 , H01L29/0878 , H01L29/739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半导体技术。本发明解决了现有半导体器件在介质槽相对大间距、小密度情况下无法发挥高K介质作用问题,提供了一种槽栅半导体功率器件,其技术方案可概括为:槽栅半导体功率器件,其在半导体漂移区左右两侧增加了两个高K介质区,半导体漂移区中第一半导体区的两侧与两个第二半导体区相接触,两个高K介质区分别与两个第二半导体区的另一侧相接触。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降低比导通电阻,提高耐压,适用于MOS器件或MOS控制的半导体器件。
-
公开(公告)号:CN119515706A
公开(公告)日:2025-02-25
申请号:CN202510066205.8
申请日:2025-01-16
Applicant: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杭州研究院
IPC: G06T5/60 , G06T5/50 , G06N3/084 , G06N3/0455 , G06N3/046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图像处理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基于KAN的空频双域隐式引导采样遥感图像融合方法,包括训练样本构建,创建基于KAN的空频双域隐式引导采样网络,网络训练及将待融合图像输入至训练好的网络中,经过映射生成融合后的高空间分辨率和高光谱分辨率的融合图像。网络包括编码单元、空间隐式引导单元、频率隐式引导单元及解码单元,编码单元由并行的KAN构成将高光谱和多光谱遥感图像映射到深度潜在空间,空间隐式引导单元和频率隐式引导单元分别在空间和频域对HSI进行引导式隐式采样,解码单元对空频域采样特征进行融合并生成最终的融合图像。本发明为纯KAN驱动的架构,取代了以往对多层感知器的依赖,具有较好的轻量化程度。
-
公开(公告)号:CN117466546A
公开(公告)日:2024-01-30
申请号:CN202311505280.7
申请日:2023-11-13
Applicant: 电子科技大学长三角研究院(湖州)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聚苯乙烯微球和DNA折纸法制备超表面结构的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将实验所用玻璃基底进行RCA处理,除掉表面杂质。接着将基底浸泡在食人鱼溶液中进行表面处理,使其表面形成羟基基团。处理过的玻璃表面通过提拉法形成致密的单层PS球结构,通过HMDS在表面形成HMDS薄膜,在水中超声剥离PS球形成规则的阵列位点,将预先形成好的DNA折纸结构沉积于基底表面,在羟基作用下折纸结构准确吸附在阵列位点上,清洗基底表面去除非特异性结合折纸结构,形成超表面结构。优点是对设备和环境要求低,制备成本低,折纸结构可形成各种纳米结构或在表面接各种金属离子,形成多种复杂超表面结构如等离子体结构及手形结构等。
-
公开(公告)号:CN115629360A
公开(公告)日:2023-01-20
申请号:CN202211645220.0
申请日:2022-12-21
Applicant: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IPC: G01S7/3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线性调频的短脉冲采样调制转发干扰信号生成方法,应用于干扰机,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0,接收雷达发出的雷达发射脉冲信号;步骤20,将雷达发射脉冲信号处理后进行采样,得到前端雷达脉冲信号;步骤30,将前端雷达脉冲信号进行多次复制,得到第一干扰信号;步骤40,将第一干扰信号调制上噪声信号,得到第二干扰信号;步骤50,进行扫频处理,得到目标干扰信号;步骤60,进行D/A转换后进行低通滤波处理;步骤70,通过混频器上变频到雷达的中心载波频率后输出回波干扰信号。本发明兼顾相参的增益以及采样处理效率,且兼具压制干扰与欺骗干扰的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6975603B
公开(公告)日:2025-04-25
申请号:CN202311193638.7
申请日:2023-09-15
Applicant: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IPC: G06F18/213 , G06N3/0464 , G06N3/08 , G06F17/14 , G06F18/25 , G01S7/36 , G01S13/9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特征空间距离度量的SAR干扰识别方法,包括:获取至少一条待识别干扰信号数据;采用预设短时傅里叶变换参数对至少一条待识别干扰信号数据进行短时傅里叶变换,得到至少一个时频图;将至少一个时频图输入训练完备的干扰特征向量提取模型,输出至少一个特征向量;训练完备的干扰特征向量提取模型是采用多个训练数据对训练得到的;每个训练数据对包含一个时频图和该时频图的干扰类型标签;根据每个特征向量与干扰特征向量库中干扰类型已知的各个干扰特征向量之间的距离,确定特征向量对应的待识别干扰信号数据的干扰类型;干扰特征向量库是根据训练完备的干扰特征向量提取模型从干扰类型已知的时频图中提取出的特征向量构建的。
-
公开(公告)号:CN119515706B
公开(公告)日:2025-04-11
申请号:CN202510066205.8
申请日:2025-01-16
Applicant: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杭州研究院
IPC: G06T5/60 , G06T5/50 , G06N3/084 , G06N3/0455 , G06N3/046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图像处理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基于KAN的空频双域隐式引导采样遥感图像融合方法,包括训练样本构建,创建基于KAN的空频双域隐式引导采样网络,网络训练及将待融合图像输入至训练好的网络中,经过映射生成融合后的高空间分辨率和高光谱分辨率的融合图像。网络包括编码单元、空间隐式引导单元、频率隐式引导单元及解码单元,编码单元由并行的KAN构成将高光谱和多光谱遥感图像映射到深度潜在空间,空间隐式引导单元和频率隐式引导单元分别在空间和频域对HSI进行引导式隐式采样,解码单元对空频域采样特征进行融合并生成最终的融合图像。本发明为纯KAN驱动的架构,取代了以往对多层感知器的依赖,具有较好的轻量化程度。
-
公开(公告)号:CN118229554A
公开(公告)日:2024-06-21
申请号:CN202410635243.6
申请日:2024-05-22
Applicant: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杭州研究院
IPC: G06T5/50 , G06T5/60 , G06T3/4053 , G06T3/4046 , G06V10/44 , G06V10/80 , G06V10/82 , G06N3/0464 , G06N3/0455 , G06N3/0475 , G06N3/094 , G06N3/084 , G06N3/048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图像处理技术领域,涉及隐式Transformer高‑多光谱遥感融合方法,通过预编码模块、引导式特征融合和隐式Transformer模块协同以实现高光谱与多光谱遥感图像融合,在融合过程中充分利用图像的光谱和空间信息。其中,预编码模块通过并联的卷积层对高光谱遥感和多光谱遥感图像进行浅层编码,以提取图像的光谱和空间特征;引导式特征融合模块利用编码后的多光谱遥感图像引导高光谱遥感图像进行上采样,生成初步融合结果;隐式Transformer模块对初步融合结果进行整合,生成高质量融合图像。本发明融合方法还引入了生成对抗框架增强了融合图像谱表达能力,实现了高光谱与多光谱遥感图像的信息互补。
-
公开(公告)号:CN117405921A
公开(公告)日:2024-01-16
申请号:CN202311451563.8
申请日:2023-11-03
Applicant: 电子科技大学长三角研究院(湖州)
IPC: G01P15/08 , G01P15/125 , G01P15/12 , H02N1/04
Abstract: 一种双向测量大量程自供电加速度传感器,包括绝缘封装外壳和封装于绝缘外壳内的传感系统和刚性绝缘隔离层,传感系统包括正向测量模块、反向测量模块;所述的正向测量模块分布在刚性绝缘隔离层的上方,正向测量模块包括第一摩擦层和第一电极层;第一摩擦层附着在刚性绝缘隔离层的上表面,第一电极分布在第一摩擦层的上表面;第一电极层的左侧表面设有第一电极引出点及由第一电极引出点引出的第一导线;第一电极层的上方设置有一体式岛状质量块;第一摩擦层为负电序列材料,第一电极层采用与第一摩擦层电序列相反的材料并在质量块的带动下与负电序列摩擦层接触分离;反向测量模块分布在刚性绝缘隔离层的下方包括第二摩擦层和第二电极层与正向测量模块结构相同。该传感器双向大量程测量的优点可以满足工业和军事的迫切需求。
-
公开(公告)号:CN117007662A
公开(公告)日:2023-11-07
申请号:CN202311051013.7
申请日:2023-08-18
Applicant: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IPC: G01N27/41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双通道电极的光催化分解水反应的产物实时检测方法,利用制备而成的双通道电极,该双通道电极在检测时可以同步进行光催化反应和产物检测,在光催化反应和产物检测过程中可以有效的传输物质,保证检测的实时性和准确性。此外,本发明使用的双通道电极结构保证了两个工作电极表面的物质传输方式由自发扩散来实现,避免了外加扰动带来的噪音的产生,从而实现了对待测溶液中的反应产物实时监测的目标。本发明在光催化反应最初始阶段即可对所产生的产物气体分子进行实时的检测,极大减少了探测盲区。本发明的实时检测方法适用范围较广,可被用于多种光催化剂驱动下的光催化反应产物的实时检测。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