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3086321A
公开(公告)日:2013-05-08
申请号:CN201310028123.1
申请日:2013-01-25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IPC: B81C1/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在(111)型硅片上制作单晶硅纳米长针尖的方法,包括:于硅片表面制作至少具有3个两两相邻的刻蚀窗口的掩膜图形;将各该刻蚀窗口下方的硅片用ICP干法刻蚀至一预设深度;各向异性湿法腐蚀,使两两相邻的3个腐蚀槽的交界处形成由上锥部、下锥部及连接部组成的沙漏结构;采用自限制氧化工艺,形成氧化硅及藉由硅纳米线结构连接的上硅锥体结构及下硅锥体结构;去除氧化硅及上硅锥体结构,形成单晶硅纳米长针尖。本发明可用于制作纳米探针阵列,只需要常规的MEMS工艺,通过ICP干法刻蚀、各向异性湿法腐蚀和氧化工艺即可制作出针尖直径在10~100nm,长度在0.1~100μm,集成度高,可规模化生产的纳米探针,其成本低廉,制作方便,可应用于纳米探针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02263013B
公开(公告)日:2013-03-13
申请号:CN201110218695.7
申请日:2011-08-01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IPC: H01L21/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在衬底上开具沟槽,再利用这些沟槽对石墨烯进行图形化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利用微加工技术中的深反应离子刻蚀、微切割技术或湿法腐蚀在衬底上制作出以沟槽为边界的图形结构;将无支撑的大面积石墨烯薄膜从溶液中转移到具有沟槽的图形化衬底上;烘干衬底与石墨烯,利用溶液的表面张力使沟槽区域的石墨烯断裂,得到所需要的图形化石墨烯。该方法可以在衬底上精准确定图形化石墨烯的位置,并且无需对石墨烯进行光刻刻蚀等处理,避免了对石墨烯晶格质量造成损害,解决以往石墨烯图形化过程中成本高、定位难、易受污染等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1867080B
公开(公告)日:2013-02-13
申请号:CN201010181105.3
申请日:2010-05-21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体硅微机械谐振器及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谐振器是由衬底硅片、结构硅片及盖板硅片三层键合在一起形成的,衬底硅片的正面与结构硅片的背面,结构硅片的正面与盖板硅片的背面分别通过键合黏合在一起;制作时先将悬浮结构——谐振振子正下方的空腔制作好,再将器件结构层通过键合的方法制作在空腔上方,然后通过干法刻蚀在制作谐振器器件结构的同时,也将谐振器器件结构进行释放,最后利用真空圆片对准键合把盖板硅片固定在结构硅片上方。由于谐振器下方的空腔在器件结构制作之前用湿法腐蚀制成,并且采用圆片级封装对器件进行真空密封。
-
公开(公告)号:CN102128953B
公开(公告)日:2012-10-17
申请号:CN201010583972.X
申请日:2010-12-10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IPC: G01P15/125 , B81B3/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对称倾斜折叠梁结构电容式微加速度传感器。所述的加速度传感器由一个对称的中心质量块、外部支撑框架、中心质量块与外部支撑框架相连接的八根对称倾斜折叠梁结构以及上、下盖板组成。对称的中心质量块由顶端质量块和底端质量块键合组成,每根倾斜折叠梁的内脚连接在中心质量块侧面的顶端或底端,外脚连接在外部支撑框架内侧面,整个结构上下对称。本加速度传感器的特点是弹性梁采用对称倾斜折叠梁结构,同时具有一定的对称性,有效的抑制了传感器的交叉轴灵敏度。微加速度传感器采用微电子机械系统技术制作,使器件能够形成更大尺寸的敏感质量块,使器件具有高的分辨率和灵敏度。
-
公开(公告)号:CN100998901B
公开(公告)日:2012-10-10
申请号:CN200710036416.9
申请日:2007-01-12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多孔硅无痛注射微针阵列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微针密度可达50%,微针针孔与基底垂直,阵列中微针为多根针头或单根针头,微针长度达100-200μm,针孔最小为2nm,且针孔的开口可在针头上方或侧面。本发明拟采用电化学腐蚀方法在硅片上制作规则排布的多孔硅,然后刻蚀出针头,简化了针头的制作工艺,降低了成本,其特征在于针孔由电化学腐蚀方法制作,深宽比大、直径小。可阻止微生物通过注射孔进入组织,避免生物组织因注射而被感染,且提高药物输送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02662305A
公开(公告)日:2012-09-12
申请号:CN201210169407.8
申请日:2012-05-28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微透镜模具结构及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抛光的硅衬底正面和背面沉积氧化硅作为腐蚀掩膜材料,在硅衬底背面制作出腐蚀窗口图形;从所述硅衬底背面腐蚀硅衬底,形成腐蚀腔体,同时形成悬浮硅薄膜;将具有悬浮硅薄膜结构的结构衬底和支撑衬底键合形成密封腔体;将步骤(3)中获得的结构送入800°C~1200°C的高温环境中,悬浮硅薄膜发生塑性形变形成微透镜形貌腔体结构。由于直接选取抛光材料,微透镜形貌腔体具有较好的表面平整度,从而保证了微透镜腔的光学特性。本发明可以通过调节温度、压力、力载荷、薄膜厚度等方式对悬浮薄膜的塑性形变量和形貌进行控制,从而调节微透镜的形貌,增加微透镜设计的自由度。
-
公开(公告)号:CN102645565A
公开(公告)日:2012-08-22
申请号:CN201210133940.9
申请日:2012-04-28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IPC: G01R3/00 , G01R33/028 , B81C1/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微机械磁场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微机电系统领域。该方法通过在器件结构层上沉积一具有接触孔的牺牲层,然后在所述牺牲层上制备金属线圈,接着腐蚀掉所述牺牲层,最后利用干法刻蚀制作出器件结构,并将器件结构进行释放以形成谐振振子,从而形成了一个金属线圈悬于谐振振子之上的微机械磁场传感器。本发明提出的微机械磁场传感器的谐振振子工作在扩张模态,因而金属线圈上每小段金属切割磁感线产生感应电动势会相互叠加,增强了输出信号的强度,同时金属线圈与谐振振子之间接触面的减少解决了高频时的信号串扰问题。此外,本发明所述的微机械磁场传感器具有低功耗、驱动-检测电路简单、受温度影响小、以及工艺简单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02509844A
公开(公告)日:2012-06-20
申请号:CN201110283452.1
申请日:2011-09-22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微机械圆盘谐振器及制作方法,所述制作方法为先制作出衬底硅片上固定谐振振子的锚点以及释放谐振振子结构的凹腔;随后将器件结构层键合在衬底硅片上,并对结构层进行减薄及制作金属焊盘之后;再利用干法刻蚀在结构层上制作出谐振器的器件结构;最后利用真空圆片对准键合把盖板硅片固定在结构硅片上方,实现谐振器的圆片级真空封装。由于制作出的谐振器锚点位于振子的节点处,因此可以大大减小锚点引起的能量损耗,且对谐振器进行圆片级真空封装,避免了谐振器结构受到外界的物理冲击及损耗,提高谐振器的性能。本发明适用于批量生产,由于优化了锚点设计并采用圆片级真空封装技术,实现了一种低成本、高性能的体硅谐振器的制作。
-
公开(公告)号:CN102437017A
公开(公告)日:2012-05-02
申请号:CN201110297803.4
申请日:2011-09-30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111)型硅片表面制备纳米结构的方法,属于纳米技术领域。其特征在于利用硅材料的各向异性湿法腐蚀特性在(111)硅片表面制备特征尺寸为纳米量级的单晶硅纳米墙结构或纳米角结构,或者结合自限制氧化工艺进一步制备截面呈倒三角形的单晶硅纳米线结构。本发明工艺简单,仅涉及常规光刻、各向异性湿法腐蚀掩膜制作、腐蚀、刻蚀工艺,可实现大规模制作,是一种方便的微纳集成工艺技术。本发明制作的纳米结构,可用于研究低维单晶硅材料结构性质,包括力学、热学、电学等性能的研究,还可以作为传感器功能结构部件,具有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2398893A
公开(公告)日:2012-04-04
申请号:CN201110297805.3
申请日:2011-09-30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110)型硅片表面自上而下制备纳米结构的方法,属于纳米技术领域。其特征在于利用硅材料的各向异性湿法腐蚀特性在(110)硅片表面制备特征尺寸为纳米量级的单晶硅纳米墙结构或纳米角结构,或者结合自限制氧化工艺进一步制备截面呈倒三角形的单晶硅纳米线结构。本发明工艺简单,仅涉及常规光刻、各向异性湿法腐蚀掩膜制作、腐蚀、刻蚀工艺,可实现大规模制作,是一种方便的微纳集成工艺技术。本发明制作的纳米结构,可用于研究低维单晶硅材料结构性质,包括力学、热学、电学等性能的研究,还可以作为传感器功能结构部件,具有应用前景。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