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3426483A
公开(公告)日:2013-12-04
申请号:CN201210163733.8
申请日:2012-05-24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30/4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针对两环路的主泵跳闸逻辑控制方法,当独立通道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监测到转速信号达到低低定值,且反应堆的功率在P7以上时,反应堆紧急停堆、启动汽动辅助给水泵;当独立通道IP、IIIP中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监测到达到低低定值,且当独立通道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监测到达到低低定值,且功率在P7以上时,一号主泵跳闸;当独立通道IIP、IVP中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监测到达到低低定值,且当独立通道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监测到达到低低定值,且功率在P7以上时,二号主泵跳闸。采用本发明一台主泵因自身原因停运时不影响另一台主泵的正常运行,可保持单环路的强迫循环,对于反应堆的余热排出是有利的,更加有利于核电厂的可靠安全运行。
-
公开(公告)号:CN119673492A
公开(公告)日:2025-03-21
申请号:CN202411626435.7
申请日:2024-11-14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PC: G21C3/62 , G21C3/00 , G21C17/108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核反应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MOX燃料组件的反应堆首循环无源启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反应堆装料开始后,先将MOX燃料组件按一定顺序,装入到堆芯外围靠近堆外高灵敏度探测器位置;步骤2:堆芯燃料组件装料顺序按斜对角蛇形方式依次装入;步骤3:对于MOX燃料组件装载在堆芯内区的堆芯方案,将步骤1中装入在高灵敏度探测器附近的MOX燃料组件的堆芯位置A08、R08、H01、H15移至堆芯方案中MOX燃料组件的位置为堆芯位置C08、N08、H03、H13,然后在步骤1中靠近高灵敏度探测器附近在位置装入堆芯方案中确定的燃料组件。有益效果:本发明通过在首循环堆芯装载MOX燃料组件和布置堆外高灵敏度探测器,可实现首循环反应堆无盲区无源启动。
-
公开(公告)号:CN119310891A
公开(公告)日:2025-01-14
申请号:CN202411201336.4
申请日:2024-08-29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nventor: 张洧川 , 秦帆 , 何小鹏 , 赵辉 , 袁浩博 , 朱宏亮 , 刘立新 , 李美福 , 周捷 , 何正熙 , 吴志强 , 彭航 , 李锋 , 刘承敏 , 郑强 , 姚磊 , 肖鹏 , 李璐 , 崔敖 , 寸怡鹏 , 廖成晋
IPC: G05B19/04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控制电路技术领域,提出了一种基于国产CPU的主控制器电路,包括:国产CPU、双向三态缓冲器和总线通信接口;所述国产CPU,内置有EMI接口,通过所述EMI接口连接至所述双向三态缓冲器,用于与所述总线通信接口进行通信;所述双向三态缓冲器,连接在所述国产CPU的EMI接口和所述总线通信接口之间,用于双向传输数据;所述总线通信接口,通过双向三态缓冲器连接至所述EMI接口,与所述国产CPU实现数据交互。通过该方案,主控制器电路整体架构精简、实用,整体可靠性较高,不需要过多的外部设备的配合,功耗较低且自诊断能力较强。
-
公开(公告)号:CN115050493B
公开(公告)日:2024-08-09
申请号:CN202210734684.2
申请日:2022-06-27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PC: G21C17/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压水堆燃料棒包壳材料辐照考验方法,包括确定待辐照考验的燃料棒包壳材料在燃料组件中的辐照位置;确定含燃料棒包壳材料的辐照考验组件在堆芯中的考验位置;根据辐照考验组件装入卸出策略,进行辐照考验,使得辐照考验对堆芯运行影响尽可能小,并使辐照考验组件获得尽可能深的辐照,同时根据需要获得不同辐照深度的辐照考验组件,本发明提出的方法可对压水堆中各种包壳材料进行辐照考验。
-
公开(公告)号:CN117095846A
公开(公告)日:2023-11-21
申请号:CN202311044745.3
申请日:2023-08-18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小型核反应堆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快热耦合临界试验堆芯及布置方法,堆芯包括在径向上呈间隔布置的快区和热区,所述快区由纯燃料和/或结构部件组成,所述热区由燃料和固体慢化剂组成,所述堆芯的外侧设置有反射层,或快区和热区的外侧均设置有反射层区,所述快区和热区均选择性布置有可燃毒物,所述反射层区由固体慢化剂和/或快中子高散射比材料组成。本发明能够用于实现对热管堆等新型堆芯的新型固体慢化材料、反射材料、可燃毒物材料的性能研究。
-
公开(公告)号:CN113672547B
公开(公告)日:2023-07-25
申请号:CN202110986869.8
申请日:2021-08-26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PC: G06F15/163 , G06F21/7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仪控设备数据交互握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握手发起装置发送握手请求消息,所述握手请求消息包括握手请求标识;所述握手发起装置接收握手应答消息;所述握手应答消息由握手响应装置发送,所述握手应答消息包括握手应答标识,且所述握手应答标识根据所述握手请求标识获取;所述握手发起装置对所述握手应答标识进行判断,当所述握手应答标识与预设握手应答标识一致时,所述握手发起装置与所述握手响应装置建立通信连接。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仪控设备数据交互握手方法,实现设备中CPU板卡和功能板卡间的类型识别和通信同步,以保证CPU板卡和功能板卡间数据交互的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16169766A
公开(公告)日:2023-05-26
申请号:CN202211720995.X
申请日:2022-12-30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PC: H02J9/06 , H02H3/00 , H02H3/18 , H02H3/20 , H02H3/24 , H02H3/04 , H02H3/087 , H02H3/10 , H02H11/00 , H02H9/04 , H02H9/02 , H02H5/04
Abstract: 本申请属于核能设备电源设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源保护和分配单元电路;该电路,包括:第一NMOS管、第二NMOS管、或门控制器和电流保护芯片;两路24V电源输入分别经第一NMOS管和第二NMOS管连接输出通道;输出通道上串联有电流保护芯片;或门控制器通过拉高或拉低第一NMOS和第二NMOS管的G极,控制第一NMOS和第二NMOS管的导通或者关断来实现供电电路的冗余输出控制;或门控制器根据第一NMOS管和第二NMOS管的输入‑输出压降来检测两路24V电源输入的压降情况控制第一NMOS管和第二NMOS管的关断,以防止反向电流。该电路在引入极低功耗的前提下,可实现两路供电通道的无缝平滑切换,同时该单元集成完备的电源保护和指示功能。
-
公开(公告)号:CN115394459A
公开(公告)日:2022-11-25
申请号:CN202211030506.8
申请日:2022-08-26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板形燃料组件的超高通量反应堆堆芯,涉及核反应堆设计技术领域,包括板形燃料组件、控制棒组件和反射层组件;所述板形燃料组件和所述控制棒组件均为若干个,若干所述板形燃料组件和控制棒组件紧凑排列于堆芯活性区内,若干所述控制棒组件均分散位于所述堆芯活性区外围;所述反射层组件内由冷却剂填充而成,所述堆芯活性区位于所述反射层组件内部。采用本方案,在热功率不超过200MW,换料周期不低于90个满功率天,平均组件功率密度不超过1200MW/m3的条件下,堆芯内最大中子通量超过1×1016n/cm2/s,将极大提高材料辐照考验的发展和解决国内重要且稀缺的同位素生产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0828006B
公开(公告)日:2021-08-24
申请号:CN201911127286.9
申请日:2019-11-18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PC: G21C15/243 , G21C15/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冷却剂交错流动式燃料组件及超临界水冷堆,所述燃料组件沿着径向由内到外依次设置内盒、隔热围筒和外盒,所述内盒包含的区域为I区,内盒与隔热围筒之间的区域为II区,隔热围筒与外盒之间的区域为III区,所述I区内设置有1个导向管,II区布置低富集度燃料棒,III区布置高富集度燃料棒,所述燃料组件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下封头和上封头,所述下封头上设置有下封头导流孔,所述上封头上设置有上封头导流孔,其中,冷却剂在I区、II区和III区交错流动。本发明解决了现有由于采用慢化水棒及冷却剂多流程设计技术,导致的燃料组件及堆芯结构复杂化问题,同时具有提高堆芯冷却剂流速、强化传热,降低燃料包壳温度的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2363409A
公开(公告)日:2021-02-12
申请号:CN202011247045.0
申请日:2020-11-10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PC: G05B17/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核电厂安全级仪控仿真系统的工况回溯与重演系统,该系统包括用户计算机、管理服务模块和多个控制站,所述管理服务模块作为整个系统的中枢,分别与用户计算机、多个控制站通信;工况回溯包含回溯至指定工况和回溯至指定时间两种模式,用户可手动保存的指定工况,并回退至该工况,也可以选择回退至指定时间;重演过程中,仪控仿真系统回到本段场景的起始点,然后再相同的相对时间,再次注入相同的操作,重现早先的效果。本发明实现了高精度回溯到指定工况、回溯指定时间、重演保存的场景;本发明达到科研分析、操作培训所需的要求,对于实现仪控仿真系统的实际要求具有重要的意义。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