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891812A
公开(公告)日:2025-04-25
申请号:CN202411753298.3
申请日:2024-12-02
Applicant: 中铁二十二局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哈尔滨工业大学重庆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寒区高速铁路路基自供电监测的多源振动能量捕捉装置,所述装置包括压电俘能器和储能元件,轨道梁的跨中贴设完全相同的压电俘能器,所述压电俘能器之间并联,用于监测电压随时间变化关系,捕获电压信号,所述储能元件由立方体支架、立方体质量块以及将两者连接起来的两组弹性换能条组成;所述弹性换能条为由竖直换能条和横向换能条构成的万向结结构,竖直换能条竖向设置在立方体支架的左右侧面,立方体质量块通过横向换能条与竖直换能条连接;所述压电堆的一侧粘贴在轨道梁的跨中位置,另一侧粘贴在竖向换能条上。该装置能够有效捕捉和利用寒区高速铁路路基振动能量,以满足寒区高速铁路路基监测的能量需求。
-
公开(公告)号:CN119687822A
公开(公告)日:2025-03-25
申请号:CN202510011027.9
申请日:2025-01-03
Applicant: 中铁十二局集团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 哈尔滨工业大学重庆研究院 ,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红层软岩大断面输水隧洞施工智能监测与预警系统及方法,所述系统包括自动化集成监测装置和智能化管理终端,其中:所述自动化集成监测装置包括动力模块、三维激光扫描模块、深度摄像头模块、数据储存与传输模块;所述智能化管理终端包括数据处理模块、预警模块、预测模块。本发明克服了现阶段对于红层软岩大断面输水隧洞施工监测的弊端,大大提高了隧道变形监测的准确性和隧道变形预测的合理性,更好的指导了红层软岩大断面输水隧洞的工程建设。
-
公开(公告)号:CN118190723A
公开(公告)日:2024-06-14
申请号:CN202410158709.8
申请日:2024-02-04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 哈尔滨工业大学重庆研究院 , 中铁十七局集团第四工程有限公司
Abstract: 一种松散岩土体微结构跟踪成像装置及自动跟踪方法,属于细观颗粒成像技术领域,具体方案如下:一种松散岩土体微结构跟踪成像装置,包括摄像机和主机,摄像机包括补光模组、摄像模组、无线信号传输模组,补光模组和摄像模组均与无线信号传输模组通过电信号连接;主机中包括调节板块、数据处理板块和无线信号传输板块,调节板块、数据处理板块均与无线信号传输板块通过电信号连接,所信号传输模组与无线信号传输板块通过无线信号连接,调节板块、数据处理板块将数据传递至无线信号传输板块,无线信号传输板块通过无线信号将数据发送至摄像机内的无线信号传输模组,无线信号传输模组根据所接收到的信号对补光模组和摄像模组进行控制。
-
公开(公告)号:CN116772720A
公开(公告)日:2023-09-19
申请号:CN202310742504.X
申请日:2023-06-21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 中建二局第三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 哈尔滨工业大学重庆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装配式车站测量空间定位及装配精度控制方法,所述采用三维坐标测量仪建立三维控制网用于确定空间内基准坐标系,便于求解点位三维坐标;通过组合式三维坐标测量,建立流动测量点,根据实际测量情况进行具体测量,根据工况改变位置,保证测量精度与准确性,同时通过无线信号实现数据实时传输整合处理;针对不同基准坐标系下数据拼接采用基于柔性控制点的三维数据拼接方法,避免粘贴标志点的繁琐过程,提高测量效率与测量精度,保证多坐标系下准确转换。本发明操作方便、可操作性强、数据实时可靠,能够有效保障施工精度与施工效率,通过分区测定柔性拼装进而实现大范围坐标测定,可广泛应用于各种施工现场,极具现实与长远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16225212A
公开(公告)日:2023-06-06
申请号:CN202211552328.5
申请日:2022-12-05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 哈尔滨工业大学重庆研究院 , 中铁十七局集团有限公司 , 中铁十二局集团有限公司
IPC: G06F3/01 , G10L15/22 , G10L21/0208 , G10L25/24 , G06V40/20 , G06T7/13 , G06T7/194 , G06N3/0464 , G06N3/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人与无人机群手势、手形、语音协同多模态交互感知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构建人与无人机群交互的语音识别模型;步骤2:构建人与无人机群交互的手势识别模型;步骤3:构建基于语音和手势双模型自主识别集群编队协同控制的交互框架,输入手形、姿态、语音3个交互通道信息,用于获取手势和语音命令动作,采用基于双通道切换的通道融合实现机制,实现交互框架中的多模态交互。本发明通过构建基于语音和手势双模型自主识别集群编队协同控制和基于双通道切换的通道融合的交互框架来实现人与无人机群机多模态交互,可以准确并高效的通过语言和手势实现人与无人机群智能协同多模态感知。
-
公开(公告)号:CN115775358A
公开(公告)日:2023-03-10
申请号:CN202211494792.3
申请日:2022-11-26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 哈尔滨工业大学重庆研究院 , 中铁十七局集团有限公司
IPC: G06V20/17 , G06V10/774 , G06V10/82 , G06N3/08 , G06N3/046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航空探地雷达无效数据辨识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通过航空探地雷达进行图像数据采集,获得地质雷达剖面数据,形成样本数据集;S2:对航空探地雷达数据剖面图像进行标注,随机划分训练集、验证集以及测试集;S3:利用卷积神经网络模型对训练集进行训练,训练中采用验证集查看模型,初步得到权重模型;S4:利用测试集样本权重模型进行模型测试,得到训练好的航空探地雷达无效数据辨识卷积神经网络模型;S5:对航空探地雷达数据剖面图像测试集进行无效数据目标检测,得到标定无效数据的探地雷达数据剖面图。采用该方法可以有效提高辨识效率与准确度,为有效的探地雷达数据解译做好基础工作准备。
-
公开(公告)号:CN114934545A
公开(公告)日:2022-08-23
申请号:CN202210621234.2
申请日:2022-06-02
Applicant: 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中建二局第三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哈尔滨工业大学重庆研究院
IPC: E02D29/05 , E02D29/04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装配式地铁车站侧墙与顶板协同拼装工法,所述方法进行装配式车站预制构件拼装时,利用侧墙台车和封顶台车将侧墙构件和封顶构件的拼装工作分开,可同时完成相邻拼装站位的车站侧墙和车站顶板的协同拼装工作,实现施工现场底板构件拼装、侧墙拼装和顶板拼装同时进行的目的,既克服了传统装配式车站拼装手段无法交叉流水作业的短板,又提高了预制段构件的拼装效率,加快了装配式车站的拼装速度,缩短了施工时间,给施工项目带来较大的经济效益。
-
公开(公告)号:CN119687745A
公开(公告)日:2025-03-25
申请号:CN202510011023.0
申请日:2025-01-03
Applicant: 中铁十二局集团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 哈尔滨工业大学重庆研究院 ,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大坡度红层软岩斜井深孔光面爆破法开挖优化施工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S1:根据隧道围岩地质条件,确定光面爆破参数;步骤S2:根据步骤S1计算及选取的参数进行光面爆破的炮孔设计;步骤S3:光面爆破的施工;步骤S34:开挖爆破区岩渣。该方法对大坡度有轨长斜井红层软岩隧道的光面爆破参数及施工技术进行优化,采用台阶法优化施工方法减小隧道爆破开挖进尺的难度,采用优化的平行空孔直线桶形掏槽方式制造出较好的临空面,达到利于隧道开挖进尺,较好控制斜井超欠挖的施工效果。该施工方法操作方便、易于施工,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8309505A
公开(公告)日:2024-07-09
申请号:CN202410127960.8
申请日:2024-01-30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 哈尔滨工业大学重庆研究院 , 中铁十七局集团第四工程有限公司
IPC: E21F17/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采空区岩溶隧道施工信息多维立体感知与预警系统,所述感知系统包括信息智能采集系统、数据无线传输系统和数据分析预警系统,信息智能采集系统监测围护结构宏观位移、沉降、支撑轴力、应变、地下水位、水压监测、水质;数据无线传输系统将采集的数据存储在数据库,服务端根据客户端请求提供对数据查询、修改管理功能的响应,客户端向用户展示监测数据,提供操作入口;数据分析预警系统调用数据库中监测数据,综合考虑宏观位移、微观应变和水压水质多维信息,实现对采空区岩溶隧道施工期内易发生灾害进行监测,并提前发出报警信号。本发明能够实现采空区岩溶隧道施工危险预警,保护隧道内施工人员与公共财产安全。
-
公开(公告)号:CN118095066A
公开(公告)日:2024-05-28
申请号:CN202410127958.0
申请日:2024-01-30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 哈尔滨工业大学重庆研究院 , 中铁十七局集团第四工程有限公司
IPC: G06F30/27 , G06F30/13 , G06F17/16 , G06F17/11 , G06F17/18 , G06F119/02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多源信息的分层填充型岩溶隧道围岩稳定性评估方法,所述方法通过“物探+钻探”等手段获取岩溶隧道多源信息,构建隧道围岩稳定性评估指标体系,计算分层填充型岩溶隧道围岩压力和有效降雨量阈值,运用矩阵分析法开展基于分层填充体围岩压力和有效降雨量的隧道围岩稳定性评估与分级。本发明依据有效降雨量、分层填充体围岩压力等数据开展分层填充型岩溶隧道围岩稳定性综合评估,指导岩溶隧道全周期安全施工,解决了现有隧道围岩稳定性评估对溶洞填充体影响考虑不足的难题,为岩溶隧道全周期安全施工提供了理论依据。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