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7076431A
公开(公告)日:2017-08-18
申请号:CN201480082928.7
申请日:2014-11-04
Applicant: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IPC: F24F1/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4F1/0059 , F24F1/0025 , F24F1/0057
Abstract: 本空气调节装置的室内机具备主热交换器单元和副热交换器单元,主热交换器单元具有:被配置在箱体的前面侧的第1主热交换器,所述第1主热交换器具有沿竖直方向延伸的第1传热管;和被配置在箱体的背面侧的第2主热交换器,所述第2主热交换器具有沿竖直方向延伸的第2传热管。副热交换器单元具备:被配置在第1主热交换器的下风位置的下风侧第1副热交换器,所述下风侧第1副热交换器具有沿箱体的宽度方向延伸的传热管;和下风侧第2副热交换器,所述下风侧第2副热交换器具有沿箱体的宽度方向延伸的传热管,所述下风侧第2副热交换器以其下端面位于风路壁上的方式处在第2主热交换器的下风位置,并将第2主热交换器的上部的一部分覆盖。
-
公开(公告)号:CN113348328B
公开(公告)日:2023-03-14
申请号:CN201980090188.4
申请日:2019-02-05
Applicant: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Inventor: 宇贺神裕树
IPC: F24F1/0059 , F24F11/86
Abstract: 本发明所涉及的空调机具备:壳体,其收纳作为蒸发器而发挥功能的室内热交换器(100)和室内风扇(7);以及第一温度传感器(21),其设置于上述室内热交换器的制冷剂配管,且检测温度被用于控制减压器的开度的大小,上述室内热交换器具备:第一热交换器(110),其配置于上述室内风扇的前方、且位于上述室内风扇的上方的位置;第二热交换器(120),其配置于上述室内风扇的前方、且位于上述第一热交换器的下方的位置;以及第三热交换器(130),其配置于上述第一热交换器的后方、且位于上述室内风扇的上方的位置,上述第一温度传感器设置于上述第一热交换器、上述第二热交换器以及上述第三热交换器中的制冷剂最容易干燥的热交换器的制冷剂配管。
-
公开(公告)号:CN113348328A
公开(公告)日:2021-09-03
申请号:CN201980090188.4
申请日:2019-02-05
Applicant: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Inventor: 宇贺神裕树
IPC: F24F1/0059 , F24F11/86
Abstract: 本发明所涉及的空调机具备:壳体,其收纳作为蒸发器而发挥功能的室内热交换器(100)和室内风扇(7);以及第一温度传感器(21),其设置于上述室内热交换器的制冷剂配管,且检测温度被用于控制减压器的开度的大小,上述室内热交换器具备:第一热交换器(110),其配置于上述室内风扇的前方、且位于上述室内风扇的上方的位置;第二热交换器(120),其配置于上述室内风扇的前方、且位于上述第一热交换器的下方的位置;以及第三热交换器(130),其配置于上述第一热交换器的后方、且位于上述室内风扇的上方的位置,上述第一温度传感器设置于上述第一热交换器、上述第二热交换器以及上述第三热交换器中的制冷剂最容易干燥的热交换器的制冷剂配管。
-
-
公开(公告)号:CN108139178B
公开(公告)日:2019-12-06
申请号:CN201580083475.4
申请日:2015-09-30
Applicant: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Abstract: 具备:第一热交换部,所述第一热交换部包括第一扁平管及与第一扁平管平行地配置的第二扁平管,并供流体通过第一扁平管与第二扁平管之间;及第二热交换部,所述第二热交换部包括第三扁平管及与第三扁平管平行地配置的第四扁平管,并供流体通过第三扁平管与第四扁平管之间,当在与长边方向正交的截面观察时,第二热交换部的第三扁平管配置在与第一热交换部的第一扁平管交叉的方向,管当在与长边方向正交的截面观察时,第二热交换部的第四扁平配置在与第一热交换部的第二扁平管交叉的方向。
-
公开(公告)号:CN106796092B
公开(公告)日:2019-06-21
申请号:CN201480082380.6
申请日:2014-10-07
Applicant: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5B39/00 , F25B1/00 , F25B13/00 , F25B39/028 , F25B2500/08 , F28D1/0426 , F28F9/02 , F28F9/0243 , F28F9/026 , F28F9/0275 , F28F9/0278
Abstract: 换热器(1)使用发生歧化反应的制冷剂来作为制冷剂,换热器(1)包括:主换热部(10),所述主换热部(10)排列设置有多个第1导热管(11);副换热部(20),所述副换热部(20)排列设置有多个第2导热管(21);中继部(40),所述中继部(40)形成有将多个第1导热管(11)和多个第2导热管(21)连接的多个中继流路(40A),中继流路(40A)的1个入口部(40Aa)与1个第2导热管(21)相连接,多个出口部(40Ab)分别与多个第1导热管(11)相连接,使自1个入口部(40Aa)流入的制冷剂不会发生制冷剂的合流地分配,而从多个出口部(40Ab)流出。
-
公开(公告)号:CN108139178A
公开(公告)日:2018-06-08
申请号:CN201580083475.4
申请日:2015-09-30
Applicant: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Abstract: 具备:第一热交换部,所述第一热交换部包括第一扁平管及与第一扁平管平行地配置的第二扁平管,并供流体通过第一扁平管与第二扁平管之间;及第二热交换部,所述第二热交换部包括第三扁平管及与第三扁平管平行地配置的第四扁平管,并供流体通过第三扁平管与第四扁平管之间,当在与长边方向正交的截面观察时,第二热交换部的第三扁平管配置在与第一热交换部的第一扁平管交叉的方向,管当在与长边方向正交的截面观察时,第二热交换部的第四扁平配置在与第一热交换部的第二扁平管交叉的方向。
-
公开(公告)号:CN107003082A
公开(公告)日:2017-08-01
申请号:CN201580064401.6
申请日:2015-01-30
Applicant: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8D1/047 , F25B47/025 , F28D1/0417 , F28D1/0471 , F28D2021/0068 , F28F1/02 , F28F1/32 , F28F9/262 , F28F13/06
Abstract: 在热交换器(100)中,第1热交换单元是将被形成为平面状的第3热交换单元通过L字弯曲加工进行弯曲而构成的,第2热交换单元是将被形成为平面状的第4热交换单元与第3热交换单元独立地通过L字弯曲加工进行弯曲而构成的,将第1热交换单元和第2热交换单元配置成沿着框体(17)的相邻的两个侧面(18、19)之间的拐角部(20)而相互相向。
-
公开(公告)号:CN106716042A
公开(公告)日:2017-05-24
申请号:CN201480081645.0
申请日:2014-09-08
Applicant: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Abstract: 热交换器(4)的板状翅片(3)在供扁平形状的导热管(1)插入的缺口部(2)的周缘具有从该周缘立起地被形成的翅片翻边(5),翅片翻边(5)在与导热管(1)的长轴侧的侧面相向的位置具有至少一个再展开部(6),该再展开部(6)向与该侧面相反的一侧弯折,对邻接的板状翅片(3)彼此的翅片间距间隔进行限定的再展开部(6)的至少一个被形成为其前端部即再展开前端部(6b)远离该再展开部(6)所接触的板状翅片(3)的接触侧面。
-
公开(公告)号:CN106104173A
公开(公告)日:2016-11-09
申请号:CN201480077187.3
申请日:2014-03-17
IPC: F25B1/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5B49/02 , C09K5/045 , C09K2205/126 , C09K2205/32 , F25B9/006 , F25B40/00 , F25B41/04 , F25B41/046 , F25B2400/01 , F25B2400/051 , F25B2400/121 , F25B2400/23 , F25B2500/26 , F25B2600/2507 , F25B2700/04 , F25B2700/2103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如下的安全且高性能的制冷循环装置:即使将会发生歧化反应的制冷剂作为非共沸混合制冷剂之一使用于制冷循环装置,也能避免引起制冷剂的歧化反应的条件产生。以含有第一制冷剂和第二制冷剂的非共沸混合制冷剂作为工作制冷剂,所述第二制冷剂具有在同一压力下比第一制冷剂的沸点高的特性。制冷循环装置至少具有按照如下的顺序连接而成的主路径:压缩机、第一热交换器、膨胀阀、气液分离器以及第二热交换器。第一制冷剂具有产生歧化反应的特性,在压缩机启动之后的初始状态下进行如下的初始运转:基于气液分离器内的液体制冷剂量,相比于正常运转而抑制压缩机的排出制冷剂的温度或压力。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