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7953750A
公开(公告)日:2018-04-24
申请号:CN201710787732.3
申请日:2017-09-04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nventor: 角田功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H1/3204 , B60H1/00007 , F24F3/14 , F24F2003/144 , F25B5/04 , F25B6/04 , F25B13/00 , F25B39/00 , F25B41/04 , F25B49/02 , F25B2341/0662 , F25B2400/01 , F25B2400/0403 , F25B2400/0409 , F25B2400/0411 , F25B2500/31 , F25B2600/0253 , F25B2600/2501 , F25B2600/2513 , B60H1/00921 , B60H1/3216 , B60H1/3227 , B60H3/024 , B60H2001/00928 , B60H2001/00949 , B60H2001/00957 , F25B1/00 , F25B29/003 , F25B41/062 , F25B2313/02321 , F25B2313/02323 , F25B2313/02343 , F25B2600/2519 , F25B2700/210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用空调装置。该车辆用空调装置具有制冷剂加热机构,在使制冷剂依次在第1热交换器、第2热交换器、蒸发器和压缩机中进行循环,且使制冷剂在第1热交换器放热的除湿供暖运行时,当外部气温在规定温度以下,并且使从第2热交换器流出的制冷剂膨胀的第2膨胀阀的开度大于使从第1热交换器流出的制冷剂膨胀的第1膨胀阀的开度时,所述制冷剂加热机构能够对制冷剂进行加热。据此,能够通过简单的系统结构来进行大范围的温度控制。
-
公开(公告)号:CN107477912A
公开(公告)日:2017-12-15
申请号:CN201710747967.X
申请日:2017-08-28
Applicant: 吴伟营
Inventor: 吴伟营
IPC: F25B23/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5B23/00 , F25B2400/0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制冷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加热式制冷循环系统,其包括蒸发器、加热器、冷凝器和节流装置,蒸发器的出口与加热器的入口连接,加热器的出口与冷凝器的入口连接,冷凝器的出口与节流装置的入口连接,节流装置的出口与蒸发器的入口连接。本发明的加热式制冷循环系统以加热器替换蒸气压缩式制冷循环系统中的压缩机,用直接加热提供热能动力的方式代替机械压缩提供机械能动力的方式对系统做功增加系统的内能,完成热量在蒸发器和冷凝器之间的传递和交换,解决蒸气压缩式制冷循环系统的高能耗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7202451A
公开(公告)日:2017-09-26
申请号:CN201710147121.2
申请日:2017-03-13
Applicant: 西安交通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5B27/007 , F25B30/06 , F25B41/067 , F25B2313/002 , F25B2400/0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户用型多能源吸收式毛细管网制冷系统,包括户用型太阳能集热系统、低品位可燃气燃烧装置、吸收式制冷装置、地热源换热器、毛细管网系统。所述的户用型太阳能集热系统包括槽式太阳能集热器和第一循环泵;所述的低品位可燃气燃烧装置包括储气罐、分级燃烧器;所述的吸收式制冷装置包括发生器、油—氨水换热器、吸收器、冷凝器、蒸发器;所述的毛细管网系统包括毛细管分水器,毛细管网集水器,氨—水换热器,第二循环泵。本发明通过设计高效换热器提高了系统的热效率,并且采用多种清洁能源为用户提供舒适、健康的制冷方案。
-
公开(公告)号:CN106662385A
公开(公告)日:2017-05-10
申请号:CN201580040976.4
申请日:2015-10-21
Applicant: LG 电子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5B47/022 , F25B2400/01 , F25D21/08 , F25D21/12 , F28D15/0266 , F28F2215/04 , F25B47/02 , F25D19/00 , F25D21/04 , F28D1/04 , F28D15/02 , F28F1/28
Abstract: 一种除霜装置,包括加热单元,该加热单元填充有工作流体并且包括主动加热部和被动加热部,主动加热部被加热至能够蒸发工作流体的第一温度,被动加热部被定位在主动加热部的后侧处并且被加热至比第一温度低的温度。除霜装置还包括加热管,该加热管与蒸发器相邻地布置以在使由主动加热部加热的工作流体循环的同时向蒸发器传递热,加热管包括进入部和返回部,进入部被构造成接收由主动加热部蒸发的工作流体,返回部与被动加热部相邻地连接并且被构造成接收在通过加热管循环之后已经冷凝的工作流体。在加热单元处接收的被冷凝的工作流体在于主动加热部处重新加热之前首先经过被动加热部。
-
公开(公告)号:CN106642773A
公开(公告)日:2017-05-10
申请号:CN201611138449.X
申请日:2016-12-12
Applicant: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5B1/005 , F25B41/003 , F25B41/04 , F25B49/02 , F25B2400/01 , F25B2400/19 , F25B2500/3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空调系统包括冷媒循环回路,在冷媒循环回路上设置有室内换热器、室外换热器和压缩机,冷媒循环回路上还设置有用于驱动制冷剂循环的增压装置,增压装置能够与压缩机形成串联。该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根据室内换热器与室外换热器之间的连接管长度和室内换热器与室外换热器之间的高度差不同,分为压缩机工作模式、压缩机与制冷剂泵交替工作模式、制冷剂泵工作模式和压缩机与制冷剂泵共同工作模式。本发明中的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解决了因为环境温度过低以及室内外机距离较远等原因造成的压缩机工作效率和能效比低的问题,提高了空调系统运行的可靠性和经济性。
-
公开(公告)号:CN106595135A
公开(公告)日:2017-04-26
申请号:CN201611056411.8
申请日:2016-11-25
Applicant: 广州松下空调器有限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5B39/02 , F24F13/30 , F25B2339/02 , F25B2400/0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加热器的安装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在蒸发器插入至少一根铜管;步骤2:在铜管中插入加热器。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将加热器安装在蒸发器中,可以节省安装空间。另外,由于蒸发器中有冷媒经过,可以同时增加散热效果。而由于蒸发器本身的外部结构中设有翅片结构,因此将该加热器通过铜管穿设在蒸发器内时,可以节约原加热器所需的散热片,从而节约成本。最后,该加热器不会外露,安全性高。另外,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蒸发器及其空调器。
-
公开(公告)号:CN105026853B
公开(公告)日:2017-03-15
申请号:CN201480012639.X
申请日:2014-03-06
Applicant: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Inventor: 由良嘉纪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5B49/022 , F04B39/02 , F04B39/023 , F04C18/0215 , F04C23/008 , F04C29/028 , F04C29/04 , F04C2270/195 , F25B13/00 , F25B31/002 , F25B49/005 , F25B2313/0233 , F25B2400/01 , F25B2500/16 , F25B2500/27 , F25B2500/31 , F25B2700/1931 , F25B2700/1933 , F25B2700/21151 , F25B2700/21152 , F25B2700/21155
Abstract: 一种制冷装置(1)包括:压缩机(21),该压缩机(21)具有将由压缩元件(21b)压缩后的制冷剂在排出至形成有贮存冷冻机油的储油部(36c)的壳体(21a)的内部空间(36a)之后输送至壳体(21a)外的结构;加热器(28);以及控制部(9)。控制部(9)在制冷装置(1)停止过程中对加热器机油的温度达到第一油温目标值,该第一油温目标值用于使因制冷装置(1)运转开始时的圆顶内冷凝而产生的制冷剂的冷凝量达到能维持润滑压缩机(21)所需的冷冻机油的浓度或粘度的允许冷凝量以下。(28)进行控制,以使贮存于储油部(36c)的冷冻
-
公开(公告)号:CN106062492A
公开(公告)日:2016-10-26
申请号:CN201580007669.6
申请日:2015-02-06
Applicant: PDX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Inventor: 约翰·S·舍雷尔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5B31/004 , F25B5/02 , F25B5/04 , F25B13/00 , F25B39/028 , F25B40/06 , F25B41/043 , F25B49/02 , F25B2339/02 , F25B2339/04 , F25B2341/0661 , F25B2341/0683 , F25B2400/01 , F25B2600/2513 , F25B2700/197 , F25B2700/2117 , F28D1/0417 , F28D1/0477 , F28D2021/0071 , F28F9/0275 , F28F27/02 , F28F2250/06
Abstract: 制冷系统10具有:(a)流体密封循环回路11,包括压缩机12、冷凝器14和蒸发器18,蒸发器18具有至少三个蒸发器区域,每个蒸发器区域具有入口36,循环回路11还配置成利用设置在蒸发器18内且处于蒸发器出口34上游的制冷剂状态传感器44来测量制冷剂的状态;以及基于测量的蒸发器18内的制冷剂的状态来控制制冷剂向蒸发器18的流动,以及(b)控制器40,用于基于测量的蒸发器18内处于蒸发器出口34上游的制冷剂的状态来控制制冷剂向蒸发器(18)流动的速率。
-
公开(公告)号:CN105899889A
公开(公告)日:2016-08-24
申请号:CN201480072830.3
申请日:2014-03-1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5B49/02 , F25B1/00 , F25B41/04 , F25B41/06 , F25B41/062 , F25B49/022 , F25B2400/01 , F25B2400/04 , F25B2400/16 , F25B2500/06 , F25B2500/07 , F25B2500/26 , F25B2500/27 , F25B2600/021 , F25B2600/2501 , F25B2600/2515 , F25B2700/1933 , F25B2700/2104 , Y02B30/741
Abstract: 本发明具备制冷剂回路,该制冷剂回路是将压缩机(1)、冷凝器(2)、储液器(3)、第一开闭阀、膨胀阀(5)以及蒸发器(6)用配管依次连接而成的,制冷剂在所述制冷剂回路中循环,制冷剂是HFO1123或者包含HFO1123的混合制冷剂,产冷量/第一开闭阀的开口面积在0.25~0.6(kw/mm2)的范围内。
-
公开(公告)号:CN102918336B
公开(公告)日:2016-08-03
申请号:CN201180023565.6
申请日:2011-05-12
Applicant: 布鲁克机械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5B7/00 , F25B9/002 , F25B9/006 , F25B9/02 , F25B9/14 , F25B2400/01 , F25B2400/06 , F25B2600/0251 , F25B2600/0253 , F25B2700/21 , Y02B30/741 , Y10T279/34
Abstract: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使一负载冷却的系统。该系统包含一封闭回路主冷冻系统,该封闭回路主冷冻系统包含:一主压缩机,接受在一低压下的一主致冷剂及排出在一高压下的该主致冷剂;一绝缘外壳,包含自该主压缩机接收在该高压下的该主致冷剂的一入口及将在该低压下的该主致冷剂传回至该主压缩机的一出口;该绝缘外壳内的至少一热交换器,接收在该高压下的该主致冷剂且使用来自一次级冷冻系统的一次级致冷剂使该主致冷剂冷却,在该至少一热交换器中,该次级致冷剂与该主致冷剂成热交换关系;该绝缘外壳内的一膨胀单元,接收来自该至少一热交换器的在该高压下的该主致冷剂及排出在该低压下的该主致冷剂;以及将在该低压下的该主致冷剂递送至该负载的一供应管线及将该主致冷剂自该负载传回至该主冷冻系统的一传回管线。该系统进一步包含该次级冷冻系统,其中该次级冷冻系统包含至少一次级低温冷冻机。一系统控制单元控制该主冷冻系统与该次级冷冻系统中的至少一者的操作,以基于以下各者中的至少一者将一可变冷冻容量提供至该负载:递送至该负载的主致冷剂的一压力,及该负载的至少一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