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7949758A
公开(公告)日:2018-04-20
申请号:CN201680045403.5
申请日:2016-07-20
Applicant: 株式会社电装
Abstract: 制冷循环装置具备:对从室外热交换器流出的制冷剂进行减压的蒸发器前减压部(291,59);以及使从室外热交换器流出的制冷剂经由蒸发器前减压部以及蒸发器向压缩机的吸入口流动的蒸发器经由路径(54)。制冷循环装置具备:使从室外热交换器流出的制冷剂绕过蒸发器前减压部以及蒸发器向压缩机的吸入口流动的迂回路径(56);室外器前切换部(28a);以及对迂回路径进行开闭的路径切换部(28b)。室外器前切换部能切换成开放侧切换状态和减压侧切换状态,在该开放侧切换状态下,使制冷剂从压缩机向室外热交换器流动,在该减压侧切换状态下,使制冷剂从压缩机向散热器流动,并且使在从散热器流出后与开放侧切换状态的情况相比被减压的制冷剂向室外热交换器流动。室外器前切换部以及路径切换部构成该室外器前切换部与路径切换部机械地连动的连动阀(28)。
-
公开(公告)号:CN1654693A
公开(公告)日:2005-08-17
申请号:CN200510008213.X
申请日:2005-02-07
Applicant: 株式会社电装 , 住友轻金属工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22C21/00 , C22F1/04 , F28F21/084 , F28F2255/1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挤压性优越,能够以高速临界挤压速度挤压出薄壁化的扁平多孔管,并在高温下的耐晶间腐蚀性优越的高强度换热器用铝合金挤压材料及其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由具有以下组成的铝合金制成,该铝合金含有Mn:0.2~1.8%(重量%,以下相同)、Si:0.1~1.2%,Mn含量及Si含量比(Mn%/Si%)为0.7~2.5,并且作为杂质含有含量控制在0.05%以下的Cu,剩余部分由Al及杂质构成,其导电率为50%IACS以上,析出于基体中的金属间化合物的平均粒径为 1μm以下。
-
公开(公告)号:CN109073296B
公开(公告)日:2020-09-04
申请号:CN201780021669.0
申请日:2017-04-03
Applicant: 株式会社电装
Abstract: 热交换器(2)具有:使通过内部的制冷剂与空气进行热交换的热交换部(3、4);将从热交换部(3)流出的气液二相制冷剂气液分离为气相制冷剂和液相制冷剂,并储存液相制冷剂的储液器(5);以及对通过构成制冷循环的制冷剂流路而流入的制冷剂的流动状态进行调整而向热交换部(3)供给,并对从热交换部(4)或储液器(5)流出的制冷剂的流出状态以及流出目的地进行调整的制冷剂调整部(6),制冷剂调整部(6)的至少一部分插入储液器(5)内。
-
公开(公告)号:CN107923662B
公开(公告)日:2020-06-30
申请号:CN201680045427.0
申请日:2016-07-12
Applicant: 株式会社电装
Abstract: 热泵系统包含压缩并排出制冷剂的压缩机(13)、对制冷剂进行减压的减压部(17、18)、使制冷剂与外部气体进行热交换的室外器(16)、使制冷剂蒸发的蒸发器(15)、使制冷剂冷凝的冷凝器(14)、内部热交换器(20)、将制冷剂分离为气体制冷剂和液体制冷剂的储液器(19)、对供制冷剂流动的路径进行变更的流路变更部(21、22、23、25)。内部热交换器具有供高压的制冷剂流动的高压流路(20a)和供低压的制冷剂流动的低压流路(20b),并且使在高压流路流动的制冷剂与在低压流路流动的制冷剂之间进行热交换。流路变更部对制冷路径和制热路径进行变更。根据该热泵系统,能够提高制冷性能和制热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07949758B
公开(公告)日:2020-04-28
申请号:CN201680045403.5
申请日:2016-07-20
Applicant: 株式会社电装
Abstract: 制冷循环装置具备:对从室外热交换器流出的制冷剂进行减压的蒸发器前减压部(291,59);以及使从室外热交换器流出的制冷剂经由蒸发器前减压部以及蒸发器向压缩机的吸入口流动的蒸发器经由路径(54)。制冷循环装置具备:使从室外热交换器流出的制冷剂绕过蒸发器前减压部以及蒸发器向压缩机的吸入口流动的迂回路径(56);室外器前切换部(28a);以及对迂回路径进行开闭的路径切换部(28b)。室外器前切换部能切换成开放侧切换状态和减压侧切换状态,在该开放侧切换状态下,使制冷剂从压缩机向室外热交换器流动,在该减压侧切换状态下,使制冷剂从压缩机向散热器流动,并且使在从散热器流出后与开放侧切换状态的情况相比被减压的制冷剂向室外热交换器流动。室外器前切换部以及路径切换部构成该室外器前切换部与路径切换部机械地连动的连动阀(28)。
-
公开(公告)号:CN110740888A
公开(公告)日:2020-01-31
申请号:CN201880037510.2
申请日:2018-06-28
Applicant: 株式会社电装
IPC: B60H1/22 , B60H1/32 , F16K11/048 , F25B1/00 , F25B41/04
Abstract: 热泵循环装置具备切换制冷剂循环回路的制冷剂流路的流路切换部(30)。流路切换部切换冷却侧流路(105)和加热侧流路(104),冷却侧流路在冷却模式时经由第二减压器和蒸发器将从热交换器流出的制冷剂引导至压缩机,加热侧流路在加热模式时绕过第二减压器和蒸发器将从热交换器流出的制冷剂引导至压缩机。流路切换部具有对冷却侧流路进行开闭的流路切换阀芯。制冷剂循环回路包括低压流路(106)和蒸发器前流路(107),低压流路是在加热模式时供被第一减压器减压后的低压制冷剂朝向压缩机流动的流路,蒸发器前流路是流路切换阀芯与蒸发器的制冷剂入口之间的流路。在加热模式时,当低压流路的制冷剂压力比蒸发器前流路的制冷剂压力低时,流路切换部使蒸发器前流路绕过蒸发器与低压流路连通。
-
公开(公告)号:CN107110580B
公开(公告)日:2019-08-13
申请号:CN201580070320.7
申请日:2015-12-08
Applicant: 株式会社电装
Inventor: 川久保昌章
Abstract: 本发明是一种制冷循环装置,能够选择地构成使制冷剂从气液分离器(17)的液相制冷剂出口(17c)流出的制冷用第一制冷剂回路和使制冷剂从所述气液分离器(17)的气相制冷剂出口(17b)流出的制暖用第二制冷剂回路,在该制冷循环装置中,油分离器(24)设于从散热器(12)到第一膨胀阀(28)的制冷剂路径。因此,在制冷循环装置(10)中,在构成第一制冷剂回路的情况下,通过油分离器(24)的制冷剂仅为气相或大部分为气相,能够容易地从该制冷剂分离出油。另外,在利用第一制冷剂回路使制冷剂循环的情况下,能够使油存储在除了气液分离器(17)以外的位置。
-
公开(公告)号:CN108883696A
公开(公告)日:2018-11-23
申请号:CN201780020697.0
申请日:2017-03-02
Applicant: 株式会社电装
Abstract: 在热交换单元中,风门装置(42)相对于冷却水用热交换器(7)配置于车辆前方侧,构成为能够对朝向该冷却水用热交换器的所述行驶风的通路(402)进行开闭。送风机(44)在发动机室(40)中相对于风门装置配置于车辆后方侧。并且,送风机构成为能够切换为第一送风状态和第二送风状态,第一送风状态是相对于冷却水用热交换器使空气从车辆前方侧向车辆后方侧流动的送风状态,第二送风状态是相对于冷却水用热交换器使空气从车辆后方侧向车辆前方侧流动的送风状态。在将车辆(100)设为能够行驶状态的开关(50)处于接通状态的情况下,当发动机冷却水的温度为预先确定的温度判定值以下时,在风门装置的开度相比于最大开度处于关闭侧的状态下,控制部(48)将送风机设为第二送风状态。
-
公开(公告)号:CN107923662A
公开(公告)日:2018-04-17
申请号:CN201680045427.0
申请日:2016-07-12
Applicant: 株式会社电装
Abstract: 热泵系统包含压缩并排出制冷剂的压缩机(13)、对制冷剂进行减压的减压部(17、18)、使制冷剂与外部气体进行热交换的室外器(16)、使制冷剂蒸发的蒸发器(15)、使制冷剂冷凝的冷凝器(14)、内部热交换器(20)、将制冷剂分离为气体制冷剂和液体制冷剂的储液器(19)、对供制冷剂流动的路径进行变更的流路变更部(21、22、23、25)。内部热交换器具有供高压的制冷剂流动的高压流路(20a)和供低压的制冷剂流动的低压流路(20b),并且使在高压流路流动的制冷剂与在低压流路流动的制冷剂之间进行热交换。流路变更部对制冷路径和制热路径进行变更。根据该热泵系统,能够提高制冷性能和制热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07614299A
公开(公告)日:2018-01-19
申请号:CN201680028539.5
申请日:2016-05-19
Applicant: 株式会社电装
IPC: B60H1/00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无益地消耗车室内的空调所需要的能量的车辆用空调装置。车辆用空调装置具备:门控制部(S120),在判定为应该开始车室内的空调之前,该门控制部控制多个吹出口门以及空气混合门中的任一方,来抑制由加热器芯产生的热从空调壳体内泄漏;以及空调控制部(S180),在判定为应该开始车室内的空调之后,该空调控制部控制多个吹出口门而使多个吹出口中的至少一个吹出口开口,将空调壳体内的热作为暖风从至少一个吹出口向车室内吹出,从而对车室内进行空气调节。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