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9386610B
公开(公告)日:2020-07-24
申请号:CN201810913942.7
申请日:2018-08-10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F16H61/662 , F16H61/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液压控制装置。在液压控制装置(10)中,在第2泵(30)中的第1油液的吸入侧配设有输出压力传感器(26),并且在第2油液的排出侧配设有管路压力传感器(60)。控制单元(28)通过根据输出压力传感器(26)检测到的输出压力(P1)或者管路压力传感器(60)检测到的管路压力(PH)控制马达(32),来控制第2泵(30)的驱动。据此,能够抑制搭载有变速器的车辆的燃油效率下降和液压工作部中的液压响应延迟的发生。
-
公开(公告)号:CN111348040A
公开(公告)日:2020-06-30
申请号:CN201911197711.1
申请日:2019-11-29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B60W30/1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车辆的行驶控制方法和行驶控制装置。可准确地预测主驱动轮的轮胎的弹性滑动极限,防止直行时的动力传递效率的急剧降低及性能的不稳定化,且使转弯时的实际行驶轨道相对于目标行驶轨道的追随性提高。车辆具备被传递来自驱动源的动力的主驱动轮和副驱动轮,能够实现仅向主驱动轮传递动力的驱动状态及向主驱动轮和副驱动轮传递动力的驱动状态,该车辆的行驶控制方法进行如下的控制:在行驶中的车辆的主驱动轮的轮胎超过弹性滑动极限之前,设为仅向主驱动轮传递动力的驱动状态,当行驶中的车辆的主驱动轮的轮胎超过弹性滑动极限时,设为向主驱动轮和副驱动轮传递动力的驱动状态。
-
公开(公告)号:CN111231960A
公开(公告)日:2020-06-05
申请号:CN201911132141.8
申请日:2019-11-19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B60W30/1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能够使车辆自动地直行行驶而提高该车辆的直行行驶性的车辆的行驶控制方法。本发明的车辆(1)的行驶控制方法为:检测车辆(1)的左右对地速度(VL、VR),当确认驾驶员的使车辆直行的意向或根据车辆(1)的控制使该车辆(1)直行的意思的指令时,对向左右驱动轮(WRL、WRR)进行的驱动力分配或向左右车轮(WFL、WFR(WRL、WRR))进行的制动力分配进行控制,使得检测出的左右对地速度(VL、VR)的偏差(|VL-VR|)处于规定范围内。例如,控制成:检测出的对地速度(VL、VR)慢的一侧的驱动轮(WRL(或WRR))的驱动力大于另一侧的驱动轮(WRR(或WRL))的驱动力。
-
公开(公告)号:CN109386610A
公开(公告)日:2019-02-26
申请号:CN201810913942.7
申请日:2018-08-10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F16H61/662 , F16H61/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液压控制装置。在液压控制装置(10)中,在第2泵(30)中的第1油液的吸入侧配设有输出压力传感器(26),并且在第2油液的排出侧配设有管路压力传感器(60)。控制单元(28)通过根据输出压力传感器(26)检测到的输出压力(P1)或者管路压力传感器(60)检测到的管路压力(PH)控制马达(32),来控制第2泵(30)的驱动。据此,能够抑制搭载有变速器的车辆的燃油效率下降和液压工作部中的液压响应延迟的发生。
-
公开(公告)号:CN106795960B
公开(公告)日:2018-08-03
申请号:CN201580055110.0
申请日:2015-09-25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nventor: 坂上恭平
IPC: F16H61/12 , F16H59/68 , F16H61/02 , F16H61/66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H59/141 , F16H59/42 , F16H59/68 , F16H61/02 , F16H61/12 , F16H61/36 , F16H61/662 , F16H2059/147 , F16H2059/148 , F16H2059/425 , F16H2061/6629
Abstract: 无级变速器的异常判定装置中,判定无级变速器(TM)的金属带(15)的金属环的断裂的异常判定单元(U)根据输入轴(11)的转速的变动成分与输出轴(12)的转速的变动成分之间的振幅比(m)、对输入轴(11)的转速的变动成分与输出轴(12)的转速的变动成分之间的相位差进行指标化而得的相位延迟以及驱动带轮(13)或从动带轮(14)的带节圆半径(R、R),算出金属带(15)的压缩刚性(k),通过将金属带(15)的压缩刚性(k)与预先设定的基准压缩刚性进行比较,来判定金属环的断裂,因此不需要特别的传感器就能够提前且可靠地判定金属环的断裂。
-
公开(公告)号:CN106939934A
公开(公告)日:2017-07-11
申请号:CN201610846239.X
申请日:2016-09-23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nventor: 坂上恭平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H61/0009 , F16H61/0031 , F16H61/14 , F16H2061/0046
Abstract: 提供能够效率良好地驱动油泵的液压回路的控制装置。管理(ECU125)当怠速停止时控制供应给第5端口(30e)的第1先导压力与供应给第6端口(30f)的第2先导压力的任意较高方的液压即安全压力以使得供应来自大容量油泵(Pb)的液压的第1端口(30a)和第1端口(30a)始终连通,连接于第1流路(L1)的第2端口(31b)不与经由第12油路(R12)连接于被供应部(3)的第3端口(30c)连通。
-
公开(公告)号:CN106795960A
公开(公告)日:2017-05-31
申请号:CN201580055110.0
申请日:2015-09-25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nventor: 坂上恭平
IPC: F16H61/12 , F16H59/68 , F16H61/02 , F16H61/66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H59/141 , F16H59/42 , F16H59/68 , F16H61/02 , F16H61/12 , F16H61/36 , F16H61/662 , F16H2059/147 , F16H2059/148 , F16H2059/425 , F16H2061/6629
Abstract: 无级变速器的异常判定装置中,判定无级变速器(TM)的金属带(15)的金属环的断裂的异常判定单元(U)根据输入轴(11)的转速的变动成分与输出轴(12)的转速的变动成分之间的振幅比(m)、对输入轴(11)的转速的变动成分与输出轴(12)的转速的变动成分之间的相位差进行指标化而得的相位延迟以及驱动带轮(13)或从动带轮(14)的带节圆半径(RDR、RDN),算出金属带(15)的压缩刚性(k),通过将金属带(15)的压缩刚性(k)与预先设定的基准压缩刚性进行比较,来判定金属环的断裂,因此不需要特别的传感器就能够提前且可靠地判定金属环的断裂。
-
公开(公告)号:CN103703285B
公开(公告)日:2016-01-06
申请号:CN201280036137.1
申请日:2012-06-20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F16H61/0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H61/662 , F16H59/14 , F16H61/02 , F16H61/66272 , F16H2059/465 , F16H2061/0087 , F16H2061/66277
Abstract: 在无级变速器的夹压控制装置中,在根据输入轴具有的任意的变动成分通过无端带传递到输出轴的传递特性,来估计实际的传递扭矩与无级变速器所能够传递的最大扭矩之比即扭矩比(Tr)时,使用将输入轴和输出轴的变动成分的振幅比进行指标化后的滑动标识符或者将所述变动成分的相位差进行指标化后的相位延迟。使用扭矩比(Tr)来估计受侧压控制的一侧的带轮与无端带之间的摩擦系数(μ),根据摩擦系数(μ)求出该带轮的必要轴推力(Q),根据必要轴推力(Q)控制该带轮的侧压,也就是说,使用直接支配侧压的摩擦系数(μ)对侧压进行前馈控制,因此,与对滑动标识符和相位延迟自身进行反馈的间接控制相比,能够实现控制响应性的提高和控制装置的运算负荷的减轻,既能防止带式无级变速器的无端带的打滑,又能提高动力传递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04976342A
公开(公告)日:2015-10-14
申请号:CN201510090704.7
申请日:2015-02-28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nventor: 坂上恭平
IPC: F16H61/45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H61/0025 , F16H61/662 , F16H61/66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油压控制装置。油压控制装置(1)向被供应低油压的被供应部(3)和被供应高油压的油压动作部(2)供应油压。油压控制装置(1)具备:将来自大容量油泵(Pb)的油压供应至小容量油泵(Ps)的第1流路(L1);将来自小容量油泵(Ps)的油压供应至油压动作部(2)的第2流路(L2);以及以不经由小容量油泵(Ps)的方式将来自大容量油泵(Pb)的油压供应至油压动作部(2)的第3流路(L3)。小容量油泵(Ps)对被供应的油压进一步进行加压后供应至油压动作部(2)。
-
公开(公告)号:CN103703285A
公开(公告)日:2014-04-02
申请号:CN201280036137.1
申请日:2012-06-20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F16H61/0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H61/662 , F16H59/14 , F16H61/02 , F16H61/66272 , F16H2059/465 , F16H2061/0087 , F16H2061/66277 , F16H59/141 , F16H61/0204 , F16H61/66259 , F16H2059/144 , F16H2061/0239
Abstract: 在无级变速器的夹压控制装置中,在根据输入轴具有的任意的变动成分通过无端带传递到输出轴的传递特性,来估计实际的传递扭矩与无级变速器所能够传递的最大扭矩之比即扭矩比(Tr)时,使用将输入轴和输出轴的变动成分的振幅比进行指标化后的滑动标识符或者将所述变动成分的相位差进行指标化后的相位延迟。使用扭矩比(Tr)来估计受侧压控制的一侧的带轮与无端带之间的摩擦系数(μ),根据摩擦系数(μ)求出该带轮的必要轴推力(Q),根据必要轴推力(Q)控制该带轮的侧压,也就是说,使用直接支配侧压的摩擦系数(μ)对侧压进行前馈控制,因此,与对滑动标识符和相位延迟自身进行反馈的间接控制相比,能够实现控制响应性的提高和控制装置的运算负荷的减轻,既能防止带式无级变速器的无端带的打滑,又能提高动力传递效率。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