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0406334C
公开(公告)日:2008-07-30
申请号:CN200610019871.3
申请日:2006-03-01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B62J9/00
Abstract: 提供只在必要时可以容易且明了地看到车体号码表示部的自动两轮车的车体结构。在可以开闭的座位(10)的下方设置收容箱(8)的自动两轮车中,在收容箱(8)的大致直立的壁(16a)的车外侧背部配置刻印了车体号码(n)的托架(29)。在收容箱(8)的壁(16a)上形成了确认窗(26),在打开座位(10)时,通过该确认窗(26)可以确认车体号码(n)。
-
公开(公告)号:CN101224771A
公开(公告)日:2008-07-23
申请号:CN200810002120.X
申请日:2008-01-15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B62J15/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二轮、三轮摩托车的前挡泥板结构,其在配置于前轮的两侧的一对腿部的下端部轴支承前轮的前叉上设置有托架,由挡泥板前半构件及挡泥板后半构件构成的前挡泥板从上方覆盖所述前轮且被安装在所述托架上,该构成能够提高组装操作效率及维修性。在前叉(17)和分体的托架(41)上分别可进行装卸地安装有挡泥板前半构件(39)及挡泥板后半构件(40),在连结两腿部(15)间的桥构件(16)的下面可装卸地安装有组装了挡泥板前半构件(39)及挡泥板后半构件(40)的状态的托架(41)。
-
公开(公告)号:CN1840419A
公开(公告)日:2006-10-04
申请号:CN200610071553.1
申请日:2006-03-28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一种自动二轮车,在所述前挡板(24)的顶部(24a)的上面,一体式突出设置有围上所述通孔(33)的至少一部分的壁部(37),将在俯视的情况下一部分与所述壁部(37)重叠的车辆部件(41)固定配置在所述前罩(18)内。从而,在具有转向柱、和左右一对脚部的前叉以能够操纵方向的方式被头管支承,所述转向柱插穿在头管内,所述头管被前罩覆盖,所述脚部连结在该转向柱的下部,前挡板安装在前叉,所述前挡板在顶部具有供所述转向柱贯通的通孔,由此,能够减少部件件数,很好地防止异物窜入前挡板的通孔内,并且,提高组装性。
-
公开(公告)号:CN1840410A
公开(公告)日:2006-10-04
申请号:CN200610071618.2
申请日:2006-03-28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一种自动二轮车的车身车架,在配置于能够开闭的座位的下方的收容箱(8)的后部延伸设置燃料箱罩(17)。在该燃料箱罩(17)上,一体式形成用于使人将手插入而从下方侧支撑车身的侧部把手(23)。将向座位的后方侧突出的扶手(31)的根部(32)侧紧固在后部车架(7),将支撑构件(35)的一端紧固在根部(32)。支撑构件(35)的另一端在比扶手(31)和后部车架(7)的紧固部还靠向上方的位置,即,车身内侧位置紧固于侧部把手(23)。从而,能够提供在不降低侧部把手的支撑刚性的前提下,能够将侧部把手容易地设定在车身上的适当的高度的自动二轮车的车身结构。
-
公开(公告)号:CN1840408A
公开(公告)日:2006-10-04
申请号:CN200610068363.4
申请日:2006-03-30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同时实现侧部把手的把持容易度的提高,以及车体外观设计的自由度的提高的自动二轮车的车体构造。在可开闭的车座(10)下方配置收容盒(8),在收容盒(8)的后部上端一体形成朝车体侧下方弯曲的侧部把手(23)。在车座(10)的底板(40)上沿侧部把手(23)的鼓出形状形成有凹部(43)。将车座(10)的外缘(51a)以覆盖侧部把手(23)的外侧的方式朝下方延伸,将侧部把手(23)的延出部(53)的下端设置成与车座(10)的外缘(51a)的末端部(52)相同的或者比其更高的高度。
-
公开(公告)号:CN104136312B
公开(公告)日:2017-05-17
申请号:CN201280070325.6
申请日:2012-12-19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鞍乘型车辆,该鞍乘型车辆为两轮机动车,该两轮机动车具有装入物品的收纳盒(61)和罐体(70),该罐体(70)配置在该收纳盒的下方并储存在燃料箱(64)内蒸发的燃料,并且将该蒸发燃料向燃料供给系统排出。在收纳盒的下方设置有副罩(62),在该副罩的后方设置有阻挡后轮(12)溅起的泥的后轮挡泥板(38)。罐体配置在比收纳盒更靠下,比副罩更靠上并且比后轮挡泥板更靠近车辆前方的位置。罐体安装在副罩上。
-
公开(公告)号:CN105593112A
公开(公告)日:2016-05-18
申请号:CN201480036653.3
申请日:2014-04-09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2J35/00 , B62J1/00 , B62J6/18 , B62J17/00 , B62J25/00 , B62J37/00 , B62J99/00 , B62J2099/004 , B62K21/12 , B62K2202/00
Abstract: 鞍乘型车辆的线束布置结构在鞍乘型车辆中使用,该鞍乘型车辆具有:侧主体罩部、中心罩、在上表面具有供油口的燃料箱(F)、以及支承于燃料箱(F)的供油盘(41),在中心罩的上方形成有乘员为了乘车而跨过腿的跨乘空间(19),在鞍乘型车辆的线束布置结构中,横跨跨乘空间(19)的前方以及后方而延伸的主线束(50)布置在中心罩的下方,通过供油盘(41)的侧方而布置在侧主体罩部与供油盘(41)之间。
-
公开(公告)号:CN105579335A
公开(公告)日:2016-05-11
申请号:CN201380079757.8
申请日:2013-09-27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Q1/2661 , B60Q1/0005 , B62J1/08 , B62J6/04 , B62J15/00 , B62J17/00 , B62K11/02 , B62K2202/00
Abstract: 一种机动二轮车,其左右的侧面车身罩(35L、35R)以覆盖车身(20)的侧方并夹着尾灯单元(62)的方式分别安装在左右的座轨(14L、14R)上。后部中央下罩(50)具有罩中央安装部(51)、罩左安装部(52L)以及罩右安装部(52R)。罩中央安装部(51)与灯中央安装部(65)以及中央安装部(46)一同安装在第2横板(27)上。罩左安装部(52L)和罩右安装部(52R)以从下方覆盖后挡泥板(40)的至少一部分的方式分别安装在后挡泥板(40)上。
-
公开(公告)号:CN104010930A
公开(公告)日:2014-08-27
申请号:CN201280063315.X
申请日:2012-12-17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2K19/30 , B62K11/10 , B62K2202/00 , B62K2208/00
Abstract: 一种具有在车体框架(21)的周边配置的辅机部件(70、101)的鞍乘型车辆,其具有支撑所述辅机部件并在所述车体框架上安装的辅机配置托盘(62)。辅机配置托盘是具有多个面且形成为板状的树脂成型品。在该树脂成型品上一体形成有辅机部件支撑部(116、141)、支撑1个辅机部件所附带的配线(117)的配线支撑部(118)和支撑其他辅机部件所附带的配管(66)的配管支撑部(121a~121c)。
-
公开(公告)号:CN102381403A
公开(公告)日:2012-03-21
申请号:CN201110257209.2
申请日:2011-09-01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鞍乘型车辆的燃料装置,在将供油口设置于燃料箱的上表面等的设计形式中,因为不存在作为从燃料箱突出的刚性部件的供油管,所以不能够将供油盖的限制软线固定于供油管。因此,即使相对于这样的供油口形式的燃料箱也能够固定供油盖限制软线部件。在燃料箱(30)的上表面(38),设置有供油口(38a)和安装于供油口(38a)附近的箱盖(31),在该箱盖(31)的供油口(38a)的附近部分设置有软线固定部(60),设置在供油盖限制软线部件(50)的一端的防脱部(54)卡止于该软线固定部(60)。利用环部(51)将供油盖限制软线部件(50)的另一端卡止于供油盖(33)。在箱盖(31)的软线固定部(60)的附近部分设置有作为盖保持部(61)的凹部,其用于放置从供油口(38a)卸下的所述供油盖(33)。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