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公开(公告)号:CN118707138A
公开(公告)日:2024-09-27
申请号:CN202410786444.6
申请日:2024-06-18
Applicant: 暨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近场光学成像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微纳光纤探针的间隔控制方法及控制系统。本发明基于反射光功率的转折点来确定微纳光纤探针和待测样品的间距控制终点,具有效率高、稳定性好,且实现方式简单等优点。首先,提供一种微纳光纤探针的间隔控制方法,包括:使接有入射光源的微纳光纤探针的探头逐渐接近待测样品,获取微纳光纤探针与待测样品的间距参数,以及收集入射光源传播至待测样品后产生的反射光,并获取间距参数对应的反射光功率参数;直至获取反射光功率参数最大值及其相对应的间距参数Gfinal,使微纳光纤探针与待测样品的间距对应间距参数Gfinal,即完成微纳光纤探针的间隔控制。其次还提供一种适用上述间隔控制方法的系统。
-
公开(公告)号:CN113865702B
公开(公告)日:2024-04-30
申请号:CN202111026230.1
申请日:2021-09-02
Applicant: 暨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起偏功能的光纤集成光电探测器,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的叉指电极、石墨烯薄膜、二硫化钼薄膜、PMMA薄膜、侧边抛磨光纤和玻璃衬底;侧边抛磨光纤包括纤芯和包层,所述光纤固定于玻璃衬底上,所述纤芯被包裹于包层内,且部分显露于包层外;且显露的部分朝上,且为一平面;PMMA薄膜覆盖于纤芯显露的平面上;且所述二硫化钼薄膜、石墨烯薄膜和叉指电极依次贴合覆盖在PMMA薄膜上方。本发明可同时实现光信号的起偏、探测和传输,可在近红外波段实现宽带探测和起偏,且器件的起偏特性可调:侧边抛磨光纤集成打破了二维材料由于原子层厚度导致的弱光吸收的限制,并且石墨烯/二硫化钼异质结有效增强了光吸收,大幅增强了光电探测器灵敏度。
-
公开(公告)号:CN117760974A
公开(公告)日:2024-03-26
申请号:CN202311668532.8
申请日:2023-12-06
Applicant: 暨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光声光谱声学传感器及痕量气体检测装置,传感器包括:微纳光纤环形结谐振腔和石英音叉;微纳光纤环形结谐振腔包括:微纳光纤环形结、第一单模光纤以及第二单模光纤;微纳光纤环形结由一段微纳光纤绕成环形构成,环形的连接点处微纳光纤的两端相互接触,作为环形的结;第一单模光纤连接微纳光纤环形结的输入端,第二单模光纤连接微纳光纤环形结的输出端;微纳光纤环形结置于石英音叉的两个振臂内侧;石英音叉,用于测量激光输入到所述微纳光纤环形结谐振腔后振臂附近的声波场信号。本发明提高了光声光谱声学传感器的检测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06483106A
公开(公告)日:2017-03-08
申请号:CN201611166892.8
申请日:2016-12-16
Applicant: 暨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光纤应用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侧边抛磨光纤,所述侧边抛磨光纤的抛磨面覆盖有一层重铬酸盐明胶薄膜,且重铬酸盐明胶薄膜形成纳米多孔结构。由于纳米多孔包层结构的侧边抛磨光纤样品的纤芯模式和包层模式之间的模间干涉,样品的透射谱有两个波谷,对应波长位置分别是1183.2nm和1324.8nm。当相对湿度升高时,灵敏度为1.02nm/RH%,线性相关系数为99.31%。当相对湿度降低时,灵敏度为1.12nm/RH%,线性相关系数为98.45%。此外,本发明的传感器还具有良好的可重复性。这种重铬酸盐明胶薄膜包层结构的光纤成本低廉,制备方法简单,与光纤系统有潜在的良好的兼容性。充分的证明了纳米多孔包层结构的光纤具备良好的湿度传感特性,它在光纤传感方面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4935837B
公开(公告)日:2024-12-31
申请号:CN202210579925.0
申请日:2022-05-25
Applicant: 暨南大学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全光纤电光调制器及制备方法,涉及光电子器件领域。所述全光纤电光调制器包括:单模‑锥形双模‑单模结构光纤,所述单模‑锥形双模‑单模结构光纤为双模光纤区域拉锥为锥形双模光纤的单模‑双模‑单模结构光纤;ITO导电玻璃电极,所述ITO导电玻璃为顶层ITO导电玻璃电极和底层ITO导电玻璃电极;所述ITO导电玻璃电极用于连接外部调制电压;聚酰亚胺垫片,所述聚酰亚胺垫片固定在所述底层ITO导电玻璃的两端;有机电光聚合物薄膜,所述有机电光聚合物薄膜旋涂于所述底层ITO导电玻璃,所述单模‑锥形双模‑单模结构光纤置于极化后的所述有机电光聚合物薄膜的表面。
-
公开(公告)号:CN114496335B
公开(公告)日:2024-10-18
申请号:CN202210179960.3
申请日:2022-02-25
Applicant: 暨南大学
IPC: G21K1/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微纳颗粒分离的技术领域,包括一种微纳颗粒的全光分选方法和装置。所述微纳颗粒的全光分选方法包括步骤:在所述液体的表面的上方使用线偏振高斯光束以倾斜角度θ照射所述微纳颗粒,以在所述液体的表面上形成椭圆形光斑,和,以形成对所述微纳颗粒的侧向光力,以使所述微纳颗粒沿所述椭圆形光斑的长轴运动至所述液体内的一平衡位置,并停止在所述平衡位置;所述倾斜角度θ为所述高斯光束与所述液体的表面的法线形成的角度;所述侧向光力平行于所述椭圆形光斑的长轴上。本发明提供一种新的微纳颗粒分选机制,完全通过光学组件完成分离,无需预先制作特殊的分离液或微纳结构,实现高精度的粒径分选,具有可观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5718345B
公开(公告)日:2024-08-27
申请号:CN202211444226.1
申请日:2022-11-18
Applicant: 暨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带有弯曲形阵列共面电极的芯层波导,其包括:衬底层;第一掩膜板以及第二掩膜板;所述第一掩膜板与所述第二掩膜板间隔设置在所述衬底层上,并于间隔处形成波导槽;波导芯层,设置在所述波导槽的底部;第一偏转电极,设置在波导槽内,并位于所述波导芯层上;所述第一偏转电极具有多个弯曲部;第二偏转电极,设置在所述第一掩膜板的靠近所述波导槽的边缘处;第三偏转电极,设置在所述第二掩膜板的靠近所述波导槽的边缘处;馈电组件,分别电连接第一偏转电极、第二偏转电极以及第三偏转电极的两端,以向第一偏转电极、第二偏转电极以及第三偏转电极提供电压。本发明能有效降低实现光场偏转所需的驱动电压,缩小光波导的尺寸。
-
公开(公告)号:CN118502131A
公开(公告)日:2024-08-16
申请号:CN202410731314.2
申请日:2024-06-06
Applicant: 暨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光学宽带消色差空间微分显微成像模块、系统及方法,模块包括第一圆偏振器、单轴晶体及第二圆偏振器,圆偏振器包括线偏振片和消色差四分之一波片;线偏振片和消色差四分之一波片光轴夹角为45°;单轴晶体置于消色差四分之一波片之间;第一圆偏振器将携带待成像物体信息的第一信号光转化为右旋圆偏振光;单轴晶体接收右旋圆偏振光,并基于自旋轨道耦合效应生成输出场,输出场包括未转换自旋的右旋圆偏振光分量和转换自旋且附加二阶光学涡旋相位的左旋圆偏振光分量;第二圆偏振器选取输出场中的左旋圆偏振光分量,输出第二信号光。本发明的宽带消色差空间微分显微技术更直观、更方便、更省时,并且更能还原待成像物体的原有颜色。
-
公开(公告)号:CN110006847B
公开(公告)日:2024-03-12
申请号:CN201910354552.5
申请日:2019-04-29
Applicant: 暨南大学
IPC: G01N21/4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石墨烯的干涉型光纤湿度传感器,包括:粘有金属圆柱的载玻片和两根单模光纤,两根单模光纤分别经过金属圆柱的两侧并相向弯曲,形成两个交叉耦合点,单模光纤的两端固定在载玻片上,所述单模光纤中部拉锥,锥腰区位于两个交叉耦合点之间,其中一根单模光纤的锥腰区覆盖还原氧化石墨烯膜层,以覆盖还原氧化石墨烯的单模光纤的两端分别作为输入端和输出端。本方案结构简单紧凑,制备容易,无需特殊种类的光纤相互熔接,因此成本低。本方案提出的光纤干涉结构同样也适用于其他种类气体的传感以及生物、化学传感。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