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7505735A
公开(公告)日:2017-12-22
申请号:CN201710751379.3
申请日:2017-08-28
Applicant: 暨南大学
IPC: G02F1/0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光通讯器件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基于消逝场耦合光力实现的全光光功率控制系统。一种基于消逝场耦合光力实现的全光光功率控制系统,包括纳米光纤和玻璃衬底,纳米光纤输入端连接波分复用器,波分复用器的输入端同时连接两个激光器,两个激光器分别输入泵浦光和探测光,纳米光纤下方放置玻璃衬底,玻璃衬底与纳米位移装置连接,纳米位移装置用于实现玻璃衬底以纳米量级移动,纳米光纤和玻璃衬底间的初始安装间距使探测光的消逝场与玻璃衬底耦合。本发明不需依赖电学技术,能快速响应,高效率地实现光功率控制。
-
公开(公告)号:CN114935837B
公开(公告)日:2024-12-31
申请号:CN202210579925.0
申请日:2022-05-25
Applicant: 暨南大学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全光纤电光调制器及制备方法,涉及光电子器件领域。所述全光纤电光调制器包括:单模‑锥形双模‑单模结构光纤,所述单模‑锥形双模‑单模结构光纤为双模光纤区域拉锥为锥形双模光纤的单模‑双模‑单模结构光纤;ITO导电玻璃电极,所述ITO导电玻璃为顶层ITO导电玻璃电极和底层ITO导电玻璃电极;所述ITO导电玻璃电极用于连接外部调制电压;聚酰亚胺垫片,所述聚酰亚胺垫片固定在所述底层ITO导电玻璃的两端;有机电光聚合物薄膜,所述有机电光聚合物薄膜旋涂于所述底层ITO导电玻璃,所述单模‑锥形双模‑单模结构光纤置于极化后的所述有机电光聚合物薄膜的表面。
-
公开(公告)号:CN110006847B
公开(公告)日:2024-03-12
申请号:CN201910354552.5
申请日:2019-04-29
Applicant: 暨南大学
IPC: G01N21/4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石墨烯的干涉型光纤湿度传感器,包括:粘有金属圆柱的载玻片和两根单模光纤,两根单模光纤分别经过金属圆柱的两侧并相向弯曲,形成两个交叉耦合点,单模光纤的两端固定在载玻片上,所述单模光纤中部拉锥,锥腰区位于两个交叉耦合点之间,其中一根单模光纤的锥腰区覆盖还原氧化石墨烯膜层,以覆盖还原氧化石墨烯的单模光纤的两端分别作为输入端和输出端。本方案结构简单紧凑,制备容易,无需特殊种类的光纤相互熔接,因此成本低。本方案提出的光纤干涉结构同样也适用于其他种类气体的传感以及生物、化学传感。
-
公开(公告)号:CN114965359A
公开(公告)日:2022-08-30
申请号:CN202210494860.X
申请日:2022-05-07
Applicant: 暨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光纤传感器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折射率光纤传感器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熔接:在两段单模光纤之间熔接一段空心光纤,形成单模‑空心‑单模光纤;抛磨:对熔接完成的单模‑空心‑单模光纤的空心光纤进行抛磨,抛磨至空心光纤整体的一半,空心光纤中心形成D型槽;化学处理:将抛磨完成的单模‑空心‑单模光纤浸泡在食人鱼溶液中,去除D型槽内残留的有机杂质并使槽壁表面羟基化,将浸泡完成后的单模‑空心‑单模光纤用去离子水冲洗;本发明构成了最小能在亚纳升量级样品体积下高灵敏度的折射率光纤传感器,为全光纤光流控芯片的开发和实现体外生物化学医药材料等领域的高精度、快速、超低污染检测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10006847A
公开(公告)日:2019-07-12
申请号:CN201910354552.5
申请日:2019-04-29
Applicant: 暨南大学
IPC: G01N21/4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石墨烯的干涉型光纤湿度传感器,包括:粘有金属圆柱的载玻片和两根单模光纤,两根单模光纤分别经过金属圆柱的两侧并相向弯曲,形成两个交叉耦合点,单模光纤的两端固定在载玻片上,所述单模光纤中部拉锥,锥腰区位于两个交叉耦合点之间,其中一根单模光纤的锥腰区覆盖还原氧化石墨烯膜层,以覆盖还原氧化石墨烯的单模光纤的两端分别作为输入端和输出端。本方案结构简单紧凑,制备容易,无需特殊种类的光纤相互熔接,因此成本低。本方案提出的光纤干涉结构同样也适用于其他种类气体的传感以及生物、化学传感。
-
公开(公告)号:CN103335741A
公开(公告)日:2013-10-02
申请号:CN201310242766.6
申请日:2013-06-19
Applicant: 暨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石墨烯的光纤温度传感器,其特征在于:在一段圆形普通光纤上,其中一段长度为1~3cm的区域设为光纤传感区,光纤传感区的部分包层被去除,光纤包层与纤芯界面的最短距离为1~3μm,在光纤传感区上沉积了还原氧化石墨烯薄膜,还原氧化石墨烯薄膜的厚度为10~30μm。本发明利用石墨烯的热致光吸收效应制作温度传感器,具有响应速度快、灵敏度高、寿命长、抗电磁干扰能力强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4935837A
公开(公告)日:2022-08-23
申请号:CN202210579925.0
申请日:2022-05-25
Applicant: 暨南大学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全光纤电光调制器及制备方法,涉及光电子器件领域。所述全光纤电光调制器包括:单模‑锥形双模‑单模结构光纤,所述单模‑锥形双模‑单模结构光纤为双模光纤区域拉锥为锥形双模光纤的单模‑双模‑单模结构光纤;ITO导电玻璃电极,所述ITO导电玻璃为顶层ITO导电玻璃电极和底层ITO导电玻璃电极;所述ITO导电玻璃电极用于连接外部调制电压;聚酰亚胺垫片,所述聚酰亚胺垫片固定在所述底层ITO导电玻璃的两端;有机电光聚合物薄膜,所述有机电光聚合物薄膜旋涂于所述底层ITO导电玻璃,所述单模‑锥形双模‑单模结构光纤置于极化后的所述有机电光聚合物薄膜的表面。
-
公开(公告)号:CN114965359B
公开(公告)日:2024-08-30
申请号:CN202210494860.X
申请日:2022-05-07
Applicant: 暨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光纤传感器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折射率光纤传感器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熔接:在两段单模光纤之间熔接一段空心光纤,形成单模‑空心‑单模光纤;抛磨:对熔接完成的单模‑空心‑单模光纤的空心光纤进行抛磨,抛磨至空心光纤整体的一半,空心光纤中心形成D型槽;化学处理:将抛磨完成的单模‑空心‑单模光纤浸泡在食人鱼溶液中,去除D型槽内残留的有机杂质并使槽壁表面羟基化,将浸泡完成后的单模‑空心‑单模光纤用去离子水冲洗;本发明构成了最小能在亚纳升量级样品体积下高灵敏度的折射率光纤传感器,为全光纤光流控芯片的开发和实现体外生物化学医药材料等领域的高精度、快速、超低污染检测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07505735B
公开(公告)日:2020-02-14
申请号:CN201710751379.3
申请日:2017-08-28
Applicant: 暨南大学
IPC: G02F1/0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光通讯器件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基于消逝场耦合光力实现的全光光功率控制系统。一种基于消逝场耦合光力实现的全光光功率控制系统,包括纳米光纤和玻璃衬底,纳米光纤输入端连接波分复用器,波分复用器的输入端同时连接两个激光器,两个激光器分别输入泵浦光和探测光,纳米光纤下方放置玻璃衬底,玻璃衬底与纳米位移装置连接,纳米位移装置用于实现玻璃衬底以纳米量级移动,纳米光纤和玻璃衬底间的初始安装间距使探测光的消逝场与玻璃衬底耦合。本发明不需依赖电学技术,能快速响应,高效率地实现光功率控制。
-
公开(公告)号:CN103335741B
公开(公告)日:2016-02-24
申请号:CN201310242766.6
申请日:2013-06-19
Applicant: 暨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石墨烯的光纤温度传感器,其特征在于:在一段圆形普通光纤上,其中一段长度为1~3cm的区域设为光纤传感区,光纤传感区的部分包层被去除,光纤包层与纤芯界面的最短距离为1~3μm,在光纤传感区上沉积了还原氧化石墨烯薄膜,还原氧化石墨烯薄膜的厚度为10~30μm。本发明利用石墨烯的热致光吸收效应制作温度传感器,具有响应速度快、灵敏度高、寿命长、抗电磁干扰能力强等优点。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