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速公路应急救援疏导车及其救援疏导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687125A

    公开(公告)日:2018-02-13

    申请号:CN201710684161.0

    申请日:2017-08-11

    Applicant: 扬州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01D15/127 E01D15/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速公路应急救援疏导车及其救援疏导方法,高速公路应急救援疏导车包括运载车主体;运载车主体安装有回转机构,回转机构上固定有能为车辆提供疏导输送通道的跨越式应急疏导设备,跨越式应急疏导设备随回转机构相对底盘旋转后使其一端跨过高速公路的中央分隔带,跨越式应急疏导设备上设有自动控制载车板,运载车主体上安装有控制系统。高速公路应急救援疏导车的救援疏导方法包括七个步骤,其通过跨越式轨道桥和两端的竖直升降机铺设的输送通道,利用自动控制载车板实现待疏导车辆从一侧车道向跨越中央分隔带的另一侧车道转移的目的。

    一种交通速度动态区间短时预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293118A

    公开(公告)日:2017-10-24

    申请号:CN201710584159.6

    申请日:2017-07-18

    Applicant: 扬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高可靠性的交通速度动态区间短时预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0)交通速度时间序列获取:获取道路上目标断面交通速度时间序列观测值;(20)平稳时间序列获取:通过一阶差分运算,将交通速度时间序列转化为平稳时间序列;(30)一阶差分预测值计算:根据交通速度一阶差分时间序列预测模型,计算各当前时间间隔内交通速度一阶差分预测值;(40)残差项标准差预测值计算:根据残差项综合广义自回归条件异方差预测模型,计算各当前时间间隔内残差项标准差预测值;(50)目标断面交通速度预测区间确定:根据交通速度观测值、交通速度一阶差分预测值和残差项标准差预测值,确定目标断面在各时间间隔内的交通速度预测区间。

    一种基于树状决策机制的高速铁路行车冲突全局疏解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151556B

    公开(公告)日:2024-09-17

    申请号:CN202310006696.8

    申请日:2023-01-04

    Applicant: 扬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为一种基于树状决策机制的高速铁路行车冲突全局疏解方法。为保障在突发扰动下列车运行组织安全有序,本发明以冲突检测和疏解为核心构建了全局解析算法。首先结合各类区间和车站冲突的定义构建了判别式,围绕冲突优先级和主导性设计了动态检测算法;其次考虑了不同疏解策略对全局冲突和延误分布状态的影响,设计了树状冲突检测与疏解决策机制,具体包括适用策略分析与疏解、决策枝代价比选;最后基于数据存储与关联机制设计了考虑决策树剪枝的全局疏解路径生成算法。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本发明所形成的疏解算法能够充分考虑列车运行调整策略与冲突分布状态之间的动态交互作用,有利于生成全局最优冲突疏解路径和对应的列车时刻表调整方案。

    一种大规模城市路网交通拥堵瓶颈辨识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527366A

    公开(公告)日:2022-12-27

    申请号:CN202211103834.6

    申请日:2022-09-09

    Applicant: 扬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大规模城市路网交通拥堵瓶颈辨识方法,包括:获取研究路网的GIS经纬度信息,将研究路网划分为大小相同的网格区块,提取分析时间周期内拥堵持续时间大于给定时长的网格区块,将提取的区块设定为候选交通拥堵瓶颈区块,确定候选交通拥堵瓶颈区块集合,构建交通拥堵传播图,根据交通拥堵传播图辨识独立拥堵区域进行分析,根据构建分析的交通拥堵传播图,对路网中主动产生拥堵最早的区块进行辨识,识别源头拥堵区块,定义源头拥堵区块集合,确定交通拥堵瓶颈区域。本发明能够基于车辆出行轨迹数据和网格划分技术对路网网格区块交通状态进行研判,精准辨识城市路网在不同时段的交通拥堵瓶颈区域。

    一种钢筋连接构件及其组合

    公开(公告)号:CN113605606A

    公开(公告)日:2021-11-05

    申请号:CN202110891370.9

    申请日:2021-08-04

    Applicant: 扬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钢筋连接的构件,包括支撑柱、顶托和底座,顶托包括四个第一柱体,底座包括四个第二柱体,四个第一柱体的一端连接为一体,形成第一共同端面,四个第二柱体的一端连接为一体,形成第二共同端面,相邻的两个第一柱体之间、相邻的两个第二柱体之间均形成V字形凹槽;每个第一柱体、每个第二柱体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相同,所述的支撑柱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共同端面和第二共同端面固定连接。本发明可以控制钢筋保护层的厚度,防止板面露筋,同时能够确保钢筋稳定连接,钢筋间的层间距符合质量要求。

    下沉式公交站台组件
    27.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9235293A

    公开(公告)日:2019-01-18

    申请号:CN201811185374.X

    申请日:2018-10-11

    Applicant: 扬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下沉式公交站台组件,包括道路段及位于道路段侧方的公交站台,所述道路段包括一般道路段及与公交站台相邻接的公交道路段;公交道路段包括位于中部的升降段、位于升降段两端的标准路面段及铰接于标准路面段上的导引段;升降段降低对距离公交站台附近的进行车辆分流,将机动车辆与人行道路形成高度差,互相不干涉以形成机动车和行人的分流,对行人尤其是在公交站台等车的行人形成保护。只有当公交车到站时,将升降段升高至与站台底部等高,此时等车的行人可以自由上下公交车,提高道路公共交通的出行效率并避免公交车辆拥堵。

    面向延误传播的高铁列车运行调整建模和评估方法、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5034065A

    公开(公告)日:2022-09-09

    申请号:CN202210667739.2

    申请日:2022-06-14

    Applicant: 扬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面向延误传播的高铁列车运行调整建模和评估方法、装置。面向高速铁路日常运输过程中潜在的非正常事件扰动,本发明统筹考虑行车调整与延误传播之间的动态交互作用,构建两阶段优化决策模型并提出延误传播评估方法。模型第一阶段为考虑累积加权延误和列平均调整次数的帕累托优化,第二阶段为基于博弈论的全局均衡优化,主要优点为进一步考虑运输场景和方案的异质性构建了列车动态运行等级系数并引入目标函数,且在约束条件中创新性地考虑最大列车避让次数和受影响列车数并实现数学描述。在延误传播评估层面,本发明结合延误传播特性定义并构建了列车累积延误和瞬时延误两类动态分析指标,为揭示列车延误的网络化传播机理提供技术支撑。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