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烘干机组的智能控制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9901145A

    公开(公告)日:2025-04-29

    申请号:CN202411827170.7

    申请日:2024-12-1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智能控制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用于烘干机组的智能控制系统,包括烘干机组数据采集模块、性能分析模块、目标物品采集模块、物品烘干属性获取模块、烘干机组控制策略获取模块以及智能控制模块;通过设有性能分析模块与物品烘干属性获取模块,有利于将性能相近的烘干机组定义为同一类别,相同类别的烘干机组设备的运行性能相近,即对相同物品进行烘干操作时的设备能耗、烘干效率、烘干时间等数据相近,因此在后续对物品进行烘干操作时,能够采用相同的控制策略,获取相同的控制参数,从而达到相应的烘干效果;获取目标物品的烘干属性为后续形成烘干策略并对烘干工艺参数进行控制奠定了基础。

    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海底珊瑚礁图像亮度增强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840271A

    公开(公告)日:2024-10-25

    申请号:CN202410946374.6

    申请日:2024-07-16

    Abstract: 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海底珊瑚礁图像亮度增强方法,本发明涉及一种图像亮度增强方法,本发明为解决如何在可见性差的深海环境下保持图像的对比度和原色的问题,本发明包括如下步骤:1、获取低光照珊瑚图像;2、对步骤一获取的图像数据集进行预处理操作;3、基于LIME方法的亮度增强网络模型构建;4、模型评估与优化。该方法能有效增强低光照下珊瑚礁图像的亮度和对比度,同时保持图像的自然色彩和细节,以便更准确地评估和监测珊瑚礁的健康状况。通过深度学习技术来优化图像处理和生态特征的识别,显著提升了水下珊瑚图像的亮度和清晰度。本发明涉及环境工程与图像处理技术领域。

    以稀土发光材料为光源的菌藻共生折页式污水净化反应器

    公开(公告)号:CN114014442B

    公开(公告)日:2023-07-25

    申请号:CN202111210651.X

    申请日:2021-10-18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以稀土发光材料为光源的菌藻共生折页式污水净化反应器,该反应器包括若干透明页板、网格载体、可伸缩支架、底板和稀土发光材料,底板上设置有可伸缩支架,可伸缩支架间活动安装若干透明页板,每个透明页板内部设置有稀土发光材料,底板和透明页板上设置有用于菌藻附着的网格载体,可伸缩支架间横向安装有中心轴,通过可伸缩支架的调节,使得中心轴始终保持在水面附近。解决了现有的照明设备亮度固定,照射角度固定,难以覆盖全部的藻类等技术问题,本发明设备简单,操作方便,在利用菌藻协同作用处理污水的同时能够为藻类提供充足的光照条件,实现光合增氧、快速水质净化的目的。

    基于宜步指数改良的垃圾分类回收设施增设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3361957B

    公开(公告)日:2022-05-03

    申请号:CN202110733054.9

    申请日:2021-06-29

    Abstract: 基于宜步指数改良的垃圾分类回收设施增设方法及系统,属于市政工程与遥感领域。本发明解决了现有垃圾日产生能量过多而不能对其及时收运的问题。本发明方法包括:获取OSM路网数据、DEM高程数据、人口密度和居民点数据;连接OSM路网断点;获取垃圾分类产生量比,根据垃圾分类产生量比计算设施得分权重;计算宜步性距离衰减指数;根据距离衰减指数和设施得分权重得到回收功能指数;将待计算区域经纬度、OSM路网数据和DEM高程数据代入WalkScore算法计算得到步行环境指数;将回收功能指数和步行环境指数归一化,加和得到宜步性指数;可视化宜步性指数,垃圾空间分布位置,设定阈值,对不高于阈值的空间分布位置增设垃圾回收设施。本发明用于垃圾分类回收设施的增设。

    以稀土发光材料为光源的菌藻共生折页式污水净化反应器

    公开(公告)号:CN114014442A

    公开(公告)日:2022-02-08

    申请号:CN202111210651.X

    申请日:2021-10-18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以稀土发光材料为光源的菌藻共生折页式污水净化反应器,该反应器包括若干透明页板、网格载体、可伸缩支架、底板和稀土发光材料,底板上设置有可伸缩支架,可伸缩支架间活动安装若干透明页板,每个透明页板内部设置有稀土发光材料,底板和透明页板上设置有用于菌藻附着的网格载体,可伸缩支架间横向安装有中心轴,通过可伸缩支架的调节,使得中心轴始终保持在水面附近。解决了现有的照明设备亮度固定,照射角度固定,难以覆盖全部的藻类等技术问题,本发明设备简单,操作方便,在利用菌藻协同作用处理污水的同时能够为藻类提供充足的光照条件,实现光合增氧、快速水质净化的目的。

    一种稀土辅助提升菌藻共生系统处理污水效能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104985A

    公开(公告)日:2021-07-13

    申请号:CN202110394717.9

    申请日:2021-04-13

    Abstract: 一种稀土辅助提升菌藻共生系统处理污水效能的方法,本发明涉及城镇生活污水处理领域。本发明要解决现有菌藻共生体系中微藻生长受光因子限制的技术问题。方法:一、将微藻藻种在生活污水中驯化;二、配制含Ce元素物料;三、将驯化的微藻藻种和含Ce元素物料投加到待处理生活污水中,形成菌藻共生系统。本发明通过投加低浓度稀土提高藻类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相关酶类活性,从而提升藻类代谢活性及吸收降解污水污染物。本发明适用于城镇生活污水处理。

    结合多元数据应用价值提升的村镇生活垃圾产量预测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2580864A

    公开(公告)日:2021-03-30

    申请号:CN202011467073.3

    申请日:2020-12-14

    Abstract: 结合多元数据应用价值提升的村镇生活垃圾产量预测系统,涉及垃圾产量预测领域。本发明是为了解决现有垃圾产量预测方法对于乡村区域等城镇化规模发展、数据较为缺乏的地区无法将模型体系泛用,从而造成村镇生活垃圾产量预测精度不高的问题。本系统包括:数据预处理模块,高价值应用数据集获取模块,垃圾产量预测模块;所述数据采集模块用于采集研究年份范围的多元数据集;所述数据预处理模块用于对采集的多元数据集依次进行清洗降噪预处理;所述高价值应用数据集获取模块用于获取高价值应用数据集;所述垃圾产量预测模块用于获取预测的年份范围的垃圾产量。

    一种去除再生水中重金属/疏水性ppcps的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759135B

    公开(公告)日:2020-02-21

    申请号:CN201910106423.4

    申请日:2019-02-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去除再生水中重金属/疏水性ppcps的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涉及再生水深度处理技术,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1)采用水热法合成纳米氧化亚铜;2)利用步骤1)制备的纳米氧化亚,采用一步法合成温敏性羧甲基环糊精‑Cu2O复合材料。该方法降低了光催化剂因粒径小发生的团聚现象,促进了光催化降解效率,提高了ppcps的矿化率,引入的温敏性材料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位于该复合材料的最外层,增强了材料的可分散性,有利于光催化反应和吸附作用的进行的同时,实现复合材料在高温条件下可完全收缩沉降的性能,实现了该催化剂可通过温控进行回收。

    污水处理系统
    2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8640408A

    公开(公告)日:2018-10-12

    申请号:CN201810291211.3

    申请日:2018-04-03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污水处理系统,该系统包括:膜分离子系统,包括膜分离组件,所述膜分离子系统用于通过所述膜分离组件对待处理污水进行膜分离处理,以获得富集污染物的浓缩污水;好氧颗粒污泥处理子系统,其与所述膜分离子系统连接,所述好氧颗粒污泥处理子系统包括好氧颗粒污泥,用于通过所述好氧颗粒污泥对所述富集污染物的浓缩污水进行进一步处理。通过上述方式,本申请能够有效提高脱氮除磷效果,减小占地面积,降低基建费用,可承受较高有机负荷和水力负荷,能耗小,且操作简单,自动化程度高,容易管理。

    一种光纤激光清洗系统用手持式激光输出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7931258A

    公开(公告)日:2018-04-20

    申请号:CN201711467262.9

    申请日:2017-12-29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08B7/004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光纤激光清洗系统用手持式激光输出装置,包括振镜组件、隔离器保护罩和手持柄;振镜组件包括底座、振镜固定器、扫描振镜、外壳和场镜,外壳与底座连接,构成一封闭空间,振镜固定器设置在底座上,且位于封闭空间内,扫描振镜设置在振镜固定器上,场镜设置在外壳上;隔离器保护罩与底座连接,隔离器保护罩用于固定光纤和激光隔离器,激光隔离器中射出的激光能够被扫描振镜折射从场镜射出;手持柄与底座连接。本发明的手持式激光输出装置具有体积小、重量轻、清洗洁净度高的优点,且清洗过程不损伤基底,不会产生二次污染,清洗效率高。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