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937291A
公开(公告)日:2007-03-28
申请号:CN200610150907.1
申请日:2006-10-17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燃料电池双面同性电极阵列结构体及其构成的燃料电池系统,它涉及一种燃料电池及其电堆的构造,它解决了现有的燃料电池体无法再缩小体积、表面平均分配流到较繁琐、空间利用率低的问题。本发明燃料电池基板(1)的正反两面设置有多个电极区域(5),所述基板(1)的每个电极区域(5)内镶嵌有一个所述金属流场板(6),在所述基板(1)的正反两面以四个金属流场板(6)为一单元阵列,构成一个单元阵列的四个金属流场板(6)之间通过基板(1)的表面支流道(8)相连通。本发明采用双面同性结构,在原有平板式燃料电池的单面电极基础上,更大的利用了空间,尤其在采用自呼吸模式进行工作时,双面阳极的两侧均为可以与空气接触的阴极,大大提高了体积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933228A
公开(公告)日:2007-03-21
申请号:CN200610150833.1
申请日:2006-09-28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自加热式直接二甲醚燃料电池系统,它涉及的是直接二甲醚燃料电池应用的技术领域。它是为了克服现有的直接二甲醚燃料电池系统从阳极排出的二甲醚并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存在燃料的利用效率较低的问题;它的储存气罐(1)的出气口通过燃料电池组(2)、二氧化碳吸收装置(3)、温度和流量调节装置(4)连接燃烧室(6)的进气口,点火装置(5)设置在燃烧室(6)的内部,燃烧室(6)的上端连接燃料电池(2)外壳上,温度检测装置(7)的温度检测端连接在燃料电池(2)外壳上,温度和流量调节装置(4)的信号输入端、控制输出端分别连接温度检测装置(7)的信号输出端及点火装置(5)的控制输入端。本发明工作时无需辅助外部加热装置及其它辅助能源,它同时提高了二甲醚燃料的利用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9786579A
公开(公告)日:2025-04-08
申请号:CN202510003310.7
申请日:2025-01-02
Applicant: 国网黑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哈尔滨工业大学
Inventor: 张可心 , 徐欣莹 , 戴长松 , 张健 , 赵力 , 梁建权 , 王悦 , 李璐 , 李中原 , 王磊 , 谭龙 , 宫铭辰 , 赵翔宇 , 张朋 , 曲利民 , 张亮 , 张航 , 林杨
Abstract: 一种高容量锌镁离子掺杂磷酸钒铁锂正极材料的改性方法,它属于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技术领域。方法:一、按照锂、钒、铁、磷、锌、镁与碳的摩尔比称取原料;二、制备碳包覆锌、镁离子掺杂型磷酸钒铁锂前驱体材料;三、制备锌、镁离子掺杂型磷酸钒铁锂正极材料,化学式为Lix+3Fex‑yMgyV2‑zZnz(PO4)3/C,且x=1~5,y=0.01~0.2,z=0.01~0.05。本发明提高了材料电化学性能,具有较高容量保持率,较好的循环稳定性。制备工艺简单、在保证正极材料具有良好比容量和容量保持率的情况下,缩短了生产周期,降低了成本,减少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隐患,设备价格低廉,无有毒有害物质释放,适用于工业生产。
-
公开(公告)号:CN118506263A
公开(公告)日:2024-08-16
申请号:CN202410548503.6
申请日:2024-05-06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G06V20/52 , G06V10/22 , G06V10/30 , G06V10/36 , G06V10/44 , G06V10/774 , G06V10/80 , G06V10/82 , G06N3/0464 , G06N3/0475 , G06N3/094 , G06N3/096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复杂环境输电线路异物检测方法,涉及输电线路图像目标识别的技术领域。首先采集正常环境的输电线路异物图像,采用随机平移、随机旋转等方式进行数据增强,将采集到的图像与天气图像相融合,并利用CycleGAN网络进行风格迁移操作,得到复杂环境输电线路异物数据集;然后对数据集中的异物标注类别和位置,按比例划分训练集、验证集和测试集;最后构建并训练改进后的YOLOv5算法对异物数据集图像检测。本发明能够快速准确地检测出复杂环境下输电线路的异物,显著提升了检测速度与检测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16040677B
公开(公告)日:2024-08-06
申请号:CN202211600827.7
申请日:2022-12-12
Applicant: 国网黑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IPC: H01M4/58 , H01M4/62 , C01G9/08 , H01M10/0525
Abstract: 一种锂离子电池的ZnS负极活性材料的制备方法,涉及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活性材料的制备方法。本发明针对锂离子电池ZnS负极在充放电过程中体积变化和导电性较差的问题,提出一种锂离子电池的ZnS负极活性材料的制备方法,提升ZnS负极在应用时的循环稳定性。制备:将Zn盐溶于乙醇中,加入导电骨架材料,混合后去除溶剂得到固体粉末,然后在硫蒸气和Ar气氛围下进行高温处理,得到类核‑壳结构固体粉末,添加到pH~8.5的Tris‑HCl缓冲液中并加入盐酸多巴胺粉末,进行高温处理。本发明制得的类核‑壳或类双‑核‑壳结构的三维连通的富ZnS导电材料有利于电子导电性的提高,成本较低,循环稳定性大幅提升,倍率性能优异。
-
公开(公告)号:CN113915376B
公开(公告)日:2024-04-30
申请号:CN202111299608.5
申请日:2021-11-04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的一种数字阀的传动转换器涉及将电机旋转运动转化为执行部件的直线运动的电—机转换器,目的是为了克服阀芯与电机轴连接部位用现有轴向排布的连接方式容易发生损坏,以及电机和阀体所占用的空间较大的问题,包括:主动齿轮与电机的动力输出轴同轴固定,带动主动齿轮旋转;从动齿轮与主动齿轮啮合;从动齿轮的轮轴依次与阀体导向套和阀体固定;滚动针套位于阀体导向套中,且滚动针套的外侧壁与阀体导向套的内侧壁螺纹配合;传动杆位于阀体导向套中,且传动杆的一端固定于从动齿轮的下表面,另一端穿过滚动针套并与滚动针套间隙配合;当从动齿轮转动时,滚动针套能够沿传动杆上下移动;滚动针套的下端与阀体中的阀芯固定。
-
公开(公告)号:CN116422877A
公开(公告)日:2023-07-14
申请号:CN202310420943.9
申请日:2023-04-19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B22F1/102
Abstract: 一种通过铝锂合金粉体表面巯基化反应包覆有机硅氧体系实现稳定化的方法,涉及金属粉体材料制备技术领域。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铝锂合金粉体由于合金内部锂的活性较高易被氧化,且易与空气中水分反应导致活性降低的问题。方法:在保护气体气氛下,将巯基包覆剂加入到有机溶剂中,充分溶解后,得到溶液A;在加热条件下,将铝锂合金粉体加入到溶液A中,搅拌3~5h,得到溶液B;在保护气体气氛下,将硅酸四乙酯和正癸醇加入到溶液B中,充分搅拌后,将pH调节至6~10,减压抽滤,最后干燥后研磨,得到包覆有有机硅氧外层的铝锂合金粉体。本发明可获得一种通过铝锂合金粉体表面巯基化反应包覆有机硅氧体系实现稳定化的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15199523A
公开(公告)日:2022-10-18
申请号:CN202210871435.8
申请日:2022-07-22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一种四象限液压泵变量特性综合测试系统,属于液压领域。解决了现有液压泵性能测试系统存在性能单一、负载调解范围小的问题。本发明对四象限液压泵进行动态特性实验,可检测变量机构的压力特性以及变排量过程中的变量特性以及对负载的敏感特性,可以实现对四象限液压泵的变量机构实现高低温实验,检测四象限液压泵变量机构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变量特性,该测试系统负载可以通过电信号调节。本发明适用于四象限液压泵变量特性测试。
-
公开(公告)号:CN112902436B
公开(公告)日:2022-03-15
申请号:CN202110082132.3
申请日:2021-01-21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F24H1/18 , F24H9/20 , F24H15/223 , F24H15/421 , F24H15/25
Abstract: 具有热流集中及旋转转换功能的智能热保护器,属于热保护器技术领域。调整板由紫铜材料制成,调整板的凹槽和紫铜板的孔洞内填充有聚二甲基硅氧烷,调整板间隙配合设置在紫铜板的中心圆孔内,调整板能相对紫铜板转动,铁棒上端与调整板固接,底座固定在恒温加热器上,螺旋形双金属片与铁棒和底座固接,铁棒上紧密套装有复合泡沫,复合泡沫内插入有铁支架,铁支架固定在恒温加热器上;紫铜板两侧设置高、低温水箱,两个插脚放置于高、低温水箱的恒温水浴中,两个水箱外侧壁上均安装有温度传感器,恒温加热器的正负两端通过导线与温度传感器连接,两个温度传感器均为常开型温度传感器。本发明用于军用保护设备、节能建筑、电池、储热装置等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13915376A
公开(公告)日:2022-01-11
申请号:CN202111299608.5
申请日:2021-11-04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的一种数字阀的传动转换器涉及将电机旋转运动转化为执行部件的直线运动的电—机转换器,目的是为了克服阀芯与电机轴连接部位用现有轴向排布的连接方式容易发生损坏,以及电机和阀体所占用的空间较大的问题,包括:主动齿轮与电机的动力输出轴同轴固定,带动主动齿轮旋转;从动齿轮与主动齿轮啮合;从动齿轮的轮轴依次与阀体导向套和阀体固定;滚动针套位于阀体导向套中,且滚动针套的外侧壁与阀体导向套的内侧壁螺纹配合;传动杆位于阀体导向套中,且传动杆的一端固定于从动齿轮的下表面,另一端穿过滚动针套并与滚动针套间隙配合;当从动齿轮转动时,滚动针套能够沿传动杆上下移动;滚动针套的下端与阀体中的阀芯固定。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