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玉米株型优化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7403233A

    公开(公告)日:2017-11-28

    申请号:CN201710429019.1

    申请日:2017-06-0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玉米株型优化方法及系统,方法包括根据玉米参数组,建立初始状态的玉米群体几何模型,并进行玉米群体的光截获能力计算;分别多次调整所述玉米参数组中的各参数,并根据每次调整后的玉米参数组,生成对应玉米群体几何模型并进行光截获能力计算;根据各次迭代的结果生成不同的玉米株型、群体及光环境下的玉米光截获能力数据库;以及,在所述玉米光截获能力数据库中进行参数寻优,得到玉米株型及种植方式的优化结果。本发明能够快速且可靠地对玉米株型进行优化,进而缩短玉米新品种选育周期并减少育种劳动强度。

    玉米茎节维管束三维建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392992A

    公开(公告)日:2017-11-24

    申请号:CN201710494363.9

    申请日:2017-06-2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6T17/00 G06T7/136 G06T2200/08 G06T2207/10081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玉米茎节维管束三维建模方法,涉及植物学领域。所述方法包括:S1,对玉米茎节样本进行碘染色处理得到染色后的玉米茎节样本;S2,基于所述染色后的玉米茎节样本,利用Micro-CT扫描得到所述玉米茎节样本维管束的三维模型。通过Micro-CT扫描建立玉米茎节维管束三维模型,无需破坏玉米茎节的外形结构制作石蜡切片,工作量小,且获取的断层扫描图像特征一致,可以使用统一的图像重构算法,获得的三维模型精度高。

    一种玉米群体三维模型构建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7369206A

    公开(公告)日:2017-11-21

    申请号:CN201710429471.8

    申请日:2017-06-0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玉米群体三维模型构建方法及系统,方法包括确定玉米群体测量样本;根据玉米群体测量样本的植株尺度数据,生成植株尺度的t分布函数,并根据植株尺度的t分布函数获取目标玉米群体的植株尺度参数;根据玉米群体测量样本中各植株内各节单位的形态数据,以及目标玉米群体的植株尺度参数;生成目标玉米群体的各植株内各节单位的形态参数的t分布函数,并获取目标玉米群体中各植株内各节单位的形态参数;建立目标玉米群体的玉米群体网格几何模型。本发明能够仅通过少量样本的测量,即生成可靠的玉米群体三维模型,提高了能够反映品种特征的玉米群体三维模型的建模准确性及建模的效率。

    一种植物叶子三维模型建模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4851125B

    公开(公告)日:2017-10-31

    申请号:CN201510206397.4

    申请日:2015-04-2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植物叶子三维模型建模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包括:根据不同空间姿态的叶子骨架,构造所述叶子骨架中叶柄的粗度变化曲线以及横截面姿态,生成所述叶柄的网格曲面模型;根据所述叶柄的粗度变化曲线,获取叶柄的顶部半径,并根据所述叶柄的顶部半径生成所述叶片主脉的网格曲面模型;根据所述叶子骨架中叶片的边缘区域以及所述叶柄的顶部半径生成所述叶片的网格曲面模型。该方法通过构造叶柄的粗度变化曲线以及横截面姿态,在生成叶柄的网格曲面时考虑了叶柄的粗度和横截面不规则的情形,同时在生成叶片网格曲面时考虑了叶片的厚度信息,从而构造出更加细致、更高精度的植物叶子的三维模型,提高了与真实叶柄与叶片的形态的吻合度。

    一种作物群体最适研究尺度检测方法及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7194913A

    公开(公告)日:2017-09-22

    申请号:CN201710264957.0

    申请日:2017-04-2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作物群体最适研究尺度检测方法及装置,方法包括:获取目标作物群体的三维点云数据C;对获取的三维点云数据C进行均匀重采样,得到采样后的三维点云数据统计采样后的三维点云数据在各个预设体素内的数据点数量,并根据采样后的三维点云数据在各个预设体素内的数据点数量确定最适行数和每行的最适植株数,并由最适行数和每行的最适植株数确定目标作物群体的最适研究尺度范围。本发明通过三维数据获取装置获得的具有遮挡关系的作物群体三维点云,能够获取作物群体的最适研究尺度范围,进而对于提高作物群体试验小区的使用效率、在保证计算精度的前提下提高作物群体光分布模拟的计算效率等具有重要作用。

    玉米冠层叶色建模系统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971409A

    公开(公告)日:2017-07-21

    申请号:CN201710100787.2

    申请日:2017-02-2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玉米冠层叶色建模系统及方法,所述系统包括位于田间预设地点的支架模块,以及位于所述支架模块上的图像采集模块、自动气象熵情采集模块、数据采集与传输模块以及云端存储与计算模块;所述云端存储与计算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玉米冠层图像、所述气象数据和土壤信息进行玉米冠层图像序列分析,并建立玉米冠层叶色变化模型,以根据所述玉米冠层叶色变化模型进行实时采集图像的冠层叶色、长势长相的分析与评价。本发明可实现田间玉米群体全生育期连续监测,并考虑不同气象和土壤墒情等因素对玉米叶色的影响,建立玉米冠层叶色变化模型,为基于玉米冠层叶色的叶绿素含量测定、玉米长势长相分析提供了可行性方案。

    植物形态结构的三维数字化采集装置、系统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887034A

    公开(公告)日:2017-06-23

    申请号:CN201710004771.1

    申请日:2017-01-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植物拓扑结构的三维数字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植物形态结构的三维数字化采集装置、系统及方法。该装置通过点记录按钮控制探针感应并获取植物器官上的任一待测点的点信息,通过分类控制器向获取的点信息中附加对应的分类信息,以便于该系统及方法直接获取带有分类信息的点信息,继而利用主机和定标发射装置将其进行坐标转换和数据解析,从而在移动工作站中能够直观显示更为清晰的图像,使得所获取的以器官为单位的三维数字化数据中,能进一步对点信息进行自动分类,节省了依靠人工或算法重新对点进行分类的工序,且避免了误分类,有效提高三维建模的效率和可靠性,为植物拓扑结构的三维重建和株型分析提供更高效的数据获取途径。

    一种基于玉米植株三维形态获取装置的玉米植株三维形态获取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019761B

    公开(公告)日:2016-08-31

    申请号:CN201410150417.6

    申请日:2014-04-1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玉米植株三维形态获取装置和方法,该装置包括:支撑框架,用于支撑固定整个装置;植株夹持器,用于固定玉米植株;图像获取模块,用于在运动模块的控制下获取所述玉米植株的红外图像和彩色图像,并发送到处理模块;运动模块,用于控制所述图像获取模块在XY面内移动固定距离后,令所述图像获取模块停止运动并采集玉米植株的图像数据;处理模块,用于从所述玉米植株的红外图像上获得Z方向深度数据,结合运动模块的运动,从所述玉米植株的红外图像上获得XY方向的数据,并将所述玉米植株的彩色图像经过透视投影变换后与红外图像融合,以获得对应位置的彩色纹理。本发明能够自动化获取玉米植株三维形态数据。

    玉米茎秆Micro-CT扫描样品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5628466A

    公开(公告)日:2016-06-01

    申请号:CN201510992626.X

    申请日:2015-12-2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N1/2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玉米茎秆Micro-CT扫描的样品制备方法,所述方法经过固定、脱水、干燥相关流程,既保证材料不发生形变,又实现样品脱水干燥,使样品密度差异增加,成功制备了玉米茎秆样本,Micro-CT扫描后获得茎秆维管束轮廓清晰、明亮,质量高的CT图像。本发明方法获得的CT扫描图像,可直接用于维管束三维重建获得维管束的几何信息和结构信息,对实现玉米维管束多尺度几何模型及水分运输动力学模型的构建具有重要意义。

    一种植物动态虚拟仿真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5528491A

    公开(公告)日:2016-04-27

    申请号:CN201510984848.7

    申请日:2015-12-2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6F17/503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植物动态虚拟仿真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包括:根据植物的拓扑结构建立植物的质点弹簧模型,确定质点数量和质点质量;在连续的运动捕捉时间序列内,根据所述植物上的运动捕捉特征点捕捉所述植物的运动,并记录捕捉到的运动数据帧;分析所述运动数据帧,获取所述质点弹簧模型的参数,进行植物动态虚拟仿真。本发明通过建立物理模型参数与植物真实物理运动之间的量化关系,有效保证物理模型参数的合理性和准确性,提高了植物虚拟仿真的效果。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