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862406A
公开(公告)日:2024-10-29
申请号:CN202410669840.0
申请日:2024-05-28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 , 上海微小卫星工程中心
IPC: G06F30/20 , G06F17/15 , G06F119/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可靠的空间目标连续实时定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使用当前统计模型估计目标的当前状态,建立加速度的非零均值时间相关模型,得到当前的状态方程;步骤S2,进行多测元分类组合,将测量数据按照不同权重进行测元组合;步骤S3,对多源数据融合处理,通过动态加权无味卡尔曼滤波算法,针对不同测量信息对渐消因子贡献大小不同,设置动态权系数进行控制和平衡。本方法可实时输出定位信息,提高了系统的冗余性,能够连续输出定位信息,进行高精度定位,并无需地面操作,代表了一项在航天测量与控制的创新,有望为太空活动的安全性、可持续性以及碎片监测与防护提供前所未有的支持。
-
公开(公告)号:CN117744422A
公开(公告)日:2024-03-22
申请号:CN202311505667.2
申请日:2023-11-13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 , 上海微小卫星工程中心
IPC: G06F30/23 , G06F30/27 , G06T17/20 , G06N20/00 , G06F119/14 , G06F119/1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多项式回归的自引力计算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选取两检验质量位移和移动光学组件(Moving Optical SubAssemblies,MOSA)夹角变化作为特征输入,两检验质量三轴加速度作为目标输出;S2、搭建航天器有限元模型,基于引力公式利用有限元建模分析法改变特征输入计算生成样本数据;S3、采用多项式回归算法在样本数据的基础上对特征输入和目标输出进行自引力函数拟合计算,对多项式对应维度的输入数据进行线性归一化、输出数据进行反归一化,在回归过程中采用交叉验证来评估模型性能;S4、利用回归后的自引力函数快速有效的计算出由于两检验质量空间位置变化而改变的自引力。有益效果是更加快速有效的计算出检验质量受到的自引力。
-
公开(公告)号:CN116534294A
公开(公告)日:2023-08-04
申请号:CN202310527277.9
申请日:2023-05-11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 , 上海微小卫星工程中心
IPC: B64G7/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引力波半物理实验的卫星平台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包括动力学仿真系统、自引力调节系统、无拖曳运动模拟平台和卫星平台,其中动力学仿真系统位于真空罐外,自引力调节系统、无拖曳运动模拟平台和卫星平台位于真空罐内。该系统能够实现高精度温度控制、磁场测量、自引力调节以及多自由度的无拖曳控制,模拟了卫星在轨运行状态,并且可以完成惯性传感器与卫星平台间的耦合、激光干涉测量系统与卫星平台间的耦合实验,对探测空间引力波提供了超净超精超稳的卫星实验平台,极大地降低了探测的风险和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3315566A
公开(公告)日:2021-08-27
申请号:CN202110540643.5
申请日:2019-05-23
Applicant: 上海微小卫星工程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卫星地面综合测试系统,包括多个测试设备和遥测监视终端,其中:在测试过程中,所述遥测监视终端发送遥控指令,在所述测试设备的支持下,卫星根据该遥控指令完成相应的操作;卫星遥测采集到的有效载荷数据及遥测数据也在所述测试设备的支持下传输给所述遥测监视终端;所述遥测监视终端接收并监视有效载荷数据及遥测数据;遥测监视终端包括多个配置模块,多个配置模块分别对多个测试设备进行自动化配置,以实现测试项目全覆盖;遥测监视终端的多个配置模块分别对多个测试设备进行自动化配置,以在其他地面测试系统扩展。
-
公开(公告)号:CN105959055B
公开(公告)日:2019-07-12
申请号:CN201610235596.2
申请日:2016-04-15
Applicant: 上海微小卫星工程中心
IPC: H04B7/18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宇航飞行器,包括星上载荷、测控收发机、总线、地面、所述星上载荷与所述收发机通过所述总线间接传输数据,星上载荷具有第一通信处理模块,测控收发机具有第二通信处理模块,第一通信处理模块与第二通信处理模块之间具有独立于所述总线的应急通道,通过应急通道能够使地面、所述星上载荷与所述收发机传输数据,降低宇航飞行器的任务执行风险。本发明还涉及这种宇航飞行器的遥测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08502208A
公开(公告)日:2018-09-07
申请号:CN201810265381.4
申请日:2018-03-28
Applicant: 上海微小卫星工程中心
IPC: B64G1/2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4G1/22
Abstract: 本发明设计一种航天器用蜂窝板,该蜂窝板包括:蒙皮、蜂窝芯子和预埋组件,预埋组件与蜂窝芯子胶接,蜂窝芯子与蒙皮胶接,预埋组件包括:一体化碳纤维框架和金属预埋件,金属预埋件胶接于一体化碳纤维框架内部。一体化碳纤维框架包括:第一U型梁结构和第二U型梁结构,第一U型梁结构和第二U型梁结构开口方向相反。金属预埋件胶接于一体化碳纤维框架的第一U型梁结构和/或第二U型梁结构的开口内。一体化碳纤维框架为通过碳纤维铺层和/或缠绕的方式一体化成型的框架。该蜂窝板具有可多角度支撑、重量轻、结构紧凑、加工装调工艺性好、稳定性高、承载能力强、力学环境适应性好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05235916B
公开(公告)日:2017-10-27
申请号:CN201510706358.0
申请日:2015-10-27
Applicant: 上海微小卫星工程中心
IPC: B64G1/1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紧凑布局的一体化卫星,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表面设置安装法兰,所述安装法兰用于设置星内载荷设备,从而组成一条对星内载荷设备的第一传力路径;所述底板表面上进一步在四个对角上各自设置一个隔板,所述四个隔板支撑一顶板,所述顶板用于设置星外载荷设备,从而组成对星外载荷设备的第二传力路径。本发明的优点在于,提出了一种以载荷为中心的一体化卫星构型,实现围绕载荷进行布局的方案,同时设计一种两条主传力路径与一条次传力路径共同作用的结构方案,实现载荷的力学环境的优化,降低卫星结构和载荷结构设计的复杂度和压力,提高卫星结构承载比。
-
公开(公告)号:CN105959055A
公开(公告)日:2016-09-21
申请号:CN201610235596.2
申请日:2016-04-15
Applicant: 上海微小卫星工程中心
IPC: H04B7/18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4B7/1851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宇航飞行器,包括星上载荷、测控收发机、总线、地面、所述星上载荷与所述收发机通过所述总线间接传输数据,星上载荷具有第一通信处理模块,测控收发机具有第二通信处理模块,第一通信处理模块与第二通信处理模块之间具有独立于所述总线的应急通道,通过应急通道能够使地面、所述星上载荷与所述收发机传输数据,降低宇航飞行器的任务执行风险。本发明还涉及这种宇航飞行器的遥测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03984592A
公开(公告)日:2014-08-13
申请号:CN201410210694.1
申请日:2014-05-19
Applicant: 上海微小卫星工程中心
IPC: G06F9/46
Abstract: 一种基于多任务的卫星指令序列处理方法及装置,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获取遥控指令任务所需的所有间接指令;(2)根据每条注入数据的最大封装值将所有间接指令封装到相应数目的注入数据的格式中形成指令序列,其中所述指令序列包括至少一指令任务;(3)发送所述指令序列中的所有注入数据。本发明大大降低了地面操作次数,简化了操作流程,减少了人为操作失误,有效提高了遥控操作的可靠性、安全性和易用性;同时减少了地面操作时间,降低了遥控资源占有率,提高了遥控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01867436B
公开(公告)日:2013-05-22
申请号:CN200910049295.0
申请日:2009-04-14
Applicant: 上海微小卫星工程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的实现微小卫星数据发送功能冗余的系统及方法,首先设置不同类型数据的5种发送模式,即第一类型数据由第一发射机发送且第二类型数据由第二发射机发射的模式1、仅第二类型数据由第一发射机发送的模式2、仅第一类型数据由第一发射机发送的模式3、仅第一类型数据由第二发射机发送的模式4、及仅第二类型数据由第二发射机发送的模式5,模式切换模块根据模式切换指令切换至相应的发送模式,数据发送处理模块将处理后的数据由相应的发射机发送,支持当一发射机发生故障时,可由另一发射机发送本该由一发射机发送的数据,从而在未配置硬件备份设备的情况下,实现了两类数据发送功能的冗余,提高了微小卫星数据发送功能的可靠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