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动器的密封构造
    21.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0603394B

    公开(公告)日:2021-02-19

    申请号:CN201880020442.9

    申请日:2018-03-0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通过单体的填料能够在与轴杆之间以及与壳体之间的两处确保良好的密封性的致动器的密封构造。具备:轴杆(12),沿致动器的轴向移动;壳体(10),沿着轴向覆盖轴杆;填料(16),配置在轴杆(12)与壳体(10)之间的空间部,且配置于在壳体的前端部形成的轴杆插通用的开口(10e)周边;以及填料保持件(17),在前表面侧支承填料,在背面侧受到对轴杆向后退方向施力的复位弹簧(11)的抵接。填料(16)一体地形成有与轴杆滑动接触的滑动接触面(16a)和在滑动接触面的外侧与壳体的前端部内表面的一部分抵接的抵接部(16c),受到由复位弹簧引起的填料保持件(17)的前进作用,填料的抵接部(16c)抵接于壳体(10)的前端部内表面。

    流体控制装置
    2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0886870A

    公开(公告)日:2020-03-17

    申请号:CN201910842208.0

    申请日:2019-09-0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实现热水调整阀的制造成本低廉化的流体控制装置。流体控制装置(1)具备向冷热水调整阀(2)引导热水的热水通路(3)、向热水调整阀(2)引导水的水通路(4)、自如地阻止热水经由热水通路(3)向热水调整阀(2)的供给的热水侧开闭阀(5)和自如地阻止水经由水通路(4)向热水调整阀(2)供给的水侧开闭阀(6)。流体控制装置(1)具备连接部(7)和滑动自如地设置于连接部(7)的活塞(8),水侧开闭阀(6)与活塞(8)连接,打开热水侧开闭阀(5)时,活塞(8)向水通路(4)侧移动,水侧开闭阀(6)被打开,关闭热水侧开闭阀(5)时,活塞(8)向热水通路(3)侧移动,水侧开闭阀(6)被关闭。

    冷热水混合阀
    2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0735946A

    公开(公告)日:2020-01-31

    申请号:CN201910650004.7

    申请日:2019-07-1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不降低热水调温性能,而可抑制噪音的冷热水混合阀。本发明涉及冷热水混合阀,其至少具有:具有热水流入口A、冷水流入口B、混合冷热水的混合室C和排出混合水的混合水口D的筒状的壳体1,收纳在所述壳体内的作动器4,和调节所述热水流入口和冷水流入口的开度的控制阀体2;控制阀体通过所述作动器的伸缩而在壳体的轴线方向进退,按照冷热水混合的温度为设定温度来调节热水和冷水的比例;其中,具备在所述壳体1与控制阀体2间、并且在所述热水流入口A与冷水流入口B之间所配置的一个O型圈10,所述O型圈10由六氟丙烯-偏氟乙烯共聚物(FKM)或丁基橡胶形成。

    快速紧固件的防脱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7002928B

    公开(公告)日:2018-11-06

    申请号:CN201580069479.7

    申请日:2015-12-14

    Abstract: 提供一种快速紧固件的防脱装置,前述快速紧固件的防脱装置能够将快速紧固件的脱落导致的连接管彼此的脱离的事故防范于未然,并且能够将快速紧固件不合理地拆下的情况作为塑性变形留在防脱部件上。在第1和第2配管(11、12)的各自的端部形成的凸缘(13、14)以被结合的状态被装配于快速紧固件(1),相对于被设置于快速紧固件(1)的长窗(4),插入接合状态的前述凸缘彼此的一部分。快速紧固件(1)的防脱部件(6)的被弯折成コ字形的弯折中央部(6a)位于快速紧固件(1)的插入引导部(2b、3b)间,且与前述弯折中央部连续的一对弯折脚部(6d、6e)经由被设置于快速紧固件(1)的前述长窗(4),分别与快速紧固件(1)的左右的膨出部(2a、3a)的内侧卡合。

    内燃机的冷却装置
    25.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2191990B

    公开(公告)日:2015-05-06

    申请号:CN201110052152.2

    申请日:2011-03-0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1P7/14

    Abstract: 提供一种内燃机的冷却装置,在冷却液的流动顺畅的位置配置温度传感器的顶端感温部,从而能够提高冷却液温的测定精度。在壳体(11)内收纳热电偶组装体(13)和检测冷却液的温度的温度传感器(17),所述壳体配置在自散热器的朝向发动机的冷却液流入部的冷却液的返回流路中。上述温度传感器(17)的顶端感温部(17a)配置为面临壳体的流通孔(12)内,所述壳体的流通孔(12)位于构成热电偶组装体的阀体(23)与形成在上述壳体(11)的流通孔(12)内的框架支承部之间。

    内燃机的冷却水通路装置
    26.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2333940B

    公开(公告)日:2014-10-22

    申请号:CN201080009247.X

    申请日:2010-02-2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1P11/04

    Abstract: 分别取入来自V型发动机的左右的发动机头的冷却水的一对冷却水取入管(23、24)设在第1主体(21)一侧,使冷却水集合的集合路(27)、经由上述集合路(27)的通向散热器的连通开口(30a)、通向具备加热器芯部的分支通路的连通开口(31a)等设在第2主体(22)一侧,它们分别由树脂成形。上述第1主体(21)和第2主体(22)例如通过熔接方法接合,形成冷却水通路装置(10)。

    内燃机的冷却水通路装置
    27.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2235226A

    公开(公告)日:2011-11-09

    申请号:CN201110108343.6

    申请日:2011-04-2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1P11/04

    Abstract: 提供一种使装置内的冷却水的流动变得平滑、并且能够使装置整体薄型化(小型化)的冷却水通路装置。冷却水通路装置(10)通过将分别独立成形的多个树脂成形体(31、32)接合而形成,并且分别经由将来自上述内燃机的一对发动机头的冷却水分别取入的一对冷却水取入管(11、12)、和与该冷却水取入管连接的竖起管(17、18),在上述各竖起管之间形成中央路(19),并且与上述中央路连通地形成朝向散热器的连通管(21)。在设通过上述中央路(19)的中心的线为A、通过上述各竖起管的中心的线为B时,上述各线B为相对于上述线A为分别朝向两外侧的钝角,上述竖起管分别成形为隔着上述中央路向两外侧倾斜状态。

    热水冷水混合栓
    2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2062235A

    公开(公告)日:2011-05-18

    申请号:CN201010552038.1

    申请日:2007-12-05

    Abstract: 在具备调温拨盘(D)、和形成有热水流入口(a)及冷水流入口(b)的筒状的壳体(1)的热水冷水混合栓中,设有:控制阀体(2),在一方上承受来自施力体(4)的载荷,在另一方上承受来自致动器(5)的载荷,通过从施力体(4)及致动器(5)受到的载荷的平衡,使热水流入口(a)及冷水流入口(b)的开闭比例变化,调节从热水流入口(a)流入的热水与从上述冷水流入口(b)流入的冷水的混合比;调温机构(8、900),一方固定在调温拨盘(D)上,另一方经由施力体(4)调整控制阀体(2)的位置。并且,在调温机构(8、900)的控制阀体(2)侧的端部上,形成沿径向扩大的锥状的裙部(94)。

    恒温器的外壳结构
    29.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99018C

    公开(公告)日:2005-04-27

    申请号:CN01802162.X

    申请日:2001-07-09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1P7/16 F01P2070/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恒温器的外壳结构,通过将恒温器埋入到发动机头部等被安装部件里,能够高效率地进行冷却液流路的设计布局,而且恒温器的安装作业也容易,还能有效地利用恒温器的外壳、能容易地安装液温传感器和微动阀等部件。这种恒温器的外壳结构具有:在周面上形成入口开口部和出口开口部的圆筒状的外壳(1);在上述外壳内将上述入口开口部(1a)和上述出口开口部(1b)连通的流路区域;根据流过上述流路区域的冷却液的温度横断上述流路区域地进退移动,根据这种进退移动切断、连通流路区域的阀体(2),在埋设于形成冷却液流路的被安装部件的嵌合孔中的同时,在上述外壳(1)上形成贯通孔(1d)。

    自动阻风门装置
    30.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75159C

    公开(公告)日:2001-11-21

    申请号:CN97102076.0

    申请日:1997-01-2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2M1/10 F02M1/04

    Abstract: 将加热热敏部件的热膨胀体的发热元件经导热板配置于热敏部件的横向一侧以降低自动阻风门装置的高度。本发明提供的发动机的自动阻风门装置的特征是:在外壳主体1内,配置有热敏部件7及配置于该热敏部件的横向一侧的发热元件5,具有将该发热元件5的热量传递给热敏部件7的一部分中所具有的热膨胀体7d的导热板14。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