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温器的外壳结构
    2.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99018C

    公开(公告)日:2005-04-27

    申请号:CN01802162.X

    申请日:2001-07-09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1P7/16 F01P2070/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恒温器的外壳结构,通过将恒温器埋入到发动机头部等被安装部件里,能够高效率地进行冷却液流路的设计布局,而且恒温器的安装作业也容易,还能有效地利用恒温器的外壳、能容易地安装液温传感器和微动阀等部件。这种恒温器的外壳结构具有:在周面上形成入口开口部和出口开口部的圆筒状的外壳(1);在上述外壳内将上述入口开口部(1a)和上述出口开口部(1b)连通的流路区域;根据流过上述流路区域的冷却液的温度横断上述流路区域地进退移动,根据这种进退移动切断、连通流路区域的阀体(2),在埋设于形成冷却液流路的被安装部件的嵌合孔中的同时,在上述外壳(1)上形成贯通孔(1d)。

    恒温器的外壳结构
    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386178A

    公开(公告)日:2002-12-18

    申请号:CN01802162.X

    申请日:2001-07-09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1P7/16 F01P2070/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恒温器的外壳结构,通过将恒温器埋入到发动机头部等被安装部件里,能够高效率地进行冷却液流路的设计布局,而且恒温器的安装作业也容易,还能有效地利用恒温器的外壳、能容易地安装液温传感器和微动阀等部件。这种恒温器的外壳结构具有:在周面上形成入口开口部和出口开口部的圆筒状的外壳(1);在上述外壳内将上述入口开口部(1a)和上述出口开口部(1b)连通的流路区域;根据流过上述流路区域的冷却液的温度横断上述流路区域地进退移动,根据这种进退移动切断、连通流路区域的阀体(2),在埋设于形成冷却液流路的被安装部件的嵌合孔中的同时,在上述外壳(1)上形成贯通孔(1d)。

    机动二轮车
    5.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0384685C

    公开(公告)日:2008-04-30

    申请号:CN200510082021.3

    申请日:2005-07-05

    Inventor: 深町昌俊

    Abstract: 本发明是以提供一种机动二轮车为课题,其具有可以保持并可以容易地取挂不具有闭合环状的提手的毛巾等的小件物品的挂物部件。挂物部件(30)使由横部(32)和纵部(33)构成的L字部件(34)从罩侧面(31)突出,在该L字部件(34)的纵部(33)的外侧面(35)上,具有上部开口(36)宽、下部开口(37)窄、呈V字状的一对壁部(38、38),使与L字部件(34)相对、比L字部件(34)的宽度小、由横部(41)和纵部(42)构成的倒L字状的罩部件(43)突出。

    机动二轮车
    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754753A

    公开(公告)日:2006-04-05

    申请号:CN200510082021.3

    申请日:2005-07-05

    Inventor: 深町昌俊

    Abstract: 本发明是以提供一种机动二轮车为课题,其具有可以保持并可以容易地取挂不具有闭合环状的提手的毛巾等的小件物品的挂物部件。挂物部件(30)使由横部(32)和纵部(33)构成的L字部件(34)从罩侧面(31)突出,在该L字部件(34)的纵部(33)的外侧面(35)上,具有上部开口(36)宽、下部开口(37)窄、呈V字状的一对壁部(38、38),使与L字部件(34)相对、比L字部件(34)的宽度小、由横部(41)和纵部(42)构成的倒L字状的罩部件(43)突出。

    摆动式动力机组
    7.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74891C

    公开(公告)日:2004-11-10

    申请号:CN00100952.4

    申请日:2000-01-1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2B61/02 B62M7/12 F01P5/02 F01P2050/16 F02B2075/027

    Abstract: 摆动式动力机组,它使发动机冷却用辅机类的组装作业更容易化。机动两轮车的摆动式动力机组P可摆动地支承在车架上,并一体地备有发动机E和将发动机E的驱动力传递给后轮Wr的皮带式无级变速器T。发动机E和皮带式无级变速器T在分割面P6处可以分离,作为发动机冷却用辅机类的散热器49和冷却水泵53集中配置在发动机E侧。因此,使分离了皮带式无级变速器T的发动机E处于分割面P6朝下的稳定姿势,在该状态下可从上方容易地组装散热器49和冷却水泵53。

    小型车辆的动力传递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519142A

    公开(公告)日:2004-08-11

    申请号:CN200410002788.6

    申请日:2001-03-29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H37/021 B60K17/04 B62D31/003 F16H2057/0203

    Abstract: 小型车辆的动力传递装置,用皮带式无级变速机42连接机械式变速机44的输入轴和发动机41的输出轴,将机械式变速机44的输出传递给差速机构45,由从差速机构45突出一对输出轴分别驱动旋转左右驱动轮2,其特征在于,机械式变速机44是至少二速自动变速机,它具有低速齿轮65b和高速齿轮65a以及离心式变速离合器64,该低速齿轮65b和高速齿轮65a将输出传递向差速机构45,该离心式变速离合器64在皮带无级变速机43的输出转速上升时进行连接,由该离心式变速离合器43的断开和连接选择低速齿轮65b和高速齿轮65a。

    水冷式内燃机的冷却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82134C

    公开(公告)日:2002-04-03

    申请号:CN98118822.2

    申请日:1998-09-0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2B61/0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水冷式内燃机的冷却装置,其中,用于将冷却水压送到形成于内燃机的气缸4或气缸盖5的冷却水套44、45的冷却水泵50设在气缸4或气缸盖部(气缸盖5、缸罩盖6),散热器30设在气缸轴线上的由冷却水泵50和冷却水套44、45决定的高度范围内。散热器30直接安装地设在气缸4或气缸盖部。因此,可以使冷却水泵、冷却水套及散热器靠近配置,从而可缩短冷却水通路、减小通路阻力,使冷却水泵小型化、减少部件个数。

    水冷发动机的冷却装置
    10.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330217A

    公开(公告)日:2002-01-09

    申请号:CN01117574.5

    申请日:2001-07-03

    Abstract: 水冷发动机的冷却装置,在壳体上嵌合蜡盒,该蜡盒的上端面对着与旁通通路相连通的、形成于壳体内的水室,并可以进行相应于蜡的膨胀和收缩的滑动动作,同时在蜡的收缩时使水室与上升通路的上方通路部分相连通;在壳体上,设置有在蜡的收缩时由蜡盒所相互遮断着的、与上升通路的下侧通路部分相连通的入口孔和与上升通路的上侧通路部分相连通的出口孔;在入口孔和水室之间,经空气排除通路而相互连通着。在可使冷却水产生流通的上升通路的途中设有可根据该冷却水的温度而对冷却水的流通经路进行切换的恒温器的发动机冷却装置上,在不使用空气排除螺栓等而避免部件数量增加的同时,提高对上升通路的空气的排除性能。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