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的行人保护装置
    2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1088810A

    公开(公告)日:2007-12-19

    申请号:CN200710005590.7

    申请日:2007-02-13

    Abstract: 一种车辆的行人保护装置,包括:设置在车辆前部的下部以在车辆的前后方向延伸的板构件,该板构件包括前部和后部,在后部固定到车辆上;以及至少一个加强筋,每个加强筋整体形成在板构件的前部上,并且每个加强筋包括筋伸出部分和筋端部,筋伸出部分在车辆的前后方向延伸并具有向上或者向下敞开的槽状结构,筋端部具有板状结构并从筋伸出部分的后侧边缘整体延伸,用于连接筋伸出部分的后侧边缘与板构件的后部,该装置设置成通过板构件的前端与行人腿部接触而将撞到车辆前部的行人腿部扫开,从而保护行人腿部,其中,在至少一个加强筋中的每个加强筋的筋端部与板构件的后部之间的连接部分逐渐弯曲而非折叠。

    制造电池盒的设备及方法
    2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870320A

    公开(公告)日:2006-11-29

    申请号:CN200610080950.5

    申请日:2006-05-2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21D22/28

    Abstract: 一种用于制造电池盒的设备,该电池盒呈具有封闭端的管状并装有发电元件,该设备包括:包括下料模、拉模、再拉模和压平模的模组件,这些模各自具有彼此不同尺寸的模孔,并按照模孔的尺寸的顺序连续、固定地同轴布置;第一冲头、第二冲头和第三冲头,这些冲头相对于模组件同轴设置,以使第一至第三冲头能插入各个模相应的模孔中;以及移动机构,其允许第一至第三冲头插入相应的模孔中。在该设备中,先由第一冲头和下料模在板状金属材料上进行下料,从而形成金属坯料。接着,由第二冲头和拉模在金属坯料上进行拉延,从而形成中间产品。最后,在中间产品上连续地进行由第三冲头和再拉模进行的再拉延以及由第三冲头和压平模进行的压平,从而形成作为终端产品的电池盒。

    车辆的减震结构
    23.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257817C

    公开(公告)日:2006-05-31

    申请号:CN03121108.9

    申请日:2003-03-2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R21/04 B60R21/045 B60R2021/0414

    Abstract: 车辆的减震结构,包括:多个减震主体(12),由树脂制成且相互间隔预定的间隔距离;至少一个连接体(14),每个连接体连接相邻的主体;每个连接体包括彼此分开设置的至少一个第一连接部件(22)和至少一个第二连接部件(24),它们由具有柔性的合成树脂材料制成,每个第一连接部件以及每个第二连接部件连接相邻的主体,从而每个第一连接部件和属于一个相同的连接体的与所述每个第一连接部件相对应的第二连接部件沿着于其中多个主体相互间隔的方向相交的方向彼此间隔开;其中所述第一连接部件和所述第二连接部件中的至少一个包括至少一个弯曲/挠曲部分(26a、26b、28a、28b、30a、30b、32a、32b),该部分可以在与其中冲击最初施加在多个主体的冲击接收方向垂直的平面中挠曲。

    车辆的减震结构
    27.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478677A

    公开(公告)日:2004-03-03

    申请号:CN03121108.9

    申请日:2003-03-2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R21/04 B60R21/045 B60R2021/0414

    Abstract: 一种车辆的减震结构,它包括:多个减震主体(12),它们由树脂制成并且相互间隔预定的间隔距离;以及至少一个连接体(14),每个连接体连接相邻的主体;其中至少一个连接体的每一个包括至少一个第一连接部件(22)和至少一个第二连接部件(24),这些连接部件由具有柔性的合成树脂材料制成,至少一个第一连接部件中的每一个以及至少一个第二连接部件中的每一个连接相邻的主体,从而每个第一连接部件和与每个第一连接部件相对应的第二连接部件沿着于其中多个主体相互间隔的方向相交的方向彼此间隔开;并且其中所述至少一个第一部件中的至少一个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部件中的至少一个包括至少一个弯曲/挠曲部分(26a、26b、28a、28b、30a、30b、32a、32b),该部分可以在与其中冲击最初施加在多个主体的冲击接收方向垂直的平面中挠曲。

    加强支架
    28.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1927789B

    公开(公告)日:2012-07-04

    申请号:CN201010189665.3

    申请日:2010-05-2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2D21/157 B62D25/20 B62D35/02 Y02T10/8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优秀的生产率和成本性能的加强支架,其能够在不损坏空气动力学性能的情况下有利地加强地板的刚度。加强支架包括纵向的压制产品,包括位于其纵向方向的中间区域的筒形区段(12)以及位于其纵向方向的端部区域的平面部分(44,44)。此外,筒形区段(12)的外表面形成调节表面(26,32,36),调节表面通过调节经过车身下方的空气气流来降低空气阻力。此外,多个插入孔(46)定位在平面部分(44,44)处,紧固构件插入这些插入孔中。

    加强支架
    2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1927789A

    公开(公告)日:2010-12-29

    申请号:CN201010189665.3

    申请日:2010-05-2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2D21/157 B62D25/20 B62D35/02 Y02T10/8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优秀的生产率和成本性能的加强支架,其能够在不损坏空气动力学性能的情况下有利地加强地板的刚度。加强支架包括纵向的压制产品,包括位于其纵向方向的中间区域的筒形区段(12)以及位于其纵向方向的端部区域的平面部分(44,44)。此外,筒形区段(12)的外表面形成调节表面(26,32,36),调节表面通过调节经过车身下方的空气气流来降低空气阻力。此外,多个插入孔(46)定位在平面部分(44,44)处,紧固构件插入这些插入孔中。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