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192816A
公开(公告)日:2024-12-27
申请号:CN202411730898.8
申请日:2024-11-29
Applicant: 季华实验室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二氧化硅微胶囊掺杂水润滑轴承材料及制备方法,属于高分子材料技术领域技术领域,制备方法包括聚合物基体材料和空心二氧化硅颗粒混合均匀、混合材料冷压成型、混合材料烧结、烧结材料浸油(润滑介质)等步骤。本发明将未吸附有润滑介质的空心二氧化硅颗粒掺杂至聚合物基体材料,由此即使在烧结过程中空心二氧化硅颗粒出现结构破坏的问题,也不会出现润滑介质流失的情况。此外,本发明使用的空心二氧化硅颗粒耐温性相较于其它微胶囊材料耐温性更好,因此掺杂有空心二氧化硅颗粒的聚合物基体材料置于润滑介质中时,聚合物基体材料中能够形成足够数量的含油(即润滑介质)微胶囊,从而能够有效达到减磨抗磨的作用。
-
公开(公告)号:CN118652508B
公开(公告)日:2024-11-26
申请号:CN202411088312.2
申请日:2024-08-09
Applicant: 季华实验室
IPC: C08L27/12 , C08K3/04 , C08K3/30 , C08K3/38 , C08K7/26 , C08K9/04 , C08K9/06 , C08L27/18 , C08L79/08 , C08L91/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氟树脂用低摩擦复合增强填料及其制备方法,属于润滑填料领域,制备步骤包括,在多孔吸附剂和固体润滑剂上施加偶联剂,得到改性多孔吸附剂和改性固体润滑剂,将改性多孔吸附剂加入熔化的润滑脂中混合,放入温度在润滑脂的滴点以上的环境中负压静置,取出后加入改性固体润滑剂混合,经冷冻干燥、破碎成颗粒。该制备步骤利用多孔吸附剂的存储功能,将润滑脂熔化后吸入孔隙中形成微小储脂单元,固体润滑剂吸附于储脂单元界面形成内脂外固的高温自润滑复合填料,在磨损初期依靠固体润滑剂提供减摩效果,随着摩擦生热及固体润滑剂转移,存储的油脂得到释放,进而维持较佳摩擦性能,能有效改善氟树脂材料在高温工况下摩擦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8780140A
公开(公告)日:2024-10-15
申请号:CN202411267758.1
申请日:2024-09-11
Applicant: 季华实验室
IPC: G06F30/23 , G06F30/10 , G06T17/00 , G06T11/20 , G06V30/422 , G06V30/14 , G06F111/1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喷墨头设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电极设计方法、装置、设备、存储介质及压电执行器,所述方法包括:获取压电执行器的设计参数以进行模态分析,得到模态分析结果;获取上驱动电极的设计区域图像,对设计区域图像进行划分处理,得到多个划分区域,为每个划分区域设置一个独立变量;基于模态分析结果,获取与划分区域对应的位移信息;基于位移信息对划分区域的独立变量进行赋值,当满足预设的赋值停止条件时,停止赋值,并获取赋值结果;基于赋值结果构建上驱动电极的三维模型;本申请公开的电极设计方法,所设计的上驱动电极具有形变位移大、形变效率高的优点,可有效提高压电执行器的响应速度和稳定性,降低压电执行器的工作能耗。
-
公开(公告)号:CN118307972B
公开(公告)日:2024-10-01
申请号:CN202410748517.2
申请日:2024-06-12
Applicant: 季华实验室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材料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磺酸根改性玄武岩鳞片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包括:将玄武岩鳞片与含有巯基的硅烷偶联剂反应,制备巯基改性玄武岩鳞片;在催化剂的作用下,磺酸盐与巯基改性玄武岩鳞片进行反应,制备磺酸根改性玄武岩鳞片。本发明实施例的制备方法通过对玄武岩鳞片表面进行磺酸化改性,使其表面带有磺酸根;由于磺酸根带负电,根据同种电荷相互排斥的原理,表面磺酸根改性的玄武岩鳞片不易发生团聚,从而进一步有利于其在基体中均匀分散。
-
公开(公告)号:CN118650904A
公开(公告)日:2024-09-17
申请号:CN202411088099.5
申请日:2024-08-09
Applicant: 季华实验室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复合材料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高回弹聚四氟乙烯材料及其制备工艺。其中的制备工艺包括以下步骤:将聚四氟乙烯粉末和润湿溶剂混合后加入填料,密炼后得到聚四氟乙烯材料;将聚四氟乙烯材料循环定向拉伸;将聚四氟乙烯材料低温模压成型;再将聚四氟乙烯材料烧结后得到高回弹聚四氟乙烯材料;低温模压成型的温度为‑10~0℃。本申请利用聚四氟乙烯高熔融指数及纤维晶型易取向的特点,将密炼和循环定向拉伸以及低温模压工艺结合起来,不仅充分确保聚四氟乙烯材料内部纤维化,还确保在高模压下材料内部仍处于分子链舒展状态,不会因热量集中而成团卷曲。通过该工艺制备得到的聚四氟乙烯具有较强纤维化组织结构,且具有较高的回弹性。
-
公开(公告)号:CN118440399B
公开(公告)日:2024-09-03
申请号:CN202410903183.1
申请日:2024-07-08
Applicant: 季华实验室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二硫化钼‑碳棒制备方法、二硫化钼‑碳棒掺杂改性PEEK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涉及复合材料技术领域,所述二硫化钼‑碳棒制备方法包括步骤:步骤S1.取盐酸多巴胺、碳棒置于Tris缓冲溶液中,通过搅拌,在碳棒表面形成聚多巴胺层,得到改性碳棒基材;步骤S2.于二水钼酸钠、盐酸羟胺、硫脲、溴化十六烷基三甲基铵的混合液中加入改性碳棒基材,调节体系的pH≈6,搅拌10~12h,得前驱液;步骤S3.将前驱液转移至高压反应釜中,于180~220℃烧制18~30 h,经冷却、过滤、洗涤、干燥后,得到二硫化钼‑碳棒。以刚性碳棒作为基材,可保证二硫化钼‑碳棒在PEEK材料中不会缠绕,分布均匀,使改性后的复合材料性能均一稳定,具有较低的摩擦系数和磨损率。
-
公开(公告)号:CN117492440B
公开(公告)日:2024-08-23
申请号:CN202311476210.3
申请日:2023-11-07
Applicant: 季华实验室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无人车避障路径规划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介质,涉及路径规划领域。方法包括:基于多个无人车的预设行驶路径,确定多个无人车的冲突类型;根据冲突类型对预设Petri网模型进行初始化,确定预设Petri网模型所需管控的至少两个目标冲突无人车;实时监测至少两个目标冲突无人车的位置,以至少两个目标冲突无人车计划进入和驶离预设Petri网模型管控区域的位置为无人车的初始位置和目标位置,确定预设Petri网模型的初始状态和目标状态;根据初始状态和所述目标状态,确定目标状态转移路径;根据目标状态转移路径,生成管控指令,并向至少两个目标冲突无人车发送所述管控指令,控制至少两个目标冲突无人车进行避让或行驶。
-
公开(公告)号:CN118516169A
公开(公告)日:2024-08-20
申请号:CN202410580869.1
申请日:2024-05-11
Applicant: 季华实验室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效环保铝合金切削液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其中,铝合金切削液以重量份数计,包括:有机酸1‑5份,有机碱10‑20份,冷却剂5‑20份,润滑剂5‑10份,磷酸酯1‑3份,杀菌剂1‑2份,余量水。铝合金切削液的制备方法包括:配制有机酸、有机碱的去离子水混合物;将冷却剂、润滑剂、磷酸酯、杀菌剂、消泡剂依次加入到混合物中,得到铝合金切削液。铝合金切削液或上述的制备方法得到的铝合金切削液在铝合金切削加工过程中的应用。本发明实施例的高效环保铝合金切削液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能够有效地解决铝合金加工的切削液的动态缓蚀性不足和粘刀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8412420A
公开(公告)日:2024-07-30
申请号:CN202410889743.2
申请日:2024-07-04
Applicant: 季华实验室 , 深圳市奥视微科技有限公司
IPC: H01L33/48 , H01L25/075 , B81C1/00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发光元件的自组装方法、装置以及阵列基板。方法包括:在接收基板上形成多个与发光元件的形状相匹配的接收结构;使接收基板的平面与竖直方向平行,并将接收基板放置于第一液体与包括多个发光元件的第二液体中,其中,第一液体与第二液体不互溶,第二液体的密度小于第一液体的密度;使接收基板沿竖直方向运动,并使第二液体中的发光元件填充至接收结构中。本公开提供的方法通过利用两种不互溶的液体进行发光元件的自组装,能够减少第二液体的用量,节约成本的同时,提升了发光元件的自组装效率,进而提升阵列基板的生产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6083140B
公开(公告)日:2024-07-12
申请号:CN202310148349.9
申请日:2023-02-22
Applicant: 季华实验室
IPC: C10M161/00 , C10M169/04 , C08K5/07 , C08K9/10 , C08L67/06 , C10N50/00 , C10N50/08 , C10N30/06 , C10N30/0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自润滑微胶囊及其制备方法和包含其的自润滑复合材料。所述自润滑微胶囊包括润滑芯材,和包覆所述润滑芯材的囊壁;所述囊壁包含二硒化铌纳米片和聚合物,所述二硒化铌纳米片分散在所述聚合物中。本发明提供的自润滑微胶囊具有良好的分散性和力学性能,在实现良好摩擦润滑性能的同时,能够提高含有其的自润滑复合材料的力学承载特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