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环境雌激素无标记免疫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4133070B

    公开(公告)日:2015-07-08

    申请号:CN201410338509.7

    申请日:2014-07-17

    Applicant: 济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环境雌激素无标记免疫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及在环境雌激素的检测中的应用,属于新型纳米功能材料和环境检测技术领域。本发明利用两种新型纳米功能材料修饰工作电极,利用二者的协同催化作用以及对抗体的吸附作用,从而制备了一种灵敏度高、特异性好、检测快速、制备简单的检测环境雌激素的无标记电化学免疫传感器。

    一种聚噻吩衍生物电化学发光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4297229A

    公开(公告)日:2015-01-21

    申请号:CN201410451134.5

    申请日:2014-09-06

    Applicant: 济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聚噻吩衍生物电化学发光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采用聚噻吩衍生物聚(3-(1,1′-二甲基-4-哌啶亚甲基)-2,5-氯化噻吩)作为发光物质,该发光材料具有良好的水溶性和光学性能,利于构建灵敏稳定的电化学发光传感器。基于溴酸根氧化性,溴酸根被用作聚(3-(1,1′-二甲基-4-哌啶亚甲基)-2,5-氯化噻吩)电化学发光反应的共反应剂,溴酸根浓度不同,电化学发光强度不同,从而实现对溴酸根的检测。本发明制备的溴酸钾电化学发光传感器具有简单、快速、灵敏的特点,适用于饮用水和河水中溴酸钾的快速检测。

    一种基于多巴胺仿生修饰的免疫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3575874B

    公开(公告)日:2015-01-21

    申请号:CN201310508295.9

    申请日:2013-10-25

    Applicant: 济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多巴胺仿生修饰的无酶电化学免疫传感器电极的制备方法及应用,涉及纳米科学、生物免疫技术、电化学传感等领域。本发明利用多巴胺仿生修饰对电极进行功能化,利用聚多巴胺修饰层的还原特性原位合成具有酶催化活性的铂、银、钯等金属纳米颗粒。通过与金属纳米颗粒及聚多巴胺修饰层的相互作用将抗体固定在电极表面。基于金属纳米颗粒对H2O2还原反应的电催化作用及抗体分子对抗原的识别作用,实现对肿瘤标志物的电化学免疫分析。该方法不仅步骤简单,操作容易,成本低廉,而且具有较高的电化学活性及良好的响应性能,解决了常规方法纳米材料合成困难、缺乏简单而有效的固定方法等问题。该方法可以适用于多种肿瘤标志物免疫传感器电极的制备,在科研和临床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一种检测双酚A的电流型电化学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3217468B

    公开(公告)日:2015-01-21

    申请号:CN201310132366.X

    申请日:2013-04-17

    Applicant: 济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检测双酚A的电流型电化学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及应用,属于纳米功能材料及环境检测领域。双酚A电化学传感器的制备方法是利用电极表面修饰技术,将制备的PtRu纳米多孔合金材料及壳聚糖溶液修饰至电极表面上,将修饰成功的电极作为工作电极连接到电化学工作站,可对双酚A进行检测。本发明制备的电化学传感器选择性强、灵敏度高,操作简单快速,适合于水样中双酚A的检测。

    一种三维立方孔道介孔二氧化硅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4155357A

    公开(公告)日:2014-11-19

    申请号:CN201410221104.5

    申请日:2014-05-23

    Applicant: 济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三维立方孔道介孔二氧化硅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及应用,属于新型纳米功能材料与生物传感技术领域。具体是基于金纳米粒子杂化氨基化石墨烯和金纳米粒子杂化KIT-6介孔材料,制备出夹心型电化学免疫传感器,用于检测人血清中的人免疫球蛋白。其特征在于:(1)金纳米粒子杂化氨基化石墨烯的制备;(2)金纳米粒子杂化KIT-6介孔材料/人免疫球蛋白/甲苯胺蓝/1-丁基吡啶四氟硼酸盐离子液体二抗标记物的制备;(3)夹心型电化学免疫传感器的制备。采用的KIT-6介孔材料具有大的比表面积、优异的吸附性能和良好的生物活性,有利于负载大量金纳米粒子来固定更多的二抗,同时可以负载大量的甲苯胺蓝,又引入溶解在羧甲基壳聚糖中的离子液体有效防止甲苯胺蓝泄漏并提供电子转移通道。其优点在于灵敏度高、特异性好、易于操作、检测限低。

    拖挂式移动机器人平行泊车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963782A

    公开(公告)日:2014-08-06

    申请号:CN201410194612.9

    申请日:2014-05-09

    Applicant: 济南大学

    Inventor: 程金 张勇 王中华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W30/06 B60W10/18 B60W10/20

    Abstract: 本发明的拖挂式移动机器人平行泊车方法,包括:a)定义初始和终点位形;b)设定参考路径为、、;c)建立路径下的运动学模型;d)建立路径下的运动学模型;e)求解路径,计算从点位形正向开始的n束曲线参考路径;f)求解路径,计算从点位形反向开始的n束曲线参考路径;g)找出相切或近似相切的交点;h)确定泊车路径;i)控制泊车,控制拖挂式移动机器人进行泊车。本发明的平行泊车方法,在初始位形和终点位形已知的情况下,可自动计算出最佳的泊车路径,在模糊控制器的作用下可实现自动泊车,为现有拖挂式机器人的自动平行泊车奠定了理论基础。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