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937510A
公开(公告)日:2022-08-23
申请号:CN202210199547.3
申请日:2022-03-02
申请人: 上海交通大学
IPC分类号: G21C15/257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大功率热管冷却反应堆,包括堆芯和热管,所述的堆芯内分布若干冷却通道,每条冷却通道中分别从堆芯两侧插入独立的热管,所述热管的热端插入堆芯中,所述热管的冷端连接热电转换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采用了双向对插热管的冷却方式,在单根热管换热能力固定的情况下,每条冷却通道的换热能力是传统一根热管设计换热能力的2倍,在相同的堆芯结构下,本发明将堆芯功率提高了一倍,同时保证了个别热管失效事故情况下的可靠散热,堆芯的安全性更高。
-
公开(公告)号:CN114898902A
公开(公告)日:2022-08-12
申请号:CN202210547485.0
申请日:2022-05-18
申请人: 东南大学
IPC分类号: G21C15/18 , G21C15/257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车载式热管堆内余热排出系统及余热排出控制方法,一种车载式热管堆内余热排出系统包括设置反应堆内的热管以及设置在热管冷凝段的换热器和余热排出装置,余热排出装置包括自然对流通风、高位水箱直接喷淋和水泵抽取底部水箱喷淋,自然对流通风、高位水箱直接喷淋和水泵抽取底部水箱喷淋布置于可移动的防振车厢内,形成三级纵深防御的能动与非能动结合的智能化紧凑式冷却方式,本发明余热系统具有体积小、结构紧凑、方便移动、智能化运转和换热效率高等优点,适合于边远地区、极寒地区、医院军工等,使车载式热管堆或其他移动式动力装置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11128410B
公开(公告)日:2022-07-26
申请号:CN201911407679.5
申请日:2019-12-31
申请人: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发明人: 柴晓明 , 马誉高 , 余红星 , 杨洪润 , 何晓强 , 邓坚 , 苏东川 , 张卓华 , 丁书华 , 冉旭 , 邱志方 , 刘余 , 李松蔚 , 王金雨 , 曾畅 , 张宏亮 , 李文杰
IPC分类号: G21C1/32 , G21C15/257
摘要: 本发明属于核反应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热管反应堆系统及其能量转换方式,包括:反应堆基体111、热管组3、保温层4、电磁泵5、换热器108、回热器110、压缩机111、系统空气入口端113、透平109和系统能量输出端112;所述反应堆基体110内设置有热管组3,所述热管组3上设置有保温层4、电磁泵5和换热器108,所述换热器108上部还设置有换热器出口106和换热器入口107,所述换热器出口106通过透平109与系统能量输出端112连接;所述换热器入口107与回热器110一端连接,所述回热器110另一端通过压缩机111与系统空气入口端113连接。
-
公开(公告)号:CN112117016B
公开(公告)日:2022-07-01
申请号:CN202010856802.8
申请日:2020-08-24
申请人: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IPC分类号: G21C15/18 , G21C15/247 , G21C15/257
摘要: 本发明属于热管冷却反应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热管堆堆芯传热方案,包括在堆芯容器(6)内填充的液态导热材料,设置在所述液态导热材料中的若干根燃料棒(1)和若干根热管(2)。本发明可有效解决现有技术中一旦燃料棒(1)与热管(2)之间出现空隙将导致传热性能显著下降的问题,不存在单根热管(2)失效导致相邻燃料棒(1)温度显著上升甚至危及堆芯安全的问题,并且本发明所提供的方案不受堆芯功率限制,预期可应用于从百瓦级到兆瓦级的全功率范围。
-
公开(公告)号:CN111341470B
公开(公告)日:2022-05-27
申请号:CN202010178618.2
申请日:2020-03-14
申请人: 哈尔滨工程大学
IPC分类号: G21C15/257 , G21D1/00
摘要: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于热管输热的核蒸汽供应系统,属于核反应堆工程技术领域,该系统包括保护容器,其设置有下管板,形成第一密封腔体和第二密封腔体,第二密封腔体为密闭腔体;第一密封腔体设置有堆芯,第二密封腔体设置有蒸汽发生器;堆芯与蒸汽发生器之间设置有贯穿的热管;热管分为蒸发段和冷凝段,热管冷凝段外侧设置有热管导向传热管;热管导向传热管与下管板密闭固定连接。本发明采用了一体式布置,结构简单紧凑;热管导向传热管壁面和热管管壁的双层隔离结构减小了热管内碱金属工质和蒸汽发生器二次侧水工质接触的可能性;热管冷却堆芯方式简化系统又提高了反应堆的固有安全性;每根热管自成独立回路,可有效避免单点失效,便于更换。
-
公开(公告)号:CN114420321A
公开(公告)日:2022-04-29
申请号:CN202111451028.3
申请日:2021-11-30
申请人: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
IPC分类号: G21C15/18 , G21C15/257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热管反应堆非能动余热排出装置与热管反应堆,热管反应堆非能动余热排出装置包括:钠容器;热循环管路,包括依次连通的第一换热管路、第二换热管路以及第三换热管路,所述第一换热管路与液体钠进口连通,所述第二换热管路用于设于热管反应堆中,所述第三换热管路与液体钠出口连通;余热排出管路,包括第一排热管路以及第二排热管路;以及,热交换器。本发明提供的热管反应堆非能动余热排出装置与热管反应堆,旨在解决传统技术中热管反应堆耦合超临界二氧化碳动力系统紧急停堆后堆芯余热无法及时排出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1105883B
公开(公告)日:2022-04-19
申请号:CN201911413199.X
申请日:2019-12-31
申请人: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PC分类号: G21C15/257 , G21C15/253 , G21C15/28 , F01K7/32 , F01K11/02 , F01K13/00 , F01K13/02 , F01K25/10
摘要: 本发明属于核反应堆领域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一种超临界二氧化碳为热电转换工质的热管反应堆系统,热管反应堆位于一体化安全壳中心,超临界二氧化碳热电转换系统对称布置在热管反应堆两侧、并与回路压力维持系统连接;启动控制系统、停堆控制系统均与热管反应堆连接,回路压力维持系统、安全壳内温度控制系统均位于在一体化安全壳壳壁上,应急冷却系统位于热管反应堆和一体化安全壳形成的环腔内部;乏气冷却系统、非能动余热排系统分别一体化安全壳底部、顶部壳壁上,并均与超临界二氧化碳热电转换系统连接。本发明的系统显著降低了二回路系统的重量和体积,噪声小、发电效率高、结构紧凑、布置灵活方便固有安全性高。
-
公开(公告)号:CN114093534A
公开(公告)日:2022-02-25
申请号:CN202111277375.9
申请日:2021-10-29
申请人: 中广核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 , 中国广核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 中广核研究院有限公司龙岗分公司
IPC分类号: G21C15/18 , G21C15/257 , B63B35/00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热管、反应堆安全壳及船体。热管包括管体以及吸液件。管体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管部和第二管部,所述第一管部围设形成用于容纳液体的第一空间,所述第二管部围设形成用于容纳蒸汽的第二空间,所述第一空间与所述第二空间连通,所述第一管部开设有进液口。吸液件设置于所述管体内,并用于将所述第一空间内的液体引导至所述第二空间内。上述热管,能够实现非能动冷却,可靠性高。
-
公开(公告)号:CN113990527A
公开(公告)日:2022-01-28
申请号:CN202111263201.7
申请日:2021-10-28
申请人: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PC分类号: G21C1/32 , G21C5/02 , G21C5/06 , G21C15/257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热管反应堆固态堆芯结构,包括设置有安装通孔的堆芯本体,以及插入且贯穿安装通孔的柱体,柱体外壁面周向设置有外螺纹,安装通孔内壁面周向设置有与外螺纹配合使用的内螺纹,通过外螺纹与内螺纹的配合将柱体可拆卸的固定于安装通孔内,柱体为燃料棒或热管,柱体外壁面与安装通孔内壁面之间填充有石墨烯粉。本发明结构简单,连接可靠,安装方便,不需要额外的固定连接结构,传热导热效率高,可广泛应用于小型热管反应堆固态堆芯结构设计。
-
公开(公告)号:CN113380434A
公开(公告)日:2021-09-10
申请号:CN202110598807.X
申请日:2021-05-31
申请人: 西安交通大学
IPC分类号: G21C15/18 , G21C15/257
摘要: 一种耦合热管技术的余热直接排出系统,包括两级热管,第一级热管吸热区插入核反应堆芯的导热基座内部,通过与基座中交错分布的燃料棒进行热交换,将热量通过热管传输给布置在热管放热区的温差发电装置,作为温差发电装置的热端;第二级热管的吸热区布置在温差发电装置的冷端,带走热电转换过程中未利用的余热,二级热管的放热区置于双层壳体中间,通过对流传热的方式,将热量从放热区传递给内外壳体间的海水;本发明采用了高效热管技术,在保证结构紧凑,安全可靠的同时,提高了能量传输与冷却的效率,提高了转换功率。极大地提高了水下无人潜航器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保证了系统的非能动性,结构全程封闭,安全稳定,无杂质进入,无污染,耐腐蚀。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