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氨氢融合被动射流点火发动机

    公开(公告)号:CN115653743A

    公开(公告)日:2023-01-31

    申请号:CN202211262305.0

    申请日:2022-10-14

    Applicant: 清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氨氢融合被动射流点火发动机包括氨气储罐、氨气减压阀、氨气改质器、加热装置、第一进气道喷射器、第二进气道喷射器、主燃室、火花塞、射流室、温度传感器和温控装置。氨气储罐的出口通过氨气减压阀分别与氨气改质器和第二进气道喷射器连接。第一进气道喷射器和第二进气道喷射器均设置于进气道内,氨气改质器的出口与第一进气道喷射器连接,加热装置和温度传感器均固定安装于氨气改质器且均与温控装置电连接,主燃室分别与进气道和排气道连通,射流室通过至少一个射流喷孔与主燃室连通,火花塞的点火电极设置于射流室内。应用本发明方案,解决了氨气在发动机中燃烧困难的问题。

    一种基于全局特征感知的目标检测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3673420A

    公开(公告)日:2021-11-19

    申请号:CN202110954164.8

    申请日:2021-08-19

    Applicant: 清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全局特征感知的目标检测方法及系统,所述方法包括:实时获取相机采集的RGB图像,对该图像进行切割,获取原始监控图像;将原始监控图像输入训练好的全局感知特征提取器,输出检测结果;所述全局感知特征提取器包括:图像切分模块、Transfomer编码器、上采样和通道压缩模块、特征重标定模块和分类网络。本发明的方法可以提升检测精度并有效增强目标检测的泛化性能。

    一种网络切换方法、网络设备、终端设备及芯片

    公开(公告)号:CN113556789A

    公开(公告)日:2021-10-26

    申请号:CN202010328501.8

    申请日:2020-04-23

    Abstract: 本申请适用于通信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网络切换方法、网络设备、终端设备及芯片,包括:获取第一网络的信道特征信息,信道特征信息包括增益方差信息、增益幅值信息、时域信息、频域信息和/或角度域信息;将信道特征信息输入已训练的SVM模型中处理,输出得到切换指示信息,并发送给终端设备,切换指示信息为用于指示允许接入第二网络的第一信息,或者指示不允许接入第二网络的第二信息。该网络切换方法由网络设备直接根据第一网络的信道特征信息,判断是否允许终端设备接入第二网络。无需终端设备使用内置的与第二网络对应的器件进行信道探测,从而避免了终端设备长时间使用内置器件进行信道探测,降低了终端设备的功耗。

    一种电驱动磁力旋转搅拌装置
    1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3509875A

    公开(公告)日:2021-10-19

    申请号:CN202110506385.9

    申请日:2021-05-1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驱动磁力旋转搅拌装置,包括磁子旋转结构、固定板,驱动电机,磁铁;磁子旋转结构固定在固定板上,磁铁固定在驱动电机的转轴上,驱动电机通过转轴驱动磁铁旋转进而产生旋转磁场,磁子旋转结构设置有可旋转的磁子,磁子处于磁铁产生的旋转磁场中,磁子在磁铁的旋转磁场的驱动下旋转。本装置通过直流电机驱动磁铁产生旋转的磁场,让磁子置于磁铁产生的旋转磁场中,同时让磁子浸在细胞培养液中,磁铁产生的旋转磁场驱动磁子旋转对细胞培养液进行搅拌进而形成流体剪切力微环境的作用,从而刺激细胞的生长和分化等特性,能够良好适配并应用于细胞培养板,包括但不限于四十八孔板、二十四孔板、十二孔板和六孔板等。

    一种乏燃料贮存用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809098B

    公开(公告)日:2021-09-10

    申请号:CN202010555946.X

    申请日:2020-06-1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乏燃料贮存用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该乏燃料贮存用复合材料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数计的制备原料:0.5~3%的碳纳米管、5~45%的TiB2粉和52~94.5%的铝粉;其制备方法包括:将占碳纳米管总质量80~100%的碳纳米管与TiB2粉混合均匀,制得混料一;将剩余的碳纳米管和铝粉混合均匀,制得混料二;将混料一和混料二混合均匀后,进行冷等静压,制成坯料;再将坯料烧结,而后进行轧制。通过以上方法制得的乏燃料贮存用复合材料具有优异的耐高温性能、导热性能和力学性能。

    压燃射流着火燃烧系统及燃烧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925077B

    公开(公告)日:2021-03-26

    申请号:CN201911127895.4

    申请日:2019-11-18

    Applicant: 清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汽油机燃烧控制方法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压燃射流着火燃烧系统及燃烧控制方法。该压燃射流着火燃烧系统中,歧管喷油器和直喷喷油器共同构成双喷射结构,并无需在燃烧系统内设置火花塞。该燃烧系统的歧管喷油器的喷射口与进气通道连接;射流室设置在主燃室内,直喷喷油器的喷射口与射流室连接,射流室用于使直喷喷油器喷出的燃油被压燃以形成压燃燃气,并将压燃燃气分别散射到主燃室内。该燃烧系统在现有的发动机基础上无需复杂结构改动,成本低,保证燃烧稳定且鲁棒性强;与现有技术中的传统火焰射流燃烧模式相比具有更低的燃烧温度,降低发动机的机内氮氧化物排放,减轻稀燃催化剂负担,并实现了射流室与主燃室分时分区可控自燃。

    一种内燃机点火装置、燃烧系统及燃烧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714867B

    公开(公告)日:2021-03-16

    申请号:CN201911151242.X

    申请日:2019-11-21

    Applicant: 清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内燃机领域,公开了一种内燃机点火装置、燃烧系统及燃烧方法,其中点火装置包括射流室和点火机构;射流室的内部设有点火机构,射流室的一端插入主燃烧室且通过射流喷孔与主燃烧室连通,射流喷孔包括第一喷孔和第二喷孔,第一喷孔的孔径大于第二喷孔的孔径,第一喷孔用于在点火后向主燃烧室喷射火焰射流,第二喷孔用于在点火后向主燃烧室喷射自由基射流。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内燃机点火装置、燃烧系统及燃烧方法,通过射流火焰和活性自由基快速稳定的点燃主燃烧室内的稀薄混合气;还可有利于控制主燃烧室内的燃烧温度,有利于实现氮氧化物的近零排放,提高热效率。

    压燃射流着火燃烧系统及燃烧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925077A

    公开(公告)日:2020-03-27

    申请号:CN201911127895.4

    申请日:2019-11-18

    Applicant: 清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汽油机燃烧控制方法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压燃射流着火燃烧系统及燃烧控制方法。该压燃射流着火燃烧系统中,歧管喷油器和直喷喷油器共同构成双喷射结构,并无需在燃烧系统内设置火花塞。该燃烧系统的歧管喷油器的喷射口与进气通道连接;射流室设置在主燃室内,直喷喷油器的喷射口与射流室连接,射流室用于使直喷喷油器喷出的燃油被压燃以形成压燃燃气,并将压燃燃气分别散射到主燃室内。该燃烧系统在现有的发动机基础上无需复杂结构改动,成本低,保证燃烧稳定且鲁棒性强;与现有技术中的传统火焰射流燃烧模式相比具有更低的燃烧温度,降低发动机的机内氮氧化物排放,减轻稀燃催化剂负担,并实现了射流室与主燃室分时分区可控自燃。

    基于手机数据的车辆类型识别方法和设备

    公开(公告)号:CN107463940B

    公开(公告)日:2020-02-21

    申请号:CN201710517910.0

    申请日:2017-06-2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基于手机数据的车辆类型识别方法和设备用于解决提供一种方便、低成本的车型识别方法问题。其中方法包括:获取第一预设时间段内的用户的手机在基站中记录的移动轨迹数据;根据移动轨迹数据判断搭乘同一车辆的手机用户,获得车辆轨迹和车辆轨迹对应的乘车用户数;根据车辆轨迹获得车辆起讫点,结合地理数据获得车辆轨迹的起讫点类型;根据车辆轨迹获得车辆行驶数据;根据车辆轨迹获得车辆停留的服务区数据;本发明提出的利用手机大数据,使用由运营商采集和提供的手机信令数据,获得数据的成本低。

    一种碳化硼铝基复合材料的回收再生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762990B

    公开(公告)日:2020-01-07

    申请号:CN201811621714.9

    申请日:2018-12-2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制备领域,公开了一种碳化硼铝基复合材料的回收再生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对待回收的碳化硼铝基复合材料进行清洁,待回收材料中包含有Ti,且至少部分Ti以TiB2化合物的形式包覆在碳化硼颗粒的表面;对待回收材料进铸造以得到新的碳化硼铝基复合材料。本发明相比于现有技术,由于碳化硼颗粒的表面包覆有TiB2化合物进行保护,故可以在同样的加热温度和加热时间的基础上,显著减少界面反应的发生,降低熔体的黏度;或者在不显著增加界面反应发生的基础上,增加待回收材料的加热温度与加热时间,最终都可以使得待回收材料融化后的熔体具有更高的流动性和均匀性,有助于提升回收再生的成功率和回收形成产品的均匀度。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