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2856382A
公开(公告)日:2013-01-02
申请号:CN201210226273.9
申请日:2012-06-29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29/7813 , H01L29/045 , H01L29/0865 , H01L29/1095 , H01L29/1608 , H01L29/4236 , H01L29/66068 , H01L29/7825 , H01L29/782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碳化硅半导体器件。在碳化硅半导体器件中,多个沟槽(7)具有一个方向上的纵向方向并且以条纹图案布置。每个所述沟槽(7)均具有在所述纵向方向上延伸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所述第一侧壁与(11-20)平面和(1-100)平面中的一个平面成第一锐角,所述第二侧壁与(11-20)平面和(1-100)平面的所述一个平面成第二锐角,并且所述第一锐角小于所述第二锐角。第一导电类型区(5)仅与每个所述沟槽(7)的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中的所述第一侧壁接触,并且电流通路仅形成在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中的所述第一侧壁上。
-
公开(公告)号:CN107004725B
公开(公告)日:2019-07-05
申请号:CN201580068085.X
申请日:2015-10-19
IPC: H01L29/872 , H01L21/329 , H01L29/06 , H01L29/47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29/0623 , H01L21/0465 , H01L21/761 , H01L29/0619 , H01L29/0692 , H01L29/1608 , H01L29/6606 , H01L29/872
Abstract: SBD具备与阳极电极接触的p型接触区和与阳极电极肖特基接触的n型漂移区。p型接触区具备:第一p型区域,其具有角部;第二p型区域,其与角部连接;边缘填充部,其被配置在第一p型区域与第二p型区域的连接部处。在将第一p型区域的轮廓的向连接部侧延长的延长线设为第一延长线,并将第二p型区域的轮廓的向所述连接部侧延长的延长线设为第二延长线时,第一延长线与第二延长线以锐角交叉。边缘填充部填充被形成在第一延长线与第二延长线之间的锐角边缘。
-
公开(公告)号:CN103460388B
公开(公告)日:2017-03-29
申请号:CN201280016150.0
申请日:2012-09-04
Applicant: 株式会社电装
IPC: H01L29/12 , H01L21/336 , H01L29/7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29/66666 , H01L21/3065 , H01L29/1608 , H01L29/34 , H01L29/4236 , H01L29/66068 , H01L29/7813
Abstract: 一种碳化硅半导体器件的制造方法,包括:在碳化硅衬底(1)上形成漂移层(2);在所述漂移层(2)的表面部分上或表面部分中形成基极层(4);形成沟槽(6),以穿透所述基极层(3)并且到达所述漂移层(2);在所述沟槽(6)中的所述栅极绝缘膜(7)上形成栅极电极(8);形成电连接至所述源极区(4)和所述基极层(3)的源极电极(9);以及在所述衬底(1)的背侧表面上形成漏极电极(11)。形成所述沟槽(6)包括:对衬底表面进行平坦化,并且在平坦化之后蚀刻以形成所述沟槽(6)。(3);在所述基极层(3)的表面部分中形成源极区
-
公开(公告)号:CN102760768B
公开(公告)日:2016-01-13
申请号:CN201210128717.5
申请日:2012-04-27
IPC: H01L29/78 , H01L29/423 , H01L29/06 , H01L21/0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29/7813 , H01L29/045 , H01L29/0634 , H01L29/1095 , H01L29/1608 , H01L29/66068 , H01L29/7397
Abstract: 一种SiC半导体器件包括:SiC衬底(1,2),其包括第一或第二导电类型层(1)和第一导电类型漂移层(2),并且包括具有偏移方向的主表面;沟槽(6),其设置在所述漂移层上并且具有纵向方向;以及栅极电极(9),其经由栅极绝缘膜(8)设置在所述沟槽中。所述沟槽的侧壁提供沟道形成表面。所述垂直半导体器件根据施加至所述栅极电极的栅极电压而使电流沿所述沟槽的所述沟道形成表面流动。所述SiC衬底的所述偏移方向垂直于所述沟槽的所述纵向方向。
-
公开(公告)号:CN104718624A
公开(公告)日:2015-06-17
申请号:CN201380041833.6
申请日:2013-08-06
IPC: H01L29/78 , H01L21/336 , H01L29/1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29/66734 , H01L21/049 , H01L21/28158 , H01L21/30604 , H01L29/045 , H01L29/1095 , H01L29/1608 , H01L29/4236 , H01L29/4238 , H01L29/66068 , H01L29/7397 , H01L29/7813
Abstract: 在具备具有沟槽栅结构(9)的纵型开关元件的碳化硅半导体装置的制造方法中,使用相对于(0001)面或(000-1)具有偏轴角的衬底(1),将沟槽(6)从源区(4)的表面形成到将基区(3)贯通并到达漂移层(2)的深度以使沟槽(6)的侧壁面朝向(11-20)面或(1-100)面,在上述沟槽(6)的形成后不进行牺牲氧化,形成栅氧化膜(7)。
-
公开(公告)号:CN102569367B
公开(公告)日:2015-01-28
申请号:CN201110435840.7
申请日:2011-12-22
IPC: H01L29/423 , H01L29/78 , H01L21/33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29/7813 , H01L29/045 , H01L29/1608 , H01L29/4236 , H01L29/42368 , H01L29/66068 , H01L29/7397
Abstract: 一种SiC半导体器件包括衬底(1)、漂移层(2)、基极区(3)、源极区(4)、沟槽(6)、栅极氧化物膜(7)、栅电极(8)、源电极(9)和漏电极(11)。衬底(1)以Si面作为主表面。源极区(4)具有Si面。从所述源极区(4)的表面到比所述基极区(3)更深的部分提供沟槽(6),所述沟槽(6)在一个方向上沿纵向延伸并具有Si面底部。所述沟槽(6)至少在与所述基极区(3)接触的部分具有倒锥形形状,该倒锥形形状在入口部分的宽度比底部更小。
-
公开(公告)号:CN102386100B
公开(公告)日:2014-07-09
申请号:CN201110259637.9
申请日:2011-08-30
IPC: H01L21/336 , H01L21/28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29/7813 , H01L21/30604 , H01L21/3065 , H01L29/1608 , H01L29/4236 , H01L29/66068
Abstract: 一种制造半导体器件的方法,包括:在衬底(1)上形成漂移层(2);在漂移层(2)上形成基极层(3);形成沟槽(6)以穿透所述基极层(3),并到达所述漂移层(2);修圆沟槽(6)的肩部角落和底部角落;利用有机膜(21)覆盖所述沟槽(6)的内壁;向基极层(3)的表面部分注入杂质;通过激活所注入的杂质来形成源极区(4);以及在形成所述源极区(4)之后去除所述有机膜(21)。衬底(1)、漂移层(2)、基极层(3)和源极区(4)由碳化硅制成,在沟槽(6)被有机膜(21)覆盖的情况下执行杂质的注入和激活。
-
公开(公告)号:CN102629625A
公开(公告)日:2012-08-08
申请号:CN201210009800.0
申请日:2012-01-1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21/0475 , H01L29/045 , H01L29/24 , H01L29/42356 , H01L29/66068
Abstract: 一种碳化硅半导体器件包括碳化硅半导体衬底(1)和沟槽(2)。所述碳化硅半导体衬底(1)具有相对于(0001)平面或(000-1)平面的偏移角并且具有沿 方向的偏移方向。所述沟槽(2)从所述碳化硅半导体衬底(1)的表面开始设置。所述沟槽(2)沿相对于偏移方向的内角为30度或-30度的方向延伸。
-
公开(公告)号:CN102569367A
公开(公告)日:2012-07-11
申请号:CN201110435840.7
申请日:2011-12-22
IPC: H01L29/423 , H01L29/78 , H01L21/33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29/7813 , H01L29/045 , H01L29/1608 , H01L29/4236 , H01L29/42368 , H01L29/66068 , H01L29/7397
Abstract: 一种SiC半导体器件包括衬底(1)、漂移层(2)、基极区(3)、源极区(4)、沟槽(6)、栅极氧化物膜(7)、栅电极(8)、源电极(9)和漏电极(11)。衬底(1)以Si面作为主表面。源极区(4)具有Si面。从所述源极区(4)的表面到比所述基极区(3)更深的部分提供沟槽(6),所述沟槽(6)在一个方向上沿纵向延伸并具有Si面底部。所述沟槽(6)至少在与所述基极区(3)接触的部分具有倒锥形形状,该倒锥形形状在入口部分的宽度比底部更小。
-
公开(公告)号:CN117296158A
公开(公告)日:2023-12-26
申请号:CN202280034057.6
申请日:2022-03-24
Applicant: 株式会社电装
IPC: H01L29/78
Abstract: 在有源区域(1a)和非有源区域(1b)中的有源区域侧,在第1深层(14)及第1电流分散层(13)与基极区域(18)之间,具备具有与基极区域相连并且与第1深层相连、在与沟槽(21)的长度方向相同的方向上延伸设置的排列有多个线的第2条状部(171)的第2深层(17)。此外,具备形成在第1电流分散层与基极区域之间并且配置在构成第2条状部的多个线之间的第2电流分散层(15)。并且,第1深层中包含的构成第1条状部(141)的各线包括与框状部(142)相连的顶端部(141a)和比顶端部靠内侧的内侧部(141b),顶端部的宽度为内侧部的宽度以上。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