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4884333B
公开(公告)日:2017-06-30
申请号:CN201380067795.1
申请日:2013-12-26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B62D5/04 , B62D6/00 , F16D41/06 , F16D41/08 , B62D101/00 , B62D111/00 , B62D113/00 , B62D119/00 , B62D137/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2D5/0487 , B62D5/001 , B62D5/003 , B62D5/046 , B62D5/0484 , F16D41/06 , F16D41/08
Abstract: 车辆用转向装置(101)具备:转舵装置(3),其具有电特性相互共同地设定的转舵用的第一电动机(332)及第二电动机(342),且根据方向盘(1)的操作而对转向车轮(30a、30b)进行转舵;第一电流传感器(332A),其检测流过第一电动机(332)的第一电流值;第二电流传感器(342A),其检测流过第二电动机(342)的第二电流值;以及异常诊断部(79a、79b、79c)。异常诊断部(79a、79b、79c)在由第一及第二电流传感器(332A、342A)分别检测出的第一及第二电流值的偏差超过规定的阈值的情况下,作出转舵装置(3)发生异常的意旨的诊断。例如,在检测流过转舵用电动机(332、342)的电流的大小的电流检测部(332A、342A)发生某些异常的情况下,迅速地进行异常发生的诊断。
-
公开(公告)号:CN103930693A
公开(公告)日:2014-07-16
申请号:CN201280056687.X
申请日:2012-10-05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H1/203 , B62D5/0409 , B62D5/0421 , F16H1/16 , F16H55/06 , F16H55/0853 , F16H55/22 , F16H2055/065 , Y10T74/1879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蜗轮蜗杆副机构。蜗轮蜗杆副机构(44)由与电动马达连结的蜗杆(70)和与该蜗杆啮合的蜗轮(80)构成。蜗轮(80)中,至少齿面(81a)由树脂材料构成。在该齿面(81a)上,基于随着蜗杆(70)的旋转而与蜗杆(70)的齿(71)接触的接触点的轨迹的、啮合凹部(81dr)与齿面一并仅通过使用了金属模具(100)的注塑成形来形成。啮合凹部(81dr)与同蜗杆(70)的齿(71)的最凸部接触的接触点的轨迹对应地具有在蜗轮的齿面的齿向上最为凹陷的多个点(P1a~P9a)。连结该多个点的线(Loa)与蜗轮(80)的齿面(81a)的齿宽中心线(Ct)交叉。
-
公开(公告)号:CN102893057A
公开(公告)日:2013-01-23
申请号:CN201180024090.2
申请日:2011-08-03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H1/16 , B62D5/0409 , B62D5/0421 , F16H55/06 , F16H55/24 , F16H2055/065
Abstract: 提供一种蜗轮蜗杆副机构及使用其的电动动力转向装置,蜗轮蜗杆副机构(44)由蜗杆(80)、转矩传递用蜗轮(90)和辅助蜗轮(100)构成。该辅助蜗轮位于该转矩传递用蜗轮的旋转中心线(CL),并且重合于该转矩传递用蜗轮,并被定位部(110)定位。该定位部包括定位承受部(111)以及可嵌入该定位承受部的定位凸部(112)。该定位承受部形成于该辅助蜗轮和该转矩传递用蜗轮的任一方,该定位凸部形成于任另一方。
-
公开(公告)号:CN102027670A
公开(公告)日:2011-04-20
申请号:CN200980117560.2
申请日:2009-05-28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H02P6/12 , B62D5/04 , B62D5/30 , B62D6/00 , H02P21/00 , H02P27/04 , B62D101/00 , B62D119/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2D5/0484 , B62D5/046 , B62D5/049 , H02P6/185 , H02P29/03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动机的控制装置及电动转向装置,所述电动机的控制装置具备:旋转角检测机构,其检测电动机的旋转角并输出旋转角信号;异常检测机构,其检测所述旋转角检测机构有无异常;旋转角推定机构,其推定所述电动机的所述旋转角并输出推定旋转角信号;驱动控制机构,其在所述异常检测机构没有检测到所述旋转角检测机构异常时,根据从所述旋转角检测机构输出的所述旋转角信号对所述电动机进行驱动控制,在所述异常检测机构检测到所述旋转角检测机构异常时,根据从所述旋转角推定机构输出的所述推定旋转角信号对所述电动机进行驱动控制。
-
公开(公告)号:CN101428639A
公开(公告)日:2009-05-13
申请号:CN200810170478.3
申请日:2008-11-06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B62D5/04 , B62D6/00 , B62D5/22 , B62D101/00 , B62D113/00 , B62D119/00
Abstract: 一种电动动力转向装置,其具备:操作件;至少对应于由来自所述操作件的输入产生的操纵转矩,产生辅助转矩的电动机;具备小齿轮轴的前轮的动力转向系,将该辅助转矩向所述前轮的动力转向系传递,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操作件和小齿轮轴之间设置有形成所述操作件的动作终端的旋转终端机构。
-
公开(公告)号:CN100384673C
公开(公告)日:2008-04-30
申请号:CN200410033858.4
申请日:2004-04-15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2D5/0409 , F16H55/24 , Y10T74/19623 , Y10T74/19828
Abstract: 一种蜗轮机构,它包括主动蜗杆、与主动蜗杆啮合并用来从主动蜗杆将扭矩转递给负载端的扭矩传递蜗轮、和辅助蜗轮。将辅助蜗轮的节径设定为大于扭矩传递蜗轮的节径。因此,可以通过辅助蜗轮以与扭矩传递蜗轮不同的啮合相位与蜗杆啮合来消除不期望有的齿隙。该涡轮机构还包括弹性部件,用来相对于扭矩传递蜗轮弹性推动辅助蜗轮,在扭矩传递蜗轮和辅助蜗轮与蜗杆啮合的位置处,蜗杆的齿在其相对表面处保持在扭矩传递蜗轮的齿和辅助蜗轮的齿之间,弹性部件沿着使蜗杆的齿保持在这些齿之间的方向弹性推动辅助蜗轮,在辅助蜗轮与蜗杆啮合时所限定的蜗杆的节径小于在扭矩传递蜗轮与蜗杆啮合时所限定的蜗杆的节径。
-
公开(公告)号:CN1537773A
公开(公告)日:2004-10-20
申请号:CN200410033858.4
申请日:2004-04-15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2D5/0409 , F16H55/24 , Y10T74/19623 , Y10T74/19828
Abstract: 一种蜗轮机构(44;44A),它包括蜗杆(47)、扭矩传递蜗轮(48)和辅助蜗轮(49)。为了确保扭矩传递蜗轮具有足够的齿宽,将辅助蜗轮的节径(D2)设定为大于扭矩传递蜗轮的节径(D1)。因此,可以通过辅助蜗轮以与扭矩传递蜗轮不同的啮合相位与蜗杆啮合来消除不期望有的齿隙。
-
公开(公告)号:CN104684790A
公开(公告)日:2015-06-03
申请号:CN201380051589.1
申请日:2013-09-20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2D5/0463 , B62D6/10 , G01L3/102 , G01L5/221
Abstract: 转向柱助力式的电动动力转向装置(10)具备:转向轴(22);磁致伸缩式转矩传感器(80),其检测在转向轴(22)上产生的转矩;以及轴承(64、65),其将转向轴(22)支承为旋转自如。磁致伸缩式转矩传感器(80)包括:磁致伸缩膜(81),其设置在转向轴(22)的外周面上;和检测部(83),其与该磁致伸缩膜(81)对置设置来检测导磁率变化。轴承(64、65)在转向轴(22)的轴向上以夹着检测部(83)的方式安装于两个部位。
-
公开(公告)号:CN102666252A
公开(公告)日:2012-09-12
申请号:CN201080058118.X
申请日:2010-09-24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2D3/12
Abstract: 提供一种碰撞吸收能高的齿轮齿条式转向机构的碰撞缓冲装置。齿轮齿条式转向装置(10)的碰撞缓冲装置(1)的特征在于,具备:齿条轴(11);齿条外壳(12);设于齿条轴的端部的限位部(20);设于齿条外壳,通过与限位部(20)抵接而设定齿条轴的行程末端位置的限位止动部(40);设于齿条轴上的台阶部(19);设于齿条外壳的扩径部(41)的底壁部(42);呈筒状外装于齿条轴,且在限位部(20)与限位止动部(40)接近时,被台阶部和底壁部沿轴线(A)方向按压的弹性构件(30),弹性构件(30)在其外周面(30A)及内周面(30B)的两个面上具有沿周向延伸设置的槽部(31、32)。
-
公开(公告)号:CN102597571A
公开(公告)日:2012-07-18
申请号:CN201080050271.8
申请日:2010-10-20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H55/06 , B62D5/0409 , F16H55/22 , F16H2055/065
Abstract: 提供一种能够降低树脂制的齿轮形成部的残余应力,还能小型化的蜗轮。本发明是具有具备轴支部的金属制的芯骨部(30)和在该芯骨部(30)的外周形成的树脂制的齿轮形成部(20)的蜗轮(3)的发明。在该蜗轮(3)中,芯骨部(30)具备:划定所述轴支部的轮毂部(31);从该轮毂部(31)的外周面向半径方向外侧延伸设置的中间部(32);在该中间部(32)的半径方向外侧结合,与轮毂部(31)同心设置并模制成形所述齿轮形成部的筒状的圆筒部(33)。而且,在圆筒部(33)上形成有在径向贯通的贯通孔(34)或缺口(36)。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