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
    11.
    发明公开
    车辆 无效

    公开(公告)号:CN105848941A

    公开(公告)日:2016-08-10

    申请号:CN201480070904.X

    申请日:2014-12-1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J5/105 B60J1/18 B60J5/101

    Abstract: 在车辆(10)上,在车身(25)的后表面且在车宽方向范围内配置有后部窗面板(78)。后部窗面板(78)的下边(78d)由如下部分构成:从驾驶席侧的端部朝向车宽中心(C2)大致水平地延伸的驾驶席侧水平部(81a)、从车宽中心(C2)朝向其他座席侧的端部以下降坡度延伸的倾斜缘(81b)、和从该倾斜缘(81b)的下端延伸至其他座席侧的端部的其他座席侧水平部(81c)。关于后部窗面板(78)的下边(78d),在从后方观察车辆(10)时,配置在驾驶席(15)的侧方的其他座席侧的下边与驾驶席侧的下边相比向下方偏置。

    车身结构
    1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5539098A

    公开(公告)日:2016-05-04

    申请号:CN201510673329.9

    申请日:2015-10-16

    Inventor: 山口友树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防止车门的外面板与铰链之间的干涉、且能够良好地确保外观性的车身结构。车身结构(10)在门主体(16)上经由下车门铰链(25)转动自如地设有副车门(30),门主体(16)的外表面通过下门外表部件(19)形成。副车门(30)的下外面板(39)的铰链侧端部(39a)与下车门铰链(25)的转动中心(79)相比位于车门内侧。副车门(30)的外表面通过树脂制的外观部件(41)形成。外观部件(41)和下门外表部件(19)隔着下间隔部(83)而隔开间隔。外观部件(41)的外观延长部(85)从铰链侧端部(41b)向下门外表部件(19)的方向且向车内(28)方向延长。

    车辆用按钮开关
    13.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3681048B

    公开(公告)日:2016-02-10

    申请号:CN201310380539.X

    申请日:2013-08-2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用按钮开关,在固定于车体或盖的壳体,设置有引导按钮直线移动的引导部,并且支撑有响应按钮的按压操作而使开关状态发生变化的开关,可通过能够避免部件数量的增加以及结构的复杂化的密封结构来保护开关。壳体(20)包括:第1壳体部件(23)、固定于第1壳体部件的第2壳体部件(24)、以及周缘部全周夹持在第1以及第2壳体部件之间的弹性部件(25),按钮(21)与弹性部件的中央部连接,收纳于在第1壳体部件以及弹性部件之间形成的收纳室(35)内的开关(22)支撑在第1壳体部件,与弹性部件(25)的中央部伴随按钮(21)的按压操作而弯曲相对应,开关(22)使开关状态发生变化。

    车身前部结构
    1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1824263A

    公开(公告)日:2020-10-27

    申请号:CN202010249906.2

    申请日:2020-04-01

    Abstract: 提供一种使驾驶员的视野更为良好的车身前部结构。所述车身前部结构具备:前挡风玻璃;辅助玻璃,其比前挡风玻璃靠车身的车宽方向上的外侧设置;前柱,其具有前柱上部和纵挡条,其中,所述前柱上部设置在车身的顶部与上梁之间,用于形成与上梁发生前面碰撞时的载荷路径,所述纵挡条比前柱上部靠前方设置,用于对前挡风玻璃的端部及辅助玻璃的端部分别进行支承;以及装饰物,其从车室外覆盖纵挡条。

    带尾门的车辆
    1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6042861A

    公开(公告)日:2016-10-26

    申请号:CN201610237658.3

    申请日:2016-04-1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J5/10 B60J5/107 B60J5/10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既确保了铰链的高安装刚性、又提高了防范性的带尾门的车辆。带尾门的车辆(10)具有经由铰链(22)而以能够摆动的方式支承的尾门(30)、和在车身(11)的后端沿上下延伸的支柱(21)。当俯视观察车身(11)时,铰链(22)的一部分与支柱(21)重叠,并且铰链的固定部(50)通过第1紧固部(60)而安装于顶棚部(16)。第1紧固部(60)构成为包括:第1螺合部件(61),其固定于固定部(50)的上表面;以及第1被螺合部件(62),其相对于上述第1螺合部件(61)从车室侧螺合、且与顶棚部(16)一起将固定部(50)夹入,并且当俯视观察车身(11)时,第1紧固部相对于支柱(21)偏置。

    带尾门的车身结构
    1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5539099A

    公开(公告)日:2016-05-04

    申请号:CN201510673338.8

    申请日:2015-10-1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J5/103 B60J5/101 B60J5/105 B60J5/10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在打开副车门的状态下能够供乘员顺畅地乘降、且能够供行李顺畅地取放的带尾门的车身结构。带尾门的车身结构(10)具有:设在车辆(11)的后部(11a)的后部开口(13);和对后部开口(13)进行开闭的尾门(15)。而且,车身结构(10)具有:设在尾门(15)上的副车门开口(35);和对副车门开口(35)进行开闭的副车门(40)。而且,将后下缘部(16)的上表面(踏板前上表面(62))与车门下缘部(36)的上表面(踏板上表面(88))配置在大致同一平面上。

    带尾门的车身构造
    17.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5539097A

    公开(公告)日:2016-05-04

    申请号:CN201510673309.1

    申请日:2015-10-16

    Inventor: 山口友树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J5/1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带尾门的车身构造,尾门因碰撞载荷发生变形的情况下,能够防止变形的尾门与闩锁装置发生干涉。带尾门的车身构造(10)具有:对后部开口进行开闭(13)的尾门(15);设在尾门(15)上的闩眼(19);和与闩眼(19)卡合的闩锁装置(18)。另外,在车辆(11)的后部(11a)具有闭合截面状的后下车架(47),其形成后下缘部(16)且沿车宽方向连续地延伸。而且,后下车架(47)的车架后端部(47b)设在尾门(15)的车辆前方,在闩锁装置(18)与后下车架(47)的车架后端部(47b)相比设在车辆前方。

    车辆
    18.
    发明公开
    车辆 无效

    公开(公告)号:CN105142947A

    公开(公告)日:2015-12-09

    申请号:CN201480022892.3

    申请日:2014-04-22

    Abstract: 车辆(10)的构成包括:在车身(11)后表面的整体范围内形成的后部开口(30);尾门(40),其以对该后部开口(30)进行开闭的方式能够上下摆动地安装在车身(11)上;乘降用开口(50),其形成于该尾门(40)的车宽方向的一部分,且用于供乘员乘降;和车门(60),其能够对该乘降用开口(50)进行开闭,且安装在尾门(40)上。在车门(60)上安装有将车门(60)维持为封闭状态的车门闩(61),在车门(60)的车内侧的面上,设有能够解除车门闩(61)的解除操作机构(63)。

    车辆用按钮开关
    1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3681048A

    公开(公告)日:2014-03-26

    申请号:CN201310380539.X

    申请日:2013-08-2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用按钮开关,在固定于车体或盖的壳体,设置有引导按钮直线移动的引导部,并且支撑有响应按钮的按压操作而使开关状态发生变化的开关,可通过能够避免部件数量的增加以及结构的复杂化的密封结构来保护开关。壳体(20)包括:第1壳体部件(23)、固定于第1壳体部件的第2壳体部件(24)、以及周缘部全周夹持在第1以及第2壳体部件之间的弹性部件(25),按钮(21)与弹性部件的中央部连接,收纳于在第1壳体部件以及弹性部件之间形成的收纳室(35)内的开关(22)支撑在第1壳体部件,与弹性部件(25)的中央部伴随按钮(21)的按压操作而弯曲相对应,开关(22)使开关状态发生变化。

    车身前部结构
    20.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1824263B

    公开(公告)日:2022-12-23

    申请号:CN202010249906.2

    申请日:2020-04-01

    Abstract: 提供一种使驾驶员的视野更为良好的车身前部结构。所述车身前部结构具备:前挡风玻璃;辅助玻璃,其比前挡风玻璃靠车身的车宽方向上的外侧设置;前柱,其具有前柱上部和纵挡条,其中,所述前柱上部设置在车身的顶部与上梁之间,用于形成与上梁发生前面碰撞时的载荷路径,所述纵挡条比前柱上部靠前方设置,用于对前挡风玻璃的端部及辅助玻璃的端部分别进行支承;以及装饰物,其从车室外覆盖纵挡条。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