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组
    11.
    发明公开
    电池组 审中-实审

    公开(公告)号:CN118738718A

    公开(公告)日:2024-10-01

    申请号:CN202410225545.6

    申请日:2024-02-28

    Abstract: 能适当保护蓄电池免受侧面碰撞等来自车辆横向的冲击的电池组。蓄电池壳体的侧框架具有纵肋、相对于纵肋设置于蓄电池侧的保护区域、以及设置于相反的一侧的变形区域。变形区域具有:第一板状部,具有第二弯曲部(51e),且与纵肋的第一连接部(50a)连接;第二板状部,具有从上下方向观察时设置于与第二弯曲部(51e)相同位置的下弯曲部(52c),且与纵肋的第二连接部(50b)连接;第三板状部,与第二弯曲部(51e)及纵肋的第三连接部(50c)连结,且位于第一连接部(50a)与第二连接部(50b)之间。第一连接部(50a)与第三连接部(50c)之间的长度比第二连接部(50b)与第三连接部(50c)之间的长度短。

    电池组
    12.
    发明公开
    电池组 审中-实审

    公开(公告)号:CN118693443A

    公开(公告)日:2024-09-24

    申请号:CN202410223549.0

    申请日:2024-02-2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实现轻量化,并且能够保护蓄电池免受由车辆的碰撞引起的负载输入的影响的电池组。电池组(1)具备蓄电池(10)和蓄电池壳体(20),并搭载于车辆(V)。蓄电池壳体(20)具备:基板(30),其载置有蓄电池(10);框架部件(40),其与基板(30)的外缘部接合;以及罩(50),其覆盖蓄电池(10),并经由密封部件(60)安装于框架部件(40)。框架部件(40)具有:保护区域(R1),其位于比密封部件(60)更靠内侧的位置;以及变形区域(R2),其位于比密封部件(60)更靠外侧的位置。基板(30)在保护区域(R1)中与框架部件(40)接合,并且在截面中观察到的末端部至少延伸设置至变形区域(R2)。

    电池支承结构
    1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4571974A

    公开(公告)日:2022-06-03

    申请号:CN202011371516.9

    申请日:2020-11-3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池支承结构,在面板上配置电池的电池搭载结构中,抑制面板的前后方向及左右方向上的复合变形而引起的电池的机械耐久性的降低。电池支承结构具有:大致矩形的面板(66),其固定在车体(12)的地板面板(34)的下侧,载置电池(62);梁(86),其固定于面板(66),在电池(62)的下方沿前后方向延伸,从下方支承电池(62);以及上部横梁(92),其固定于面板(62),在电池(62)的上方沿左右方向延伸,电池(62)固定在上部横梁(92)与梁(96)之间。

    车身结构
    1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4537535A

    公开(公告)日:2022-05-27

    申请号:CN202111219267.6

    申请日:2021-10-2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车身大型化或车身重量增加的车身结构。本发明的车身结构包括:第二地板横梁(45)、第三地板横梁(46),车宽方向的一端连接于侧梁(31);电池(85),被配置在第二地板横梁(45)、第三地板横梁(46)的下方;电池壳体(81),车宽方向的一端经由右侧框架(103)或左侧框架(104)而连结,且收纳电池(85);横梁弯曲部(45i、46i),形成于第二地板横梁(45)、第三地板横梁(46);以及框架弯曲部(103g、104g),形成于右侧框架(103)或左侧框架(104),横梁弯曲部(45i、46i)与框架弯曲部(103g、104g)在上下方向上排列配置。

    车身下部结构
    15.
    发明公开
    车身下部结构 审中-实审

    公开(公告)号:CN114516369A

    公开(公告)日:2022-05-20

    申请号:CN202111219306.2

    申请日:2021-10-2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对于电缆线的连接部无需利用特别的盖进行覆盖便可抑制浸水的车身下部结构。车身下部构造(11)包括包裹驱动电池(70)的电池组(20)。电池组(20)包括托盘(21)以及盖构件(23),所述盖构件(23)隔着使电池组(20)的内部成为液密状态的密封构件(22)安装于托盘(21)的上表面。在较密封构件(22)更靠上方处,配置有作为电缆线的连接部的电池端子(81)、高电压接线盒(82)、控制装置(83)以及开关(84)。

    车身结构
    16.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0155181B

    公开(公告)日:2021-09-14

    申请号:CN201910110247.1

    申请日:2019-02-1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身结构。除了共同形成封闭的截面结构(23)的外板(21)和内板(22)之外,车身结构的每个侧梁还均包括:第一加强件(25),该第一加强件沿前后方向延伸并插设在外板和内板之间并且其下边缘连结到外板和内板的下边缘;第二加强件(26),该第二加强件形成为沿前后方向延伸并具有面向内侧方向的开放侧的通道构件,第二加强件具有附接到第一加强件的外侧的上边缘和下边缘;以及第三加强件(27),该第三加强件在前后方向和横向方向上延伸以具有连结到第一加强件的外侧边缘和连结到内板的内侧边缘。

    车身构造
    17.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9383259B

    公开(公告)日:2021-07-27

    申请号:CN201810864551.0

    申请日:2018-08-0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在抑制重量增加的同时保护车辆用电池的车身构造。本发明的车身构造包括:凹部(1a),其形成在车辆的货厢的后部底板(1);驱动用电力供给装置(10),其供给使车辆驱动的电力;以及辅机用电力供给装置(20),其向搭载于车辆的辅机供给电力,辅机用电力供给装置(20)通过固定于在凹部(1a)中形成的底座部而构成为辅机用电力供给装置构造体,驱动用电力供给装置(10)在凹部(1a)内与辅机用电力供给装置(20)在车宽方向上排列配置,并且,辅机用电力供给装置构造体的后端部与驱动用电力供给装置(10)的后端部(10a)相比位于车辆前后方向的后侧。

    滑动门车的车体下部结构
    18.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9278873B

    公开(公告)日:2021-04-09

    申请号:CN201810788555.5

    申请日:2018-07-18

    Abstract: 提供一种滑动门车的车体下部结构,能够降低施加到动力用二次电池上的碰撞载荷。滑动门车的车体下部结构(1)具有:侧边梁(10),其具有大致筒形状,沿着后排座席侧乘降口(Ve1)(车辆开口部)的下缘并沿着车辆前后方向延伸;下侧门套部件(21)(门套),其沿着侧边梁(10)而配置在地板(Ve2)之下;电池箱(30),其在车辆宽度方向上与下侧门套部件(21)(门套)相邻,并配置在地板(Ve2)之下;以及侧边梁加强件(13),其配置在侧边梁(10)的筒形状内部且下侧门套部件(21)(门套)的下方,在该滑动门车的车体下部结构(1)中,侧边梁加强件(13)的至少一部分被配置为比下侧门套部件(21)(门套)向车辆宽度方向外侧探出。

    车身的下部构造
    19.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8454370B

    公开(公告)日:2020-11-03

    申请号:CN201810124047.7

    申请日:2018-02-0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使输入到下纵梁的碰撞荷载高效地向车身的宽度方向内侧传递的车身的下部构造。本发明的车身的下部构造(下纵梁构造体C1)的特征在于,加强件(41)的形成在内侧加强件(43)侧的第1侧面(44a)与加强件(41)的形成在外侧加强件(42)侧的第2侧面(45a)相比相对地向上方位移,电池组(51)支承于下纵梁(11)的下表面。

    车身前部结构
    20.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5730509B

    公开(公告)日:2018-06-12

    申请号:CN201510742626.4

    申请日:2015-11-0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2D21/152 B62D25/08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零部件数量较少却具有较好的冲击吸收性能的车身。一种车身(10),其由左右的前部侧骨架(30、30)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且动力单元(19)配置于这些前部侧骨架(30、30)之间而成。左右的前部侧骨架(30、30)通过配置于车宽中心侧的内侧骨架(40、40)和重叠于该内侧骨架(40、40)的车外侧的外侧骨架(50、50)形成为矩形封闭截面。外侧骨架(50、50)的前部由三角形部(53、53)构成,该三角形部(53、53)呈从前方向后方宽度变窄的大致三角形。在前部侧骨架(30、30)中的比三角形部(53、53)更靠近后方的位置形成有安装紧固部(31、31)。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