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349780A
公开(公告)日:2024-07-16
申请号:CN202410455870.1
申请日:2024-04-16
Applicant: 山东省交通规划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IPC: G06F17/18 , G06F16/2458 , G06Q10/04 , G06Q10/20 , G06Q50/2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多源交通数据溯源的累计当量轴次确定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利用高速公路主线门架、收费站、动态称重设备等多种渠道通过车辆溯源分析方法获取路面设计车型数量、轴型组成、轴载谱等多源交通数据,进而确定高速公路所有路段各车道准确的累计当量轴次。为实现以上方法,本发明提供对应的系统模块组成,以及运行该系统所需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与计算机设备。本发明的累计当量轴次确定方法及系统可为路面性能预测与养护方案决策提供准确的交通参数,辅助养护精细化管理水平提升。
-
公开(公告)号:CN116879154A
公开(公告)日:2023-10-13
申请号:CN202310840837.6
申请日:2023-07-10
Applicant: 山东高速集团有限公司创新研究院 , 山东省交通规划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沥青混合料表面抗滑及噪声性能室内测试设备及使用方法,涉及道路表面功能测试技术领域。包括总体支撑结构、托举承载系统和试件装载平台,所述试件装载平台安装于总体支撑结构上且可相对总体支撑结构上下移动,所述托举承载系统设置于总体支撑结构内部,用于驱动试件装载平台上下移动;所述试件装载平台包括试件环道,所述试件环道内设置有沥青混合料试件,所述沥青混合料试件上方设置有车轮,当所述托举承载系统驱动试件装载平台向上移动时,所述车轮与试件环道内的沥青混合料试件滚动接触。本发明测试速度高,检测效率高,整个测试设备结构巧妙,操作简单,便捷高效,能够为相关混合料的测试、设计和研究工作提供技术支撑。
-
公开(公告)号:CN113255524B
公开(公告)日:2022-08-16
申请号:CN202110583167.5
申请日:2021-05-27
Applicant: 山东省交通规划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YOLO v4的路面信息识别方法及系统,使用训练集对基于YOLO v4的路面信息识别模型进行训练,所述基于YOLO v4的路面信息识别模型采用DenseNet网络作为基础网络,所述DenseNet网络中的每个Dense Block连接注意力模型;网络输入滤波器采用5*5的卷积核,对输入的图像进行降维;网络的激活函数为R‑Relu函数;在Dense Block之间嵌入FPN网络;并采用soft‑NMS算法对路面信息设定阈值参数;使用训练好的路面信息识别模型识别出待识别图片或者视频中的路面信息,相比原YOLO v4,识别准确率更高、检测速度更快,也改善了小目标路面信息的检测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09489268A
公开(公告)日:2019-03-19
申请号:CN201811541097.1
申请日:2018-12-17
Applicant: 山东省交通规划设计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太阳能光热转化和光电转化的集热储热装置,包括太阳能集热器、太阳能光伏板、储热器、泵送装置、热量传输导管和导热线圈,所述太阳能集热器通过所述热量传输导管与所述泵送装置相连,形成光热转化回路;所述泵送装置设置于所述储热器内部,所述储热器的壁面为双层结构,所述导热线圈设于所述储热器底部,与所述蓄电池连接,所述蓄电池与太阳能光伏板相连,形成光电转化回路;利用所述太阳能集热器高效率的光热转化实现将太阳能转化为热能并储存于所述储热器中。由所述热量传输导管在储热器内部实现热交换,在螺旋传输导管的合理螺旋角下利用导热介质自重实现液体流动换热,可减少泵送装置的能量消耗。利用涡流加热原理对储热器进行加热,增加了热效率,加速了储热材料温度的提升。
-
公开(公告)号:CN119624238A
公开(公告)日:2025-03-14
申请号:CN202411726237.8
申请日:2024-11-28
Applicant: 山东省交通规划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IPC: G06Q10/0639 , G06F18/214 , G06F18/2415 , G06N3/0442 , G06Q10/063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客制化路面预防性养护决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采用贝叶斯优化卷积神经网络算法建立PSSI预估模型,利用抽检机制确定结构性能检测路段,得到检测路段的路面检测数据;步骤二、对路面检测数据预处理,剔除异常值;步骤三、基于养护前后的路面使用性能指标变化情况,建立养护效益评价模型,对预防性养护措施的养护效益进行评价;步骤四、基于客制化养护效益评价模型进行路面养护决策。
-
公开(公告)号:CN115506192B
公开(公告)日:2024-04-09
申请号:CN202211165753.9
申请日:2022-09-23
Applicant: 山东高速集团有限公司创新研究院 , 山东省交通规划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长安大学
Inventor: 穆明浩 , 毕玉峰 , 蒋应军 , 丁婷婷 , 钱成多 , 易勇 , 于得水 , 王峥 , 田甜 , 庄伟 , 刘新强 , 纪小平 , 陈赛 , 毕海崧 , 丁智勇 , 孙建秀 , 王卓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超大粒径长寿命沥青路面结构及构建方法,涉及路面工程技术领域,针对目前路面结构寿命短、全厚式长寿命路面结构方案工程造价较高的问题,利用超大粒径沥青混合料作为基层构建长寿命路面结构,在有效控制建设成本的前提下实现路面设计使用寿命达到30~50年,使用期内不发生结构性损坏,仅需定期对路表面进行铣刨、罩面修复,保证了路面使用寿命并有效降低了工程造价。
-
公开(公告)号:CN116065439A
公开(公告)日:2023-05-05
申请号:CN202211621314.4
申请日:2022-12-16
Applicant: 山东省交通规划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山东省交通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全过程防治沥青路面疲劳开裂的方法,属于道路工程技术领域,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如何提升沥青路面的抗疲开裂能力,延长沥青路面的疲劳寿命,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该方法步骤具体如下:S1、设计阶段:根据交通参数、路基土质、顶面当量回弹模量、湿度、温度及其他影响因素进行初拟路面结构组合及各结构层厚度,并根据载荷和温度的复杂应力响应进行抗疲劳开裂设计;S2、施工阶段:施工时,严格把控施工材料质量,并采用多种措施来提升路面抗疲劳能力;S3、养护阶段:根据疲劳寿命预估模型和长期疲劳性能检测科学合理的进行预防性养护。
-
公开(公告)号:CN115506192A
公开(公告)日:2022-12-23
申请号:CN202211165753.9
申请日:2022-09-23
Applicant: 山东高速集团有限公司创新研究院 , 山东省交通规划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长安大学
Inventor: 穆明浩 , 毕玉峰 , 蒋应军 , 丁婷婷 , 钱成多 , 易勇 , 于得水 , 王峥 , 田甜 , 庄伟 , 刘新强 , 纪小平 , 陈赛 , 毕海崧 , 丁智勇 , 孙建秀 , 王卓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超大粒径长寿命沥青路面结构及构建方法,涉及路面工程技术领域,针对目前路面结构寿命短、全厚式长寿命路面结构方案工程造价较高的问题,利用超大粒径沥青混合料作为基层构建长寿命路面结构,在有效控制建设成本的前提下实现路面设计使用寿命达到30~50年,使用期内不发生结构性损坏,仅需定期对路表面进行铣刨、罩面修复,保证了路面使用寿命并有效降低了工程造价。
-
公开(公告)号:CN209558691U
公开(公告)日:2019-10-29
申请号:CN201822118545.9
申请日:2018-12-17
Applicant: 山东省交通规划设计院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太阳能集热储热装置,包括太阳能集热器、太阳能光伏板、储热器、泵送装置、热量传输导管和导热线圈,所述太阳能集热器通过所述热量传输导管与所述泵送装置相连,形成光热转化回路;所述泵送装置设置于所述储热器内部,所述储热器的壁面为双层结构,所述导热线圈设于所述储热器底部,与所述蓄电池连接,所述蓄电池与太阳能光伏板相连,形成光电转化回路;利用所述太阳能集热器高效率的光热转化实现将太阳能转化为热能并储存于所述储热器中。由所述热量传输导管在储热器内部实现热交换,在螺旋传输导管的合理螺旋角下利用导热介质自重实现液体流动换热,可减少泵送装置的能量消耗。利用涡流加热原理对储热器进行加热,增加了热效率,加速了储热材料温度的提升。(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号:CN209355504U
公开(公告)日:2019-09-06
申请号:CN201822118427.8
申请日:2018-12-17
Applicant: 山东省交通规划设计院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桥面除冰雪的太阳能集热系统,包括太阳能集热器、支架、感应控制元件和热量传输导管,所述支架固定于桥面护栏外侧,设置有能够自动调整旋转角度的杆件,所述太阳能集热器布设于所述支架上,能够随着杆件的旋转而转动,以实现坡度调整,所述支架固定于所述护栏底部,所述热量传输导管一端连接太阳能集热器,另一端沿梁结构到延伸至设置在桥下的储热设备,所述太阳能集热器上设置有感应控制元件,通过感应光照角度控制所述杆件的角度。(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