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9797122A
公开(公告)日:2019-05-24
申请号:CN201910207335.3
申请日:2019-03-19
Applicant: 安徽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类生产L-茶氨酸的菌群及其应用,该菌群为从茶树无菌组织培养苗中分离到的茶树内生菌,属于罗丹诺杆菌科藤黄杆菌属(Rhodanobacteraceae Luteibacter sp.)。本发明的生产L-茶氨酸的菌群,为首次从茶树中分离的内生菌,在LB培养基上生长良好,28℃培养至对数生长期,向培养基中添加谷氨酰胺和乙胺后继续培养7天,实验组较对照组能够检测到L-茶氨酸的合成,且合成的茶氨酸能够快速分泌到胞外,分泌效率达90%以上,能够高效合成分泌茶氨酸。本发明的生产L-茶氨酸方法,以谷氨酰胺和乙胺为底物,操作方法简单,茶氨酸生产效率高,具有良好的工业化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9439596A
公开(公告)日:2019-03-08
申请号:CN201811545381.6
申请日:2018-12-17
Applicant: 安徽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类生产L-茶氨酸的菌群及其应用,该菌群为从茶树无菌组织培养苗中分离到的茶树内生菌,属于黄单胞菌科藤黄杆菌属。本发明的生产L-茶氨酸的菌群,为首次从茶树中分离的内生菌,在LB培养基上生长良好,28℃培养至对数生长期,向培养基中添加谷氨酰胺和乙胺后继续培养2-3天,实验组较对照组能够检测到L-茶氨酸的合成,且合成的茶氨酸能够快速分泌到胞外,分泌效率达90%以上,能够高效合成分泌茶氨酸。本发明的生产L-茶氨酸方法,以谷氨酰胺和乙胺为底物,操作方法简单,茶氨酸生产效率高,具有良好的工业化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9402028A
公开(公告)日:2019-03-01
申请号:CN201811545890.9
申请日:2018-12-17
Applicant: 安徽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株高产茶氨酸的茶树内生菌及其应用,该茶树内生菌分类命名为黄单胞菌科藤黄杆菌属(Xanthomonadaceae Luteibacter sp.)CsE7,保藏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藏编号为保藏号CCTCC NO:M 2018816,保藏地址为中国武汉武汉大学。本发明产L-茶氨酸的菌株,为首次从茶树中分离的产茶氨酸内生菌黄单胞菌科藤黄杆菌属CsE7。该菌株CsE7在添加了谷氨酰胺和乙胺的LB培养基上能够合成L-茶氨酸,且合成的茶氨酸能够快速分泌到胞外,分泌效率达90%以上,本发明利用该CsE7菌株以谷氨酰胺和乙胺为底物制备L-茶氨酸,操作方法简单,茶氨酸生产效率高,具有良好的工业化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9432880B
公开(公告)日:2025-04-29
申请号:CN202411704223.6
申请日:2024-11-26
Applicant: 安徽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基因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茶树乙胺氧化酶基因CsEAO及其应用,茶树乙胺氧化酶基因CsEAO的核苷酸序列如序列表中SEQ ID NO.1所示;茶树乙胺氧化酶基因CsEAO编码的蛋白的氨基酸序列如序列表中SEQ ID NO.2所示。CsEAO在茶树成熟叶片中高表达;烟草叶片中过表达CsEAO表达能够降低乙胺含量,表明CsEAO具有降解乙胺的功能;茶树叶片中瞬时沉默CsEAO表达能够显著提高乙胺和茶氨酸的含量,表明叶片中CsEAO的表达负调控茶氨酸的积累。本发明公开的乙胺氧化酶基因CsEAO,有助于解析茶树叶片茶氨酸积累的分子机理,将丰富人们对茶树茶氨酸的代谢机制的认识,为通过分子辅助育种手段培育出高茶氨酸茶树新品种提供了理论依据和靶标基因。
-
公开(公告)号:CN117898139A
公开(公告)日:2024-04-19
申请号:CN202410055614.3
申请日:2024-01-15
Applicant: 安徽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茶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外源喷施茶氨酸在提高黄化茶产量和品质中的应用。在春季新稍萌发前一个月,于田间分两次喷施不同浓度的茶氨酸溶液(0.025mM,0.1mM和1mM)(喷施清水作为对照)。结果显示,外源喷施茶氨酸处理促进了‘黄金芽’新稍的萌发和生长,提前了开采期,增加了鲜叶产量。将不同处理组的鲜叶按照绿茶加工工艺制成成品茶,对成品茶的滋味成分和香气成分进行检测。结果显示,外源喷施茶氨酸后的鲜叶制成的黄金芽绿茶,其茶汤鲜爽度增加,香气总量和香气品质均显著提高,干茶品质显著提升。
-
公开(公告)号:CN116162606B
公开(公告)日:2024-01-30
申请号:CN202211296830.4
申请日:2022-10-21
Applicant: 安徽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茶叶中茶氨酸含量调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CsGDH2.1在调控晚春季茶叶中茶氨酸积累中的应用,对晚春茶芽茶氨酸积累减少的调控机制进行研究,发现了CsGDH2.1催化茶树新梢线粒体中的谷氨酸的降解,减少细胞质中谷氨酸的积累,促进晚春季节茶叶中茶氨酸的降解。沉默CsGDH2.1显著提高茶叶中的茶氨酸含量。因此降低CsGDH2.1表达量,是提高晚春季茶叶中茶氨酸含量从而提高绿茶品质的重要的途径。
-
-
公开(公告)号:CN114606245B
公开(公告)日:2023-04-21
申请号:CN202210455505.1
申请日:2022-04-24
Applicant: 安徽农业大学
IPC: C12N15/29 , C07K14/415 , C12N15/81 , C12N1/19 , C12R1/64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茶树CsVAAT3基因及其应用,茶树CsVAAT3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如序列表中SEQ ID NO.1所示。茶树CsVAAT3基因编码的蛋白的氨基酸序列如序列表中SEQ IDNO.2所示。茶树CsVAAT3的表达模式与茶树根系氮素水平呈现显著正相关,CsVAAT3在茶树根中高表达,将该基因构建的pDR196‑CsVAAT3质粒转化到液泡氨基酸吸收缺陷型酵母菌株ypq2,能够恢复酵母突变体在高浓度茶氨酸培养基上的生长能力。该基因的克隆有助于解析茶树根系茶氨酸储存的分子机制,为培育高茶氨酸含量的茶树新品种提供了重要的靶标基因资源以及理论基础。
-
公开(公告)号:CN115589943A
公开(公告)日:2023-01-13
申请号:CN202210968459.5
申请日:2022-08-12
Applicant: 安徽农业大学(CN) , 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CN)
IPC: A01H4/0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植物组培领域,具体涉及茶树的离体再生的方法。以茶树茎段为起始外植体,建立了茶树茎段高效不定芽离体发生体系,以期为茶树的优质种苗规模化繁育、基因工程、基因编辑及种质资源保存等提供技术支持。
-
公开(公告)号:CN109913386A
公开(公告)日:2019-06-21
申请号:CN201910208436.2
申请日:2019-03-19
Applicant: 安徽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株高产茶氨酸的茶树内生菌及其应用,该茶树内生菌分类命名为罗丹诺杆菌科藤黄杆菌属(Rhodanobacteraceae Luteibacter sp.)CsE7,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藏编号为CCTCC NO:M 2018816,保藏地址为中国湖北省武汉市武汉大学。本发明产L-茶氨酸的菌株,为首次从茶树中分离的产茶氨酸内生菌罗丹诺杆菌科藤黄杆菌属CsE7。该菌株CsE7在添加了谷氨酰胺和乙胺的LB培养基上能够合成L-茶氨酸,且合成的茶氨酸能够快速分泌到胞外,分泌效率达90%以上,本发明利用该CsE7菌株以谷氨酰胺和乙胺为底物制备L-茶氨酸,操作方法简单,茶氨酸生产效率高,具有良好的工业化应用前景。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