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飞参数据驱动的飞行器结构寿命预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892639A

    公开(公告)日:2024-04-16

    申请号:CN202410295379.7

    申请日:2024-03-1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飞参数据驱动的飞行器结构寿命预测方法,属于飞行器结构健康监测及管理领域,步骤:1)采集飞行器飞参数据和结构关键部位应变数据构建数据集;2)对原始数据进行处理;3)自动提取关键部位应变的相关飞参及特征;4)基于集成深度学习模型建立相关飞参及特征到关键部位应变的高精度映射模型;5)将实时采集的飞参输入映射模型预测关键部位应变历程,利用疲劳寿命评估方法和损伤累积理论,预测结构剩余寿命。本发明自动化智能化程度高;以飞参数据作为原始输入,通过人工智能算法和大数据分析技术,实现飞行器结构剩余寿命的实时预测,解决缺乏面向实际飞行状态的飞行器结构关键部位的高精度寿命损耗评估手段等问题。

    一种机理与数据融合驱动的飞行器结构寿命预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875138A

    公开(公告)日:2024-04-12

    申请号:CN202410279818.5

    申请日:2024-03-12

    Abstract: 一种机理与数据融合驱动的飞行器结构寿命预测方法,属于飞行器结构健康监测及管理相关技术领域,步骤:首先,建立飞行器结构高保真多尺度有限元模型,求解整体模型和局部细节模型强度力学响应;其次,针对不同结构寿命问题,建立多个对应的机理模型;第三,在飞行器上布置多种传感器测量全寿命周期的力学响应数据,构建数据集;第四,训练力学响应数据与剩余寿命间的隐含关系,建立数据驱动模型;最后,基于机理模型和数据驱动模型分别进行剩余寿命预测,利用多种融合策略实现数据驱动模型对机理模型的实时动态修正。本发明能够充分发挥机理模型和数据驱动模型的技术优势,具有较高的实时性和鲁棒性,便于后续开展飞行器结构全寿命周期健康管理。

    面向数字孪生建模的复杂曲面传感器布局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807823A

    公开(公告)日:2024-04-02

    申请号:CN202311697398.4

    申请日:2023-12-12

    Abstract: 一种面向数字孪生建模的复杂曲面传感器布局方法,步骤:1)建立复杂曲面结构的有限元模型,划分有限元网格,开展仿真分析;2)提取仿真分析结果,将复杂曲面节点坐标降维映射至平面;3)划分背景网格,将背景网格节点作为候选点,根据曲面结构特征干涉与候选点的距离进行候选点筛选,获得可行候选点;4)对可行候选点进行编码,并将可行候选点取值作为优化变量;5)将可行候选点位置处的仿真数据作为虚拟传感器数据,通过虚拟传感器数据拟合代理模型,并定义布局优化的适应度函数;6)利用优化算法对优化变量进行寻优,获得使适应度函数最优的一组编码值。7)对编码值进行解码,并绘制传感器布局结果。本发明操作简便、优化效率较高、能够获得有限数目下具有高精度数字孪生的传感器布局方案;通过背景网格划分和候选点筛选,解决传统方法网格依赖强、优化布局不满足真实安装需求等问题。

    一种几何-网格孪生驱动的仿真模型自动更新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763927A

    公开(公告)日:2024-03-26

    申请号:CN202410195563.4

    申请日:2024-02-22

    Inventor: 田阔 李红庆 王博

    Abstract: 一种几何‑网格孪生驱动的仿真模型自动更新方法,属于数字孪生领域,步骤:首先,对基准几何模型进行处理获得基准仿真模型和修改后的几何模型;其次,基于基准几何模型和修改后的几何模型建立对应的两个曲面网格模型,进行映射获得两个平面网格模型;第三,根据节点编号对应关系获得两个曲面网格模型的控制点集合;第四,训练两个控制点集的坐标关系,获得二者之间映射关系;最后,基于映射关系对基准仿真模型中的有限元节点的坐标进行变换,实现修改后的网格模型的孪生,完成仿真模型自动更新。本发明解决了仿真模型中由于部分几何发生修改,仿真模型进行更新时步骤繁琐、迭代速度慢的缺点,具有高效性和鲁棒性,便于开展后续的结构优化设计。

    一种具有剥皮功能的排线镀锡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7691433A

    公开(公告)日:2024-03-12

    申请号:CN202410008772.3

    申请日:2024-01-03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镀锡排线生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剥皮功能的排线镀锡装置,包括排线镀锡装置本体,排线镀锡装置本体下端设置有用于支撑整体的底座,底座上方设置有剥皮机构及设置于剥皮机构一侧的镀锡机构;通过剥皮机构及镀锡机构的配合使用,不仅可以同时对排线进行剥皮和镀锡处理,且操作简单,生产效率高,能有效降低人工手工剥离排线的工作强度,也可适应各种规模的生产线。

    一种用于坐标测量及信息节点关联的系统及其测量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470099A

    公开(公告)日:2024-01-30

    申请号:CN202311469465.7

    申请日:2023-11-0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坐标测量及信息节点关联的系统及其测量方法,属于测量测试领域,为了解决现有的线缆交错或缠绕、需要手动录入数据库,寻找传感器和通道的对应关系和检查勘误均耗费时间、贴纸易损坏、实验结束后拆除设备成本高的缺陷问题,用于坐标测量及信息节点关联的系统包括:测量仪器(3)、传感器(4)、机器人(5)、机器人(5)上设置有相机(6)、激光发射器(7)、采集装置(1)、线缆(2)和计算机(8)。本发明能快速准确的建立关联信息,提高实验效率;测量技术简单,测量精度高,降低人力成本,降低实验前的准备时间,适用于各种实验环境,适合实际工程需求。

    一种环肋圆柱壳弹塑性屈曲临界载荷确定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409901A

    公开(公告)日:2024-01-16

    申请号:CN202311405817.2

    申请日:2023-10-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环肋圆柱壳弹塑性屈曲临界载荷确定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获取环肋圆柱壳的尺寸和材料参数,构建环肋圆柱壳哈密顿控制方程;S2、通过分离变量法计算环肋圆柱壳哈密顿控制方程的本征向量,得到第一~第三本征参数;S3、根据第一~第三本征参数构建广义位移表达式;S4、将广义位移表达式代入固支边界条件,得到固支边界条件下环肋圆柱壳弹塑性屈曲临界载荷。本发明可以突破半逆法的限制,不需要事先假定解的形式,可应用于环肋圆柱壳的设计,本发明能够高效、准确的得到环肋圆柱壳的弹塑性临界载荷,相较于传统方法,显著扩大了应用范围,能够得到不同边界条件下环肋圆柱壳临界载荷。

    一种面向非充分数据的不确定性量化与结构可靠度优化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290993A

    公开(公告)日:2023-12-26

    申请号:CN202310864831.2

    申请日:2023-07-1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面向非充分数据的不确定性量化与结构可靠度优化方法,涉及航空航天主承力结构可靠度优化设计领域。本发明通过对已知数据进行多次重抽样来模拟非充分数据/小样本数据条件下的各种可能情况,进一步构建基于bootstrap的扩展椭球模型对上述各种可能情况进行包络,以适当扩大椭球体积的方式实现了非充分数据下的高精度不确定性量化,进一步利用增强步长调整法ASSA,开展非充分数据下的非概率可靠度优化设计并获得满足要求的可靠结果。本发明解决了非充分数据情况下传统非概率椭球模型难以精确量化不确定性边界进而导致可靠度优化结果失效的问题,有望成为工程领域中涉及非充分样本可靠度优化设计问题的最具潜力的技术手段之一。

    一种适用于夏冬两季多场景下的负泊松比滑雪运动护具

    公开(公告)号:CN114832359B

    公开(公告)日:2023-09-19

    申请号:CN202210048682.8

    申请日:2022-01-1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运动保护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夏冬两季多场景下的负泊松比滑雪运动护具。本发明打破传统护具规范,在护具的缓冲层加入负泊松比结构,提高了护具的吸能性,并在为护具的轻量化做出了一定的贡献;护具缓冲层外层采用D3O复合材料,在高吸能性的基础上又增强了护具的抗冲击性;外层包裹材料采用具有高强度、高耐磨性的凯夫拉纤维针;对具体工况建立优化模型,实现材料和结构件外形的优化设计,对复合材料结构件外形进行全体尺寸参数化,极大的提高了轻量化设计的自由度;采用落锤冲击试验模拟运动员发生意外时的冲击载荷,验证护具的抗冲击性、吸能性、安全性。

    一种薄壁筒壳模型修正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6541948A

    公开(公告)日:2023-08-04

    申请号:CN202210098958.3

    申请日:2022-01-2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薄壁筒壳模型修正方法及系统,属于航空航天结构主承力构件分析设计技术领域。该方法将航天筒壳结构中的精细特征结构对刚度和质量的影响等效转化至蒙皮和加筋上,进而模拟了精细特征结构对整体结构承载力的影响。本发明充分考虑了倒角等精细特征结构对结构质量和刚度的影响,通过基于均匀化的优化算法实现了仿真模型的更新,实现了可精确模拟材料超过屈服极限进入塑性阶段时的结构行为、局部屈曲行为以及网格加筋圆柱体的后屈曲行为。本发明兼具了实体模型方法的分析精度及壳体模型的分析效率,解决了运载火箭中复杂薄壁结构精细化、轻量化设计计算成本高的问题。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