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更换自复位的装配式连接节点及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755975B

    公开(公告)日:2020-08-21

    申请号:CN201810768023.5

    申请日:2018-07-13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建筑工程中钢混结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可更换自复位的装配式连接节点及施工方法。该连接节点包括预制钢管混凝土柱和预制梁,两个预制梁位于预制钢管混凝土柱的两侧,端板与预制钢管混凝土柱相接触;预制梁端设有端板、钢套及加劲肋,提高预制梁的梁端刚度,有效防止地震作用下塑性铰产生在梁端节点处,发生脆性破坏;梁柱采用耗能钢筋及预应力筋连接,耗能钢筋震中可以耗散能量,震后可实现快速更换,提高修复效率,预应力筋在罕遇地震下仍保持弹性,震后起到自主复位的作用。本发明可实现建筑工业化,且施工现场无焊接及湿作业,具有抗震性能好、节能环保、构件质量好、施工便捷、震后损伤小、可更换自复位等优点。

    基于形状记忆合金的钢-混凝土界面损伤监测及加固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798062A

    公开(公告)日:2018-11-13

    申请号:CN201810748827.9

    申请日:2018-07-1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04G23/0218 G01D21/02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土木工程组合结构加固与健康监测领域,涉及一种基于形状记忆合金的钢‑混凝土界面损伤监测及加固方法。本发明将形状记忆合金丝埋置在混凝土内,与组合梁内界面连接栓钉及型钢梁相连,或固定在界面连接栓钉表面,外部测量控制系统通过监测形状记忆合金丝电阻及长度变化,得到界面相对滑移及栓钉变形损伤信息。当组合梁界面损伤程度超过一定阈值时,对形状记忆合金丝进行加温控制,形状记忆合金丝沿组合梁内界面滑移或栓钉变形反方向施加恢复力,进行界面加固。若界面损伤程度较严重,还可通过预留的灌浆口对界面进行灌浆、加固。本发明实施方案简单、灵活、可行性强且兼容性好,可以实现长周期内组合梁的界面监测和主动可调节加固。

    一种面向非充分数据的不确定性量化与结构可靠度优化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290993A

    公开(公告)日:2023-12-26

    申请号:CN202310864831.2

    申请日:2023-07-1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面向非充分数据的不确定性量化与结构可靠度优化方法,涉及航空航天主承力结构可靠度优化设计领域。本发明通过对已知数据进行多次重抽样来模拟非充分数据/小样本数据条件下的各种可能情况,进一步构建基于bootstrap的扩展椭球模型对上述各种可能情况进行包络,以适当扩大椭球体积的方式实现了非充分数据下的高精度不确定性量化,进一步利用增强步长调整法ASSA,开展非充分数据下的非概率可靠度优化设计并获得满足要求的可靠结果。本发明解决了非充分数据情况下传统非概率椭球模型难以精确量化不确定性边界进而导致可靠度优化结果失效的问题,有望成为工程领域中涉及非充分样本可靠度优化设计问题的最具潜力的技术手段之一。

    基于形状记忆合金的自感知主动可调节组合结构柱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8917584A

    公开(公告)日:2018-11-30

    申请号:CN201810748762.8

    申请日:2018-07-1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B7/18 G01D21/02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土木工程组合结构加固与健康监测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基于形状记忆合金的自感知主动可调节组合结构柱系统,主要由组合结构柱、形状记忆合金丝、柱身加强层、综合健康监测系统和测量控制系统组成。本发明将形状记忆合金丝螺旋缠绕在结构柱外侧,荷载作用下,组合结构柱与形状记忆合金丝协同变形,由形状记忆合金丝长度及电阻变化反映组合结构柱的环向应变。布置在柱身的传感器获得更全面的损伤信息,根据组合结构柱损伤情况对形状记忆合金丝进行加温控制,使其发生恢复变形,对组合柱施加主动约束力。本发明方案简单、可行性强、便于维护且兼容性好,实现组合结构柱全寿命周期内的健康监测和主动可调节加固。

    一种可更换自复位的装配式连接节点及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755975A

    公开(公告)日:2018-11-06

    申请号:CN201810768023.5

    申请日:2018-07-13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建筑工程中钢混结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可更换自复位的装配式连接节点及施工方法。该连接节点包括预制钢管混凝土柱和预制梁,两个预制梁位于预制钢管混凝土柱的两侧,端板与预制钢管混凝土柱相接触;预制梁端设有端板、钢套及加劲肋,提高预制梁的梁端刚度,有效防止地震作用下塑性铰产生在梁端节点处,发生脆性破坏;梁柱采用耗能钢筋及预应力筋连接,耗能钢筋震中可以耗散能量,震后可实现快速更换,提高修复效率,预应力筋在罕遇地震下仍保持弹性,震后起到自主复位的作用。本发明可实现建筑工业化,且施工现场无焊接及湿作业,具有抗震性能好、节能环保、构件质量好、施工便捷、震后损伤小、可更换自复位等优点。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