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IFC标准的隧道动态反馈分析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0263456B

    公开(公告)日:2022-10-14

    申请号:CN201910555782.8

    申请日:2019-06-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IFC标准的隧道动态反馈分析系统,包括,建立隧道模型的BIM模型库操作模块、模型解析模块、数据读取模块、分析报告模块、围岩分级模块;所述的BIM模型库操作模块创建典型隧道模型和参数化组件库,并将典型隧道模型导出为IFC格式文件,形成IFC模型;所述模型解析模块、围岩分级模块、分析报告模块通过提取所述IFC格式文件相关属性数据并计算获得围岩动态分级、围岩识别参数,并生成报表;调用反馈分析计算程序获得开挖施工方案和支护参数,所述数据读取模块将所述围岩动态分级、围岩识别参数写入所述IFC模型。本发明保证了各种数据和信息的综合快速分析及准确处理,对数据进行反馈分析,实现了数据的精准呈现。

    一种基于BIM技术的隧道工程自动化监测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031874A

    公开(公告)日:2020-12-04

    申请号:CN202010911981.0

    申请日:2020-09-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BIM技术的隧道工程自动化监测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基于IFC标准的信息扩展构建隧道围岩结构组件和传感器组件,并构建包括隧道围岩结构组件和传感器组件的隧道BIM模型,隧道BIM模型与施工现场的隧道结构相同;步骤2、获取设置在施工现场隧道中的传感器的监测数据信息,并对监测数据信息进行存储;步骤3、将存储的监测数据信息与隧道BIM模型中的传感器组件建立映射关系,并基于映射关系将监测数据信息添加至隧道BIM模型中。该方法实现了将现场传感器采集的监测数据与BIM模型中传感器组件建立联系,实现了隧道施工的多元信息的监控,保证了施工的安全。

    一种基于非线性函数的围岩分级可靠性评价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948198A

    公开(公告)日:2019-06-28

    申请号:CN201910152055.7

    申请日:2019-02-2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基于非线性函数的围岩分级可靠性评价方法,结合极限学习机模型ELM与差异进化算法DE非线性映射函数对隧道围岩分级进行可靠概率计算。通过差异进化算法DE迭代优化极限学习机模型ELM的参数,取得全局极值的能力对其进行初始参数的全局寻优;将优化后的映射函数作为分级可靠度计算过程的功能函数,基于概率分布理论实现围岩分级可靠度评价。充分考虑了分级指标组中各指标采集过程中可能存在的测量误差、系统误差与参数在区域上的随机性问题,为分级预测结果赋予了概率化意义,更为全面且完善的描述了目标位置围岩预期状态,从数理统计的角度给出了围岩级别可靠概率评价结果。

    概率分级的动态支护方法及自动设计支护方案的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9241627A

    公开(公告)日:2019-01-18

    申请号:CN201811044009.7

    申请日:2018-09-0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概率分级的动态支护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采集隧道施工现场指标及获得其概率分布函数,选定预设支护等级;使用指标与支护等级样本对差异进化-极限学习机机器学习模型进行训练,实现样本的非线性拟合获取支护等级的隐式功能函数;利用训练的DE-ELM机器学习模型进行隧道施工现场指标的概率统计组合蒙特卡罗抽样计算,获得可靠度意义的支护等级判定;若支护等级判定结果与预设等级一致,则按照预设支护等级施工,否则依据围岩位移决定支护等级。本方法解决了隧道支护方案自动设计的随机性和非线性无法表达功能函数的问题,可快速可靠地确定支护方案。还提供一种自动设计支护方案的装置,能够依据所述方法在线设计动态支护方案。

    一种基于BIM技术的隧道工程自动化监测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031874B

    公开(公告)日:2022-10-18

    申请号:CN202010911981.0

    申请日:2020-09-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BIM技术的隧道工程自动化监测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基于IFC标准的信息扩展构建隧道围岩结构组件和传感器组件,并构建包括隧道围岩结构组件和传感器组件的隧道BIM模型,隧道BIM模型与施工现场的隧道结构相同;步骤2、获取设置在施工现场隧道中的传感器的监测数据信息,并对监测数据信息进行存储;步骤3、将存储的监测数据信息与隧道BIM模型中的传感器组件建立映射关系,并基于映射关系将监测数据信息添加至隧道BIM模型中。该方法实现了将现场传感器采集的监测数据与BIM模型中传感器组件建立联系,实现了隧道施工的多元信息的监控,保证了施工的安全。

    一种具有参数识别功能的隧道三维自动化激光测距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1504261A

    公开(公告)日:2020-08-07

    申请号:CN202010159135.8

    申请日:2020-03-09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具有参数识别功能的隧道三维自动化激光测距装置,其包括:数据采集单元,能够同时获取隧道拱顶沉降、洞周收敛和监测位置距掌子面距离的三个方向位移变化监测数据,同时本发明结构具有自我保护结构,能够有效防止隧道工程中的渗水、爆破碎石飞溅等对测量结构的破坏;数据处理单元,能够基于测量单元所采集的位移变化数据进行相应的围岩参数识别;数据传输单元,能够对原始围岩参数勘察值与围岩参数识别结果进行比较并向工程管理人员输出结果。本发明能够同时实现三个方向上的位移变化监测,更有效地弥补隧道空间效应带来的断面二维监测的误差;还能够进行围岩参数自动识别,为工程管理人员认知当前围岩的真实状态提供数据基础。因此本发明弥补了人工测量周期长、精度低的缺点,实现了隧道空间效应的实时自动化监测及岩体参数的准确识别。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