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2070320B
公开(公告)日:2023-06-16
申请号:CN202010997858.5
申请日:2020-09-21
Applicant: 西安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动态谐波回归的超短期风电功率预测方法及系统,系统包括:数据获取与采集系统、模型训练系统、风电功率预测系统和数据上报系统,其中:所述数据获取与采集系统用于获取和采集来自气象局和实测的风电场所处位置不同高度的风速以及采集风电场实测的发电功率数据;所述模型训练系统用于训练预测模型,包括最佳回归子集选择模块、动态回归参数选择模块和傅里叶级数次数选择模块;所述风电功率预测系统用于使用数据和训练得到的模型进行功率预测,包括参数估计和功率预测模块;所述数据上报系统用于上报实时预测数据给上级调度中心。
-
公开(公告)号:CN112865151B
公开(公告)日:2023-05-02
申请号:CN202110069986.8
申请日:2021-01-19
Applicant: 西安交通大学
IPC: H02J3/32 , H02J3/38 , G06Q10/0631 , G06Q50/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含电动汽车的虚拟发电厂在线实时调度方法,获取各类型设备的实时运行数据和设备参数;采用模糊推理技术初始化设备的成本计算策略;虚拟发电厂调度中心根据获取的各类型设备的成本计算策略,建立各类设备模型进行统一出清,明确各类型设备的调度修正量和运行功率参考值;各类型设备根据出清结果,按照模糊推理技术自动更新成本计算策略,满足收敛条件后确定各类型设备的调度修正量和运行功率参考值作为调度结果;将调度结果下发各类型设备的控制器,完成虚拟发电厂的整体实时调度过程。本发明能够根据设备的实时工况,综合衡量设备的不同情况,在保障设备安全可靠运行基础上,实现整个系统和各设备的经济最优。
-
公开(公告)号:CN115986828A
公开(公告)日:2023-04-18
申请号:CN202211528047.6
申请日:2022-11-30
Applicant: 国网信息通信产业集团有限公司 , 西安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主动配电网源储协调优化运行方法及系统,从配电网运营商中获取系统基本技术信息;设定系统运行的基准电压以及基准容量,执行考虑二阶锥潮流的主动配电网源储协调优化运行方法;将二阶锥松弛潮流还原为原始潮流,校验优化运行中松弛后的二阶锥潮流约束等号是否成立,若不成立,则输出潮流无法还原,若成立,则输出包含节点电压幅值、支路有功功率、支路无功功率以及支路电流幅值的潮流计算结果;使用潮流计算结果进行潮流相角的还原,得到考虑二阶锥潮流的主动配电网源储协调优化运行方法的调度结果,实现主动配电网源储协调优化运行。计算效率高,使用简单。
-
公开(公告)号:CN115986783A
公开(公告)日:2023-04-18
申请号:CN202211600820.5
申请日:2022-12-13
Applicant: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西安交通大学
IPC: H02J3/28 , H02J3/32 , G06Q10/04 , G06Q10/0631 , G06Q50/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长期安全约束机组组合时间序列分解方法及系统,考虑储能系统的功率特性和负载特性,建立了具有储能系统的SCUC模型。然后,本发明用时间序列分解的方法简化了原问题。最后,使用ATC方法在每个子区间之间协调储能、可再生能源和火电机组的耦合变量。结果表明,该模型可以充分利用计算机的线程资源,在损失一定精度的前提下明显提高计算速度,在长时间尺度的SCUC问题中具有优势,本发明方法能有效提高长期SCUC问题的计算效率。此外,本发明还分析了储能系统的运行特点,定量论证了储能系统在新电力系统中的作用。
-
公开(公告)号:CN115935664A
公开(公告)日:2023-04-07
申请号:CN202211604549.2
申请日:2022-12-13
Applicant: 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西安交通大学
IPC: G06F30/20 , G06Q10/0631 , G06Q50/06 , G06F111/04 , G06F111/06 , G06F113/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网储协同规划方法、系统、介质及设备,以输电线路与储能元件的投资成本,常规场景下的年运行成本,以及极端场景下的罚项成本最小化建立目标函数;建立规划模型中输电线路与储能投资决策阶段的约束,对目标函数中输电线路与储能的投建变量进行约束;基于输电线路与储能的投资决策,不考虑新能源与负荷的波动情况,建立常规情况确定形式下系统中火电机组、新能源机组、储能元件运行阶段的约束与网络约束,对负荷与新能源发电的不确定性进行建模,考虑极端情况场景s下运行阶段约束,得到不确定形式的网储协同规划的鲁棒模型,用以决策充分考虑负荷与新能源不确定下的规划结果与系统运行情况,实现投资成本与运行成本的最小化。
-
公开(公告)号:CN112163303B
公开(公告)日:2022-12-09
申请号:CN202010844644.4
申请日:2020-08-20
Applicant: 西安交通大学
IPC: G06F30/18 , G06Q50/06 , H02J3/00 , G06F113/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力网络化简方法、存储介质及计算设备,获取电力系统的电力网络信息和系统元件信息,检查电力系统的连通性和电压等级正确性;使用Floyd算法计算全网的多源最短路径信息,包括全网任意两点间的最短距离和最短路径;遍历所有的输电线路和变压器线路,基于电压等级筛选确定待删除网络部分;对所有待删除母线上的元件进行移动,依据最短路径原则对元件移动的目标母线择优挑选,最终使原低压网络作为主网的等效节点存在;输出网络、元件变更信息和化简后的网络信息,完成电力网络化简。本发明可满足电力系统规划与评估研究中的电力网络化简需求。
-
公开(公告)号:CN110472785B
公开(公告)日:2022-12-09
申请号:CN201910731003.5
申请日:2019-08-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负荷分类的电动汽车群调度方法,进行负荷预测和电动汽车行为预测;建立G2V和V2G模式下充电型电动汽车负荷群调度目标函数和充电型电动汽车负荷群调度约束条件;以换电型电动汽车负荷聚合商在G2B模式下的经济效益和在B2G模式下的经济效益最大进行优化,建立G2B和B2G模式下换电型电动汽车负荷群调度目标函数和换电型电动汽车负荷群调度约束条件;确定电动汽车负荷分类调度方法,分别对充电型电动汽车电池充放电方案;换电型电动汽车电池充放电和换电方案;聚合商从电网购售电方案和聚合商的经济收益进行优化。本发明充分挖掘了需求侧的潜力,对未来大规模电动汽车接入电网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10826935B
公开(公告)日:2022-03-08
申请号:CN201911157779.7
申请日:2019-11-22
Applicant: 国网陕西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西安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机器学习的中长期电力市场风险评估方法,收集电力市场风险相关数据、系统运行约束条件数据、报价数据;根据获取的数据,建立中长期电力市场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对中长期电力市场中出现典型风险事件的危害程度进行定量分析,根据总危害量的大小进行划分;使用德尔菲法对获得的数据进行数据评估,获得中长期电力市场风险评估数据;基于机器学习进行中长期电力市场风险进行评估,建立针对中长期电力市场风险的通用综合评估模型,根据已有的市场风险评估数据进行学习建立学习机;反馈建立的中长期市场风险评估学习机计算结果,对中长期市场风险进行评估。本发明可以为市场运营人员提供有效的风险预警作用。
-
公开(公告)号:CN113205273A
公开(公告)日:2021-08-03
申请号:CN202110554135.2
申请日:2021-05-20
Applicant: 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西安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计及区外电能交易的低碳化电源规划方法及系统,获取电力系统基本技术数据、系统运行预测数据和系统电源规划数据;利用电力系统基本技术数据、系统运行预测数据和系统电源规划数据构建计及区外电能交易的低碳化电源规划模型的目标函数;分别构建计及区外电能交易的低碳化电源规划模型的模型规划阶段约束条件、模型月度生产模拟阶段约束条件和模型典型日运行模拟阶段约束条件,根据约束条件和目标函数建立计及区外电能交易的低碳化电源规划模型;采用求解器求解计及区外电能交易的低碳化电源规划模型,得到电源投产方案、购售电策略及典型日机组出力,实现低碳化电源规划。本发明方法能得到更环保、安全可靠的电源规划方案。
-
公开(公告)号:CN107834543B
公开(公告)日:2021-06-29
申请号:CN201711059925.3
申请日:2017-11-01
Applicant: 国家电网公司 ,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西安交通大学
IPC: H02J3/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两阶段混合整数规划的电力系统运行模拟方法,通过基于二阶段混合整数规划的运行模拟方法、采用中长期尺度的逐小时精细化模拟,克服了传统基于典型日或典型周的运行模拟方法涉及时段有限、计算结果偏保守、不够全面的问题;可以计入风电光伏出力波动性和抽水蓄能机组的小时级调度行为;同时,将全年精细化运行模拟计算的时间缩短到规划人员可以接受的范围内,更符合电力系统可靠性评估对计算效率和时间成本的要求。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