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9356960A
公开(公告)日:2019-02-19
申请号:CN201811404454.X
申请日:2018-11-23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F15/007 , F16C35/06 , F16F15/002 , F16F2230/0011 , F16F2230/0047 , F16F2230/08 , F16F2230/18 , H02N2/02
Abstract: 一种基于压电致动器的机械轴系回转误差主动补偿装置,涉及机械轴系回转误差主动补偿领域。为了解决传统滚动轴承支承轴系的回转精度难以通过机械加工和装配环节获得突破性提高的问题。包括金属端帽、两个金属垫片、压电致动器、底座支撑;压电致动器由相间设置的多层的压电陶瓷片和金属电极片叠放在一起组成;每层压电陶瓷片由围成圆环的四个扇环构成,相邻两个扇环之间留有一定的缝隙;在每层压电陶瓷片中,相对的一对扇环极化方向相反,轴向上相邻压电陶瓷片对应的扇环极化方向相反,即轴向上极化方向交替分布。使用压电致动器作为补偿装置的执行器具有位移控制精度高、响应速度快的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02603776B
公开(公告)日:2015-08-19
申请号:CN201210035348.5
申请日:2012-02-16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一种有机发光材料2-(苯并咪唑基)-6-甲氧基-吡啶锌配合物的制备方法,它涉及一种有机发光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解决了现有发蓝光的有机发光材料种类稀少,荧光寿命较短的问题。本发明产品的分子式为C13H11N3OZnCl2。本发明的制备方法如下:一、配体2-(苯并咪唑基)-6-甲氧基-吡啶的制备;二、在氮气保护下,将配体和无水ZnCl2溶于有机溶剂中,搅拌;然后室温挥发即可。本发明方法制备产品为晶型完好的单晶;本发明制得的发光材料经测试,呈现蓝色荧光,而且所呈现的单色性能较好,荧光寿命为6.6μs。本发明方法简单易操作且产率高,达到80%以上。本发明应用于有机发光材料及其制备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02321105B
公开(公告)日:2014-05-07
申请号:CN201110150598.9
申请日:2011-06-07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一维链状草酸稀土配位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涉及草酸稀土配位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解决现有近红外发光配位聚合物的种类稀少,且近红外发光寿命短的问题。草酸稀土配位聚合物是以Ln(HC2O4)(C2O4)(H2O)5为结构单元,通过草酸中的氧原子桥连成一维链状结构,其中Ln为Pr3+或者Nd3+。一维链再通过氢键得到三维超分子结构。将稀土硝酸盐和草酸加入水中,溶解后调pH,再在密封反应釜中加热反应。本发明草酸稀土配位聚合物具有近红外发光性质。其以稀土离子为中心形成八配位构型,草酸稀土镨配位聚合物荧光寿命为3.52μs,草酸稀土钕配位聚合物双指数衰减荧光寿命分别为1.07μs和7.86μs。
-
公开(公告)号:CN102321105A
公开(公告)日:2012-01-18
申请号:CN201110150598.9
申请日:2011-06-07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一维链状草酸稀土配位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涉及草酸稀土配位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解决现有近红外发光配位聚合物的种类稀少,且近红外发光寿命短的问题。草酸稀土配位聚合物是以Ln(HC2O4)(C2O4)(H2O)5为结构单元,通过草酸中的氧原子桥连成一维链状结构,其中Ln为Pr3+或者Nd3+。一维链再通过氢键得到三维超分子结构。将稀土硝酸盐和草酸加入水中,溶解后调pH,再在密封反应釜中加热反应。本发明草酸稀土配位聚合物具有近红外发光性质。其以稀土离子为中心形成八配位构型,草酸稀土镨配位聚合物荧光寿命为3.52μs,草酸稀土钕配位聚合物双指数衰减荧光寿命分别为1.07μs和7.86μs。
-
公开(公告)号:CN118907367A
公开(公告)日:2024-11-08
申请号:CN202411152014.5
申请日:2024-08-21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压电驱动的水下矢量推进器,属于微小型无人潜航器领域。本发明包括压电射流单元、矢量换向机构和预紧力调节机构。矢量换向机构以压电驱动为主要动力源,用以驱动矢量换向机构转向。压电射流单元负责提供主要推力,并与矢量换向机构相连形成球副,实现水下多角度驱动。本发明的水下矢量推进器无需任何抗压装置,容易实现微型化、模块化,可集成在其他航行器上使用,使用中只需对压电振子进行简单的静密封绝缘处理后,就可以进行水下作业。本发明具有体积小、抗电磁干扰、换向精度高和可集成模块化的特点。
-
公开(公告)号:CN118746890A
公开(公告)日:2024-10-08
申请号:CN202410775569.9
申请日:2024-06-17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精度大口径压电‑液压式快速反射镜,涉及激光通信设备技术领域,包括基座,基座内设置有流道,流道的两端设置有液压放大组件,液压放大组件的一端连接有压电驱动组件,液压放大组件的另一端设置有输出推动组件,输出推动组件的上端设置有快速反射镜;输出推动组件、压电驱动组件和液压放大组件均设置有四组。本发明采用上述结构的一种高精度大口径压电‑液压式快速反射镜,通过液压放大组件放大压电叠堆的位移,具有更大的角度范围;通过引入低惯量液体,具有更高的一阶谐振频率;液体腔道可以任意布置,通过合理规划腔道,不仅能够大幅度减少快速反射镜的体积,还能在满足性能的同时,实现产品小型化,降低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09143861B
公开(公告)日:2021-06-29
申请号:CN201811055082.4
申请日:2018-09-07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G05B13/04
Abstract: 一种基于力矩器的变速倾侧动量轮系统主动振动抑制方法,涉及转子振动抑制领域。本发明为了解决经过动平衡的变速倾侧动量轮依然有残留不平衡的问题,以及现有动平衡技术仅能抑制转子质量分布不均引起的倾侧振动等问题。由公式可知,变速倾侧动量轮的转子倾侧角输出φ与力矩输入T呈正比例关系,倾侧角输出φ与转速平方ω2呈近似反比例关系,利用公式(1)在不同转速条件下确定所需施加的校正力矩的幅值和相位,然后利用力矩器对转子施加实时校正力矩,以实现对变速倾侧动量轮的主动振动抑制。本发明方法利用力矩器对转子施加精准的作用力矩,可以有效抑制残留不平衡和多种不理想因素叠加作用引起的倾侧振动一倍频成分。
-
公开(公告)号:CN112947614A
公开(公告)日:2021-06-11
申请号:CN202110120538.6
申请日:2021-01-28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G05D19/02
Abstract: 一种变速倾侧动量轮的主动振动控制方法,属于变速倾侧动量轮振动控制技术领域,用以解决现有的主动振动控制方法不能实现由于转子不平衡对变速倾侧动量轮有效的振动控制的问题。该主动振动控制方法包括:根据所述变速倾侧动量轮中转子、平衡环和电机轴之间的坐标变换关系,建立包含质量不平衡的变速倾侧动量轮系统;利用改进的位置域自适应陷波滤波器对所述变速倾侧动量轮系统中转子倾侧角进行校正,从而实现对变速倾侧动量轮系统的主动振动控制。本发明方法特别适用于变速倾侧动量轮转子变速工况下的主动振动控制,且实现方便,参数整定简单,适合工程应用,同样适用于匀速工况下的主动振动控制。
-
公开(公告)号:CN109114122B
公开(公告)日:2020-12-11
申请号:CN201811112939.1
申请日:2018-09-21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F16D1/08 , F16F15/315
Abstract: 一种应用于倾侧变速飞轮的联轴器,本发明涉及联轴器技术领域。本发明旨在提出一种应用于倾侧变速飞轮的联轴器,以解决目前应用于倾侧变速飞轮的联轴器存在导致转子失稳的问题。所述联轴器包括内轴和套装在内轴上的外轴套;内轴一端面具有一个开有通孔的小凸台,内轴另一端开有盲孔,所述盲孔与小凸台上的通孔贯通,内轴的侧壁上沿圆周方向对称位置开有割槽,割槽轴向上正交地交替地分布;所述外轴套一端外侧具有用于和转子连接的法兰状结构,外轴套的侧壁上沿圆周方向对称位置开有割槽,割槽轴向上正交地交替地分布。本发明设计结构仅有两个零件组成,提高了两轴连接的定位精度,减少了装配工序,使得整个装置的布局更为紧凑。
-
公开(公告)号:CN109211215A
公开(公告)日:2019-01-15
申请号:CN201811265533.7
申请日:2018-10-26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一类三自由度挠性支撑转子倾侧振动控制方法,涉及转子的倾侧振动控制领域。本发为了解决针对陀螺飞轮三自由度挠性支撑转子沿赤道轴方向的两维倾侧振动问题。所述方法的实现过程为:陀螺飞轮转子运行在恒转速的条件下,找到使两维倾侧振动一倍频幅值最小的相位;找到使两维倾侧振动一倍频幅值最小的相位,作为每次细分所对应的校正力矩的相位;找到使两维倾侧振动一倍频幅值最小所对应的力矩幅值,作为校正力矩的幅值;在倾侧回路闭环的条件下,将校正力矩分别施加于x、y轴,并与未施加校正力矩时二维倾侧振动一倍频幅值进行比较,直至使倾侧振动得到有效控制。本发明能够实现对不同转速下转子两维倾侧振动的有效控制。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