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虑多应力耦合作用对产品退化影响的可靠性评估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818348B

    公开(公告)日:2022-10-11

    申请号:CN202210488437.9

    申请日:2022-05-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考虑多应力耦合作用对产品退化影响的可靠性评估方法,所述方法如下:一:建立考虑产品退化速率‑退化波动相关性的性能参数退化模型;二:建立多应力耦合作用对产品退化速率的定量影响关系;三:建立考虑多应力耦合作用对产品退化速率‑退化波动联合影响的加速退化模型;四:推导产品在多应力耦合作用下的失效分布函数和可靠度函数;五:利用极大似然估计,实现耦合作用函数的自适应辨识与未知参数估计;六:将优化得到的最优耦合作用函数与未知参数估计值代入失效分布函数和可靠度函数,实现产品在多应力耦合作用下的可靠性评估。该方法解决了产品可靠性评估过程中多应力耦合作用及其对退化过程的影响无法准确量化描述的问题。

    一种基于液体保护的水下湿法焊接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523494A

    公开(公告)日:2021-10-22

    申请号:CN202010322694.6

    申请日:2020-04-2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液体保护的水下湿法焊接装置及方法,其装置包括自动焊接机构,所述自动焊接机构包括水下焊枪,水下焊枪滑动连接于焊枪移动平台上;自动焊接机构的运动前方设有保护液体输入机构,所述自动焊接机构和保护液体输入机构的周向还设有保护液体控制机构,待焊接区域处于所述保护液体控制机构所围设的区域范围内,保护液体控制机构的顶端通过连接侧板与焊枪移动平台固定连接。其方法是将待焊接区域附近的水排并置换为保护液,使焊接在保护液环境中进行,该方法经济实用,可有效减少焊接接头冷裂纹及电弧气囊迅速长大破裂对熔池扰动的影响,提高了焊接过程的稳定性及焊缝质量,该装置和方法可广泛应用于水下湿法焊接技术领域。

    一种模拟超声波辅助湿法焊接实验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175742B

    公开(公告)日:2021-07-20

    申请号:CN201811083012.X

    申请日:2018-09-1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模拟深水环境下超声波辅助湿法焊接实验装置及其使用方法,解决了现有技术现有焊缝气孔较多,焊接缺陷多、焊缝不美观,且焊缝金属的力学性能差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模拟超声波辅助湿法焊接实验装置,其包括压力舱、供气系统、电源系统,压力舱壁上分别贯穿设有第一进气管、第二进气管和泄压阀;压力舱内固定连接设有固定支架和行走机构,行走机构表面上设置有水箱,行走机构的运动方向与焊枪的所在轴向垂直;压力舱内还设有下端均置于水箱内的超声装置和焊接装置,超声装置包括上下固定连接的超声换能器和超声变幅杆,超声换能器输出的超声波为纵波,超声变幅杆的振动方向为轴向振动。本发明广泛应用于水下焊接技术领域。

    一种可编程脉冲送丝控制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8296607B

    公开(公告)日:2021-06-25

    申请号:CN201810088785.0

    申请日:2018-01-3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操作简便可靠、送丝精度高、可控参数灵活多变的可编程脉冲送丝控制系统,运动控制卡的上位机连接模块与处理器连接,运动控制卡的总线模块包括两个闭环控制回路,闭环控制回路包括推丝控制回路和拉丝控制回路,推丝控制回路的输出模块与推丝电机驱动器连接,输入模块与推丝转速反馈装置连接;拉丝控制回路的输出模块与拉丝电机驱动器连接,输入模块与拉丝转速反馈装置连接,拉丝机构出口处与焊枪连接;推丝机构与拉丝机构之间设有自控缓冲机构,自控缓冲机构包括两个端部缓冲腔和一个中间缓冲腔,端部缓冲腔之间经中间缓冲腔连通,自控缓冲机构的总体路径长度大于推丝机构和拉丝机构之间的焊丝的直线输送距离。

    一种基于偏好集的电磁继电器稳健性优化设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027251A

    公开(公告)日:2020-04-17

    申请号:CN201911269435.5

    申请日:2019-12-11

    Abstract: 一种基于偏好集的电磁继电器稳健性优化设计方法,涉及一种电磁继电器设计方法。电磁继电器设计目的关键设计参数分析与筛选;建立电磁继电器输出特征有限元计算模型;电磁继电器输出特征偏好集表示;电磁继电器输出特征偏好集传播;将输出特征偏好集的传播与输出特征偏好集表示进行对比,若初始设计集内存在可行子集,此时记为该设计子区间可行,若不存在则进行校正;电磁继电器输出特征偏好集缩小,选择最优设计子区间;列阵电磁继电器是否满足设计要求和稳健性要求,满足则完成设计,不满足则再次缩小直至满足。通过消除不可行解和次优解集,将设计参数的偏好代替单点解,得到稳健最优设计区间集。

    综合考虑永磁体退化与制造不确定性的继电器优化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929421A

    公开(公告)日:2020-03-27

    申请号:CN201911269456.7

    申请日:2019-12-11

    Abstract: 综合考虑永磁体退化与制造不确定性的继电器优化方法,涉及一种电磁继电器可靠性优化方法。首先基于时域变化对永磁体的性能退化进行线性化处理,同时使用Rosenblatt变换对多类型不确定因素进行解耦处理,之后使用超矩形集方法得到多源不确定性及其相互关系量化描述,然后基于W-指标全局时变灵敏度分析方法,筛选出电磁继电器对永磁体性能退化的弱敏感因素,再者基于电磁继电器全寿命周期可靠性指标要求、设计参数允许范围建立电磁继电器可靠性优化模型,最后使用智能寻优算法计算得到最优设计参数组合,使用费蒙特卡洛生成虚拟样本,验证优化结果的有效性,是电磁继电器全寿命周期可靠性优化设计的良好手段。

    一种电池组性能的综合性评价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068015B

    公开(公告)日:2018-06-22

    申请号:CN201510583763.8

    申请日:2015-09-14

    Abstract: 一种电池组性能的综合性评价方法,涉及电池管理技术领域。为了解决电池组的评价方法有局限性的问题。本发明分别根据测得的电池组、电池模块和电池单体的总容量、总能量、总功率分别与各自电池组、电池模块、电池单体的质量、体积和价格做比值,分别得到电池组、电池模块和电池单体的性能参数,将电池组与电池模块的性能参数做比值得出组/模块保持率,将电池模块与电池单体性能参数做比值得出模块/单体保持率,组/模块和模块/单体的保持率数值越小电池组的性能越好。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首次提出了用组保持率来评价电池组的性能,对电池组、电池模块、单体电池都进行了全方位、综合性的评价;适用于电池组性能的综合评价。

    一种储能电池检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203965B

    公开(公告)日:2017-12-05

    申请号:CN201510580504.X

    申请日:2015-09-11

    Abstract: 一种储能电池检测方法,涉及电池管理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电池组检测技术无法检测电池组在实际工作条件下的工作性能的问题。该方法通过对电池组在给定的工况条件和设定好的测试步骤:包括静止5分钟,恒流放电至放电截止电压U1,静止1小时,恒流充电至充电截止电压U2,恒压充电至电流小于充电截止电流,静止1小时,工况条件下放电至截止电压U3,0.05C恒流放电至截止电压U4,0.5C恒流放电至放电截止电压U1下进行,通过在检测中测得参数(包括端电压、总电流)和在线参数识别方法可以得到电池模块评价参数(包括开路电压、极化内阻、极化电容、欧姆内阻、容量参数、功率参数),从而利用这些参数对电池组进行评价。它主要用于对电池组进行检测。

    一种磁保持继电器的控制电路

    公开(公告)号:CN105336541B

    公开(公告)日:2017-08-29

    申请号:CN201510716662.3

    申请日:2015-10-28

    Abstract: 一种磁保持继电器的控制电路,属于继电器领域。它解决了现有的向磁保持继电器线圈提供正反向直流脉冲电压来控制其通断的方式操作不便,无法快速切换磁保持继电器通断的问题。本发明所述的控制电路包括继电器、电源V、电容C和联动开关K,继电器包括四个常闭触点、两个常开触点和线圈A。电源V与联动开关K串联后与线圈A并联,电容C通过两个常闭触点与线圈A并联,待控制的磁保持继电器的线圈通过两个常开触点与线圈A并联,并通过另外两个常闭触点与电容C反向并联,通过控制联动开关K可以实现通断磁保持继电器,大大方便了磁保持继电器的使用。本发明应用在对磁保持继电器的通断控制中,特别适用于智能电能表负荷开关的驱动。

    一种带永磁单稳态拍合式电磁继电器

    公开(公告)号:CN105185659B

    公开(公告)日:2017-08-22

    申请号:CN201510474849.7

    申请日:2015-08-05

    Abstract: 一种带永磁单稳态拍合式电磁继电器,属于继电器技术领域。为了解决现有继电器存在静态保持力不够、触点弹跳严重和功耗大的问题。所述继电器为:钝角L型衔铁倒扣在直角L型轭铁顶部,衔铁以自身L型拐角处为支点在轭铁的L型立板顶部转动;缠绕线圈的铁芯位于衔铁与轭铁之间,极面固定在铁芯的顶部,线圈与极面之间有空隙;轭铁的L型立板从上自下依次为第一非导磁段、第一导磁段、第二非导磁段和第二导磁段;所述永磁体为长方体结构,永磁体的上端为N极、下端为S极,永磁体的下端固定在铁芯右侧的轭铁L型底板上,永磁体的上端侧面与轭铁的第一导磁段接触,永磁体的下端侧面与轭铁的第二导磁段接触。它用于自动控制系统及电子设备中。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