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7887600B
公开(公告)日:2020-05-05
申请号:CN201711085601.7
申请日:2017-11-07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H01M4/505 , H01M4/525 , H01M4/485 , H01M10/052
Abstract: 一种锂离子电池用预激活富锂锰基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属于材料合成技术领域。该方法首先制备出富锂材料的前躯体,加上锂盐混合后烧结得到富锂锰基正极材料。再将正极材料加入溶剂搅拌,分散均匀后,进行微波或加热处理,得到锂离子电池用预激活富锂锰基正极材料。本发明的优点是:由于微波或较高温的溶液搅拌处理能诱使富锂材料表面脱出锂离子,实现材料的预激活,可以有效提高富锂材料的放电容量、首次库伦效率、倍率和循环稳定等。同时可以减少循环中的氧气释放,增加安全性和循环稳定性;本发明制备方法工艺简单可行,制备周期短,成本低廉,能大幅度提升富锂锰基材料的综合性能,有望商业化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07834063B
公开(公告)日:2020-05-05
申请号:CN201711354374.3
申请日:2017-12-15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一种单晶型一维结构富锂锰基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属于材料合成技术领域。所述正极材料的化学式为Li[Lia(MnvNixCoyMz)1−a]O2,其中M为Fe、Cr、Mo中的一种元素。制备方法为:称取锂源、锰盐、镍盐、钴盐、M盐与氯化钾均匀混合;将得到的混合物进行高温煅烧,得到富锂锰基正极材料与氯化钾混合物;将得到的混合物进行水洗过滤,得到具有一维纳微形貌与单晶晶体结构的富锂锰基正极材料。本发明通过利用多金属协同作用提供较高的放电容量,利用一维结构本征载流子扩散路径短的优点,提高材料倍率容量,同时利用单晶晶体结构表面能低、化学稳定性高的特性,保持材料的循环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0165418A
公开(公告)日:2019-08-23
申请号:CN201910304798.1
申请日:2019-04-16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增强二维磁激元吸收率的多窄带超构材料吸收体及吸收率增强方法,属于超构材料吸收体技术领域。所述超材料吸收体有三层结构,底层为金属薄膜,中间层为电介质薄膜,顶层为具有尖端结构的周期性金属振子。所述方法利用避雷针效应,电磁场将聚集在尖端结构周围,利用近场耦合避雷针效应,通过对周期性二维金属振子的位置排布进行设计,使得顶层周期性振子的尖端结构之间发生强烈的近场耦合作用,进而增强二维磁激元共振模式的吸收率,从而使二维磁激元模式在多窄带超构吸收体设计中能得到应用。基于本方法设计的多带超材料吸收体可应用于热辐射体,生物传感,微型辐射热流计和红外探测。
-
公开(公告)号:CN104617306B
公开(公告)日:2017-04-05
申请号:CN201510022539.1
申请日:2015-01-17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铂基催化剂载体及其制备方法。所述铂基催化剂载体为g‑C3N4纳米片/类石墨烯碳复合材料,其制备方法如下:一、称取g‑C3N4前驱体和无机盐,混合均匀得到混合物A;二、将混合物A半密封放入管式炉氮气气氛中,升温至500~700℃并保持1~5 h,得到材料B;三、将材料B研磨后用超纯水洗涤过滤,真空干燥得到块状g‑C3N4材料C;四、将g‑C3N4材料加入到浓酸中,超声搅拌后用超纯水洗涤至pH呈中性,离心干燥得到g‑C3N4纳米片;五、称取g‑C3N4纳米片与类石墨烯碳加入醇溶液中,超声分散,抽滤并冷冻干燥得到复合材料。本制备方法简单可行,有望降低铂基催化剂贵金属载量,从而降低燃料电池生产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03198931B
公开(公告)日:2015-09-09
申请号:CN201310096577.2
申请日:2013-03-22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60/1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石墨烯纳米纤维的制备方法及其超级电容器应用,其中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利用静电纺丝方法制备聚合物纤维;(2)将上述方法制得的聚合物纤维在适当的温度和含氧气氛进行稳定化处理;(3)将稳定化处理后的纤维在含有NH3的气氛中于适当温度进行碳化热处理。所制备的石墨烯纳米纤维表面具有沿径向生长的石墨烯片,石墨烯片的厚度为1到10个原子层,这种石墨烯纳米纤维综合了石墨烯和纳米碳纤维的优点,解决了石墨烯团聚及再结晶的问题,表面活性高,具有多方面的应用价值。利用石墨烯纳米纤维作为电极材料制备的超级电容器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优良的性能,工作电压达到1.8-2.2V,能量密度达到41.3Wh/kg,在酸中比电容可达300F/g。
-
公开(公告)号:CN103762091A
公开(公告)日:2014-04-30
申请号:CN201410003332.5
申请日:2014-01-03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60/1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蜂窝状多孔二氧化锰(MnO2)纳米纤维的制备方法及其超级电容器应用,其中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利用静电纺丝方法制备聚丙烯腈(PAN)纤维;(2)将上述方法制得的聚合物纤维在适当的温度和含氧气氛中进行稳定化处理;(3)将稳定化处理后的纤维在含有NH3的气氛中于适当温度进行碳化热处理;(4)将所制备的纳米碳纤维与高锰酸钾(KMnO4)溶液反应获得蜂窝状多孔MnO2纳米纤维。该MnO2纳米纤维的蜂窝直径在50~350nm之间,孔径在10~80nm之间,孔壁厚度在2.5~20nm之间。利用蜂窝状多孔MnO2纳米纤维作为电极材料制备的超级电容器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优良的性能,工作电压达到2.2~2.7V,适用于超级电容器。
-
公开(公告)号:CN101402836B
公开(公告)日:2011-12-07
申请号:CN200810137507.6
申请日:2008-11-12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C09J163/00 , C09J161/06 , C09J123/00 , C09J121/00 , C09J129/04 , C09J4/02 , C09J5/10
Abstract: 有机活性胶状物及胶焊非金属与金属材料的方法,它涉及一种有机胶状物和一种胶焊方法。本发明解决了现有非金属材料与金属材料连接用钎料可选范围有限、焊后接头性能不稳定、力学性能受母材性能制约的问题。本发明有机活性胶状物由活性粉末与胶体材料组成。胶焊方法如下:将有机活性胶状物涂覆于非金属材料预连接面及预连接面向外延伸0mm~10mm的区域,然后再将钎料与金属材料置于有机活性胶状物上,将预连接件组装后置于真空炉中施焊,即完成焊接。本发明方法焊接用钎料不受难焊材料的焊接性限制,并且焊接后接头的力学性能受母材性能制约影响明显减少。采用本发明方法得到的焊接接头的抗剪强度可达35MPa~200MPa。
-
公开(公告)号:CN101381207A
公开(公告)日:2009-03-11
申请号:CN200810137400.1
申请日:2008-10-27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C03C27/00
Abstract: 一种石英纤维编织复合材料与金属材料的连接方法,它涉及纤维编织复合材料与金属材料的连接方法。它解决了现有石英纤维编织复合材料与金属材料连接方法无法解决石英纤维编织复合材料材料质地疏松对连接强度的影响,造成连接后的接头强度低的问题。本发明中石英纤维编织复合材料与金属材料的连接方法按照以下步骤进行:一、对石英纤维编织复合材料表面的预处理;二、金属材料的预处理;三、真空炉装料;四、连接:加热、保温、冷却,即完成石英纤维编织复合材料与金属材料的连接。本发明的石英纤维编织复合材料与金属材料的连接强度比现有连接方法提高了3~5倍。
-
公开(公告)号:CN119764465A
公开(公告)日:2025-04-04
申请号:CN202411748915.0
申请日:2024-12-02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H01M4/88
Abstract: 一种具有梯度化微孔层的燃料电池气体扩散层的制备方法,它涉及燃料电池气体扩散层的制备方法,它是要解决现有的梯度化气体扩散层的水气管理能力差的技术问题。制法:按醇溶剂的体积分数不同配制分散液,再将碳粉、疏水剂加入到分散液,得到不同的浆料;并将浆料按序涂覆在疏水碳纸表面,得到多层微孔层结构的气体扩散层,在纵向上形成梯度化微孔层孔道结构,气体扩散层的孔隙率为82.97%,利用本发明的气体扩散层和东丽商业气体扩散层在相同的条件下制备的燃料电池,本发明的燃料电池的峰值功率密度为1659~1833mW·cm‑2,比用东丽商业气体扩散层应用燃料电池提升21.99%~34.78%,可用于燃料电池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19557778A
公开(公告)日:2025-03-04
申请号:CN202411775867.4
申请日:2024-12-05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G06F18/243 , G06F18/2413 , G06F18/2411 , G06F18/214 , G06F18/22 , G06N3/0985 , G06N3/006 , G06N3/126
Abstract: 一种基于机器学习分类器和启发式算法的锂电池电化学模型的参数辨识方法,它涉及锂电池电化学模型的参数辨识方法,它是要解决现有的锂电池电化学模型参数辨识方法辨识效率低的技术问题,本方法:对电化学模型的参数进行敏感性分析并将其分类,选取高敏感参数作为辨识对象;初始化启发式算法,采集用于分类器训练的参数集数据和对应的收敛性的标签,计算参数集中各个参数与电化学模型收敛性的相关性;构建基于机器学习算法的分类器,先用相关性高的参数集数据训练分类器,然后用相关性较低的参数集数据对分类器进行微调;重新初始化启发式算法,迭代至设定次数或精度满足条件,完成参数的精确辨识。可用于电化学领域。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