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465899B
公开(公告)日:2025-04-04
申请号:CN202311374176.9
申请日:2023-10-23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一种压电陶瓷驱动谐振微纳米颗粒给进系统及方法,属于微纳米颗粒给进装置领域。包括微控制器、功率调节器、物料储存及谐振发生器、物料给进器、高度调节器和振动器,所述微控制器调节输出功率及波形经功率调节器后,输出给物料储存及谐振发生器和振动器,高度调节器设置于物料储存及谐振发生器下方,物料给进器设置于物料储存及谐振发生器的出料口下方,振动器与物料给进器连接中下部相贴合,适用于微纳米固体颗粒的微量给粉,解决了现在给粉粒径下限低、颗粒团聚、给料不均匀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5078448B
公开(公告)日:2024-09-06
申请号:CN202210551871.7
申请日:2022-05-18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固体材料接触热阻与导热系数联合测量的变厚度方法,通过稳态法测量单一基准厚度材料1的总热阻R1=2Rc1+Rm1、单一基准厚度材料2的总热阻R2=2Rc2+Rm2;将基准厚度的材料1和基准厚度的材料2构成接触对,测量得到总热阻R3=Rc1+Rc2+Rc12+Rm1+Rm2;相同材质的材料1,同时改变厚度为原来的n倍,与基准厚度的材料2构成接触对,测量得到总热阻R4=Rc1+Rc2+Rc12+nRm1+Rm2;相同材质的材料2,同时改变厚度为原来的m倍,与基准厚度的材料1构成接触对,测量得到总热阻R5=Rc1+Rc2+Rc12+Rm1+mRm2;联立求解以上5个方程获得5个未知数;再根据稳态条件下各向同性材料导热热阻与材料厚度和导热系数的关系,计算得到对应材料的导热系数。本发明计算精度较高,在不同导热区间的材料都能有较准确的测量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7443475A
公开(公告)日:2024-01-26
申请号:CN202311374175.4
申请日:2023-10-23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B01L3/02
Abstract: 一种压电式微液滴给进系统及方法,属于微液滴给进装置领域。其包括微控制器、功率调节器、液滴定量器、液滴给进器和振动器,所述微控制器调节输出功率及波形经功率调节器后,输出给振动器,所述的液滴定量器与液滴给进器相连,液体经液滴定量器定量输送给波滴给进器,液滴给进器外壁安装有振动器,保证了液滴滴落的稳定性,适用于液体的滴状和小流量的输送,解决了现在微液体滴状无法主动下落、微小流量输送流动下限低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8732748A
公开(公告)日:2018-11-02
申请号:CN201810560923.0
申请日:2018-06-04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增强高阶共振模吸收率的多带超材料吸收体设计方法,涉及超材料领域。基于增强高阶共振模吸收率的多带超材料吸收体设计方法应用于所述超材料吸收体中,所述超材料吸收体顶层包括一周期性微结构,所述周期性微结构至少由一对基本结构单元组成;缩小所述超材料吸收体顶层的周期性微结构中至少一对基本结构单元的间距。本发明通过缩小至少一对基本结构单元的间距形成近场耦合从而达到提高该基本结构单元的高阶等离子激元共振模式的吸收率的目的。
-
-
公开(公告)号:CN104359837B
公开(公告)日:2017-04-12
申请号:CN201410628063.1
申请日:2014-11-10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G01N21/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熔点材料颗粒相变过程高温光谱辐射特性测量系统,初级空气过滤器通过管道连接冷冻式干燥机、精密空气过滤器、稳压罐、质量流量控制计,质量流量控制计通过导线连接控制器,质量流量控制计通过管道依次连接在线式空气加热器和喷管,喷管基座上设有喷管,喷管基座和喷管置于高温室内,高温室顶部和底部分别设有两个激光光束窗口,红外激光器和紫外激光器发出的激光通过反射镜照射激光光束窗口,高温室还设有石英玻璃窗口,ICCD和紫外(红外)光谱仪和高温计通过镜头对准石英玻璃窗口,脉冲延时发生器分别通过导线连接红外激光器、紫外激光器和控制器。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能够进行高熔点材料颗粒相变过程高温辐射特性测量。
-
公开(公告)号:CN105606569A
公开(公告)日:2016-05-25
申请号:CN201610012749.7
申请日:2016-01-08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G01N21/59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N21/59
Abstract: 公开了外电场作用下液体贴壁附面层透射率的测量方法,包括:根据电场强度以及入射光线方向上的液体厚度,确定液体的贴壁附面层区域,并根据所述贴壁附面层区域确定入射光线在样品槽上的入射位置;获取入射光线的入射光强度以及入射光线透过空样品槽之后的第一透射光强度,根据入射光强度和第一透射光强度确定空样品槽的吸光强度;获取入射光线的入射光强度以及入射光线透过装有待测液体的样品槽之后的第二透射光强度;基于入射光强度、空样品槽的吸光强度和第二透射光强度,确定待测液体的透射率。本发明能够解决外加电场作用下电流变液/离子液体附面层内的透射率测量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5078448A
公开(公告)日:2022-09-20
申请号:CN202210551871.7
申请日:2022-05-18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固体材料接触热阻与导热系数联合测量的变厚度方法,通过稳态法测量单一基准厚度材料1的总热阻R1=2Rc1+Rm1、单一基准厚度材料2的总热阻R2=2Rc2+Rm2;将基准厚度的材料1和基准厚度的材料2构成接触对,测量得到总热阻R3=Rc1+Rc2+Rc12+Rm1+Rm2;相同材质的材料1,同时改变厚度为原来的n倍,与基准厚度的材料2构成接触对,测量得到总热阻R4=Rc1+Rc2+Rc12+nRm1+Rm2;相同材质的材料2,同时改变厚度为原来的m倍,与基准厚度的材料1构成接触对,测量得到总热阻R5=Rc1+Rc2+Rc12+Rm1+mRm2;联立求解以上5个方程获得5个未知数;再根据稳态条件下各向同性材料导热热阻与材料厚度和导热系数的关系,计算得到对应材料的导热系数。本发明计算精度较高,在不同导热区间的材料都能有较准确的测量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0098489B
公开(公告)日:2021-07-20
申请号:CN201910406347.9
申请日:2019-05-16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H01Q17/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四纳米柱耦合振子的近红外波段线性热光可调超窄带吸收体,属于超构材料吸收体技术领域。该吸收体包括多个周期性结构单元,每个周期性结构单元均为三层结构,底层为金属薄膜,中间层为电介质薄膜,顶层为由四个纳米柱耦合而成的振子,且振子的材料为非晶硅。该吸收体通过采用四纳米柱耦合非晶硅振子能在近红外波段形成一个超窄吸收带,成功实现了近红外波段线性热光可调超窄吸收体的设计。本发明吸收体可应用于微型光学开关,光学调节器和红外伪装。
-
公开(公告)号:CN110836725B
公开(公告)日:2021-02-12
申请号:CN201810935689.5
申请日:2018-08-16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一种高热流耦合环境下双探头热流计及其热流密度的测定方法,涉及热流测量技术领域。本发明解决了现有的热流计均无法同时测量对流热、纯辐射热流和总热流值的问题。它包括相邻设置在燃烧室内的两个探头,每个探头均包括第一冷套组件、第二冷套组件、紫铜芯体以及两根热电偶,所述第一冷套组件包括外壳、内套、第一进水管、第一出水管、分区隔板和若干折流板,外壳为桶状结构且外壳的桶底部开设有直通孔,内套包括由上到下依次同轴固接为一体且呈阶梯状分布的第一至第四圆柱段,且内套沿其中心轴向位置开设有阶梯通孔,外壳扣装在第四圆柱段上方,第一圆柱段穿装在直通孔内且第一圆柱段的顶面与外壳的桶底面位于同一水平面。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