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梯内面板楼层按钮识别方法和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3177553A

    公开(公告)日:2021-07-27

    申请号:CN202110606042.X

    申请日:2021-05-3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梯内面板楼层按钮识别方法和装置。其中的方法包括两个过程来检测与识别电梯内面板楼层按钮,分别是:相关识别网络搭建与训练过程;以及内面板楼层按钮检测与识过程。在第一过程中,搭建并利用开源数据集训练具有一定结构的卷积神经网络。在第二过程中:提出文本区域的候选区域,然后利用聚类算法给出可能的按键位置,使用第一过程中训练好的网络进行文本识别,并将识别结果和可能的按键位置结果配合,给出初步的检测和识别结果。其中的装置为试试所述方法的计算机装置。本发明的方案运算成本较低,不需要针对不同的使用环境单独训练网络,而且对噪声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对不同的使用环境较强的适应性。

    一种拉丁超立方抽样相关性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001065A

    公开(公告)日:2020-11-27

    申请号:CN202010750328.0

    申请日:2020-07-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拉丁超立方抽样相关性控制方法,属于仿真实验技术领域。所述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00、将实测数据总体中的每一个变量划分为ns个LHS等概率区间;S200、从CSTM映射出一个LHS等概率区间矩阵CSTMindex,运用unique_rows函数从CSTMindex中随机抽取一部分保留下来;S300、对Gibbs算法进行改进,从而补齐步骤二中丢失的样本点;S400、将步骤一至步骤三合并为启发式初始化策略;S500利用所述启发式初始化策略得到MPSO的初代粒子,利用MPSO,使得RSTM的相关系矩阵与CSTM的相关系数矩阵尽可能的接近,从而进一步减小RSTM与CSTM之间的相关性误差。

    一种智能汽车仿真测试矩阵生成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985092A

    公开(公告)日:2020-11-24

    申请号:CN202010750334.6

    申请日:2020-07-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智能汽车仿真测试矩阵生成方法,属于智能汽车仿真实验技术领域。所述生成方法包括:步骤一、基于自然驾驶数据提取仿真测试矩阵CSTM;步骤二、基于仿真测试矩阵CSTM运用COLHS生成新的仿真测试矩阵LSTMcor。本发明采用基于相关性控制的优化拉丁超立方算法生成智能汽车仿真测试矩阵。这种方法一方面可以保证在任意案例数下仿真测试矩阵都能具有良好的空间覆盖性,另一方面还能保留CSTM中变量间的相关关系。本发明所使用的COLHS是一种将Cholesky分解法和组合优化法相结合的算法。它既能在相关系数矩阵非正定时完成抽样,又能在相关系数矩阵正定时快速精确的对仿真测试矩阵相关性进行控制。

    一种针对腐蚀RC柱震后快速修复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550069A

    公开(公告)日:2020-08-18

    申请号:CN202010278676.2

    申请日:2020-04-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针对腐蚀RC柱震后快速修复方法,该修复方法包括搭建支撑系统;将上部板结构顶起到原始标高;将受损柱推回到初始状态;将受损严重的纵筋及箍筋截去,受损轻微的钢筋校直;将塑性铰区域核心区混凝土疏松部位碎块取出;在被截断钢筋区域进行植筋,下部植入承台内部,上端利用套筒与截断处钢筋连接;绑扎箍筋;对承台表面需加固区进行凿毛;固定保护层预制板;浇筑灌浆料;塑性铰区域外包碳纤维布。解决了如将整个结构拆除,不仅花费大量的资金,还会对人们的生产生活和出行造成严重影响,以及拆除之后,重建又需要花费大量的资金和人力,且需要很长施工周期的问题,本发明修复过程简便快捷,所用材料清洁环保,修复效果美观有效。

    一种用于结构或构件加载试验中的位移计固定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1503484A

    公开(公告)日:2020-08-07

    申请号:CN202010350816.2

    申请日:2020-04-28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用于结构或构件加载试验中的位移计固定装置,属于建筑及桥梁结构或构件试验领域。解决了现有位移计的固定方式影响试验进度和精度的问题。它包括固定平台、剪刀撑和底板平台,所述底板平台通过剪刀撑与固定平台相连,所述固定平台数量为多个,多个固定平台之间均通过剪刀撑相连,所述底板平台上设有固定螺栓孔和磁铁,所述底板平台侧面设置有调节螺栓孔。它主要用于结构或构件加载试验中位移计的固定。

    一种高韧性、低成本环保组合梁及其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423169A

    公开(公告)日:2020-07-17

    申请号:CN202010278679.6

    申请日:2020-04-10

    Inventor: 李爽 赵建军 刘坤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韧性、低成本环保组合梁及其施工方法,其中组合梁包括SWGP-PVA-ECC保护层材料,设置于保护层内部的钢筋混凝土材料层。解决了固废玻璃回收率极低,以及水泥生产过程中会消耗大量的不可再生能源,而且还会向环境中释放大量二氧化碳,加剧温室效应的问题。本发明通过SWGP-PVA-ECC保护层来代替现有的普通混凝土保护层,可有效增强梁的抗剪、抗弯承载力以及抗渗性能,可降低混凝土内部的钢筋的腐蚀程度,从而减少梁的维护、维修次数,延长其使用寿命,且SWGP主要由废弃的玻璃经回收加工而成,成本低,属于环保材料。此外,SWGP-PVA-ECC作为梁的保护层,可大大降低模板的使用量,而且使施工工艺更加简单,可提高施工效率。

    装配式混凝土框架梁柱自复位节点连接结构及拼装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335467A

    公开(公告)日:2020-06-26

    申请号:CN202010203574.4

    申请日:2020-03-20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中梁柱自复位节点连接结构及拼装方法,该结构的预制钢筋混凝土梁和预制钢筋混凝土柱通过上下平行设置的工字型钢板键垂直连接,预制钢筋混凝土梁和预制钢筋混凝土柱的连接端均安装有卡槽式钢板预埋件,两个工字型钢板键与卡槽式钢板预埋件的上下两侧的卡槽连接,若干预应力筋横穿预制钢筋混凝土梁,并穿出预制钢筋混凝土柱,每个预应力筋锚具对应旋在预应力筋的伸出端进行固定,工字型钢板键的两侧安装有耗能阻尼器。解决了如何有效提高节点的耗能能力,最大限度的降低预制构件在震后的变形破坏的问题。本发明装配后的梁柱节点在地震作用下能够耗散大量能量,地震后能够恢复到原来的初始状态。

    装配式混凝土梁柱可转动自复位节点连接结构及拼装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335465A

    公开(公告)日:2020-06-26

    申请号:CN202010202725.4

    申请日:2020-03-20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装配式混凝土梁柱可转动自复位节点连接结构及拼装方法,该结构的预制钢筋混凝土梁和预制钢筋混凝土柱通过U型连接钢板键和山字形连接钢板键的配合垂直连接,U型连接钢板键与山字形连接钢板键相对设置且通过转动定位螺栓组配合连接,能够实现相对转动,若干预应力筋依次横穿预制钢筋混凝土梁、U型连接钢板键和山字形连接钢板键,最后从预制钢筋混凝土柱穿出,并通过预应力筋锚具固定。解决了如何有效解决干式连接节点耗能不佳,且在强震作用下变形严重的问题,实现预制混凝土梁和预制钢筋混凝土柱间连接,以满足实际设计与施工中的需要,对高强螺栓施加的预紧力能够有效保证节点的抗弯刚度,使节点在地震作用较小时保持弹性状态。

    一种用于框架结构的自复位减震抗倒塌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10924556A

    公开(公告)日:2020-03-27

    申请号:CN201911310959.4

    申请日:2019-12-18

    Abstract: 一种用于框架结构的自复位减震抗倒塌结构,属于建筑技术领域。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无法同时实现对框架结构的耗能减震及抗连续倒塌的问题。它布置在框架结构的两根梁与两根柱合围区域内,滑动支座与上方的梁固接,且所述滑动支座上水平加工有长孔,两根金属支柱的下端分别与下方的梁铰接,两根金属支柱的上部分别与滑动支座通过长孔滑动连接,每根金属支柱的顶端各绕设有一根SMA丝,每根SMA丝的两端分别位于其所绕设金属支柱的两侧,且均与下方的梁固接。将耗能减震、自复位及抗连续倒塌进行综合设计,减轻框架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破坏,并且在框架结构局部破坏失效时起到支撑作用,避免整体结构的倒塌破坏。

    提高结构地震反应分析计算效率的地震记录截取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782352A

    公开(公告)日:2019-05-21

    申请号:CN201910160511.2

    申请日:2019-03-04

    Abstract: 本发明是提高结构地震反应分析计算效率的地震记录截取方法。本发明在对结构时程分析之前,预先对地震记录进行截断处理,仅将地震记录加速度时程较强部分输入到结构中进行计算分析,使得截断地震记录前后结构最大位移或最大层间位移角不改变。本发明适用于求取参数为最大位移或最大层间角且地震记录为单向水平输入的情况。本发明计算结构位移反应结果较为准确,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计算分析的时间,提高了计算效率,特别是对于复杂超高结构和持时较长的地震记录,效果更为显著。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