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2764286A
公开(公告)日:2021-05-07
申请号:CN202110132889.9
申请日:2021-01-29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G02F1/1523 , G02F1/1516 , G02F1/1506 , G02F1/01 , G02F1/00
Abstract: 一种智能调控红外发射率的热控器件及其制备方法,它涉及一种热控器件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的目的是要解决现有智能热控器件只适用于航天器的非照射环境,在太阳照射时热控器件在0.3~2.5μm吸收率很高,导致热控调节失效的问题。一种智能调控红外发射率的热控器件包括基底、电致变色器件或热致变色器件和功能膜层;所述的基底上由下至上依次为电致变色器件或热致变色器件和功能膜层。方法:一、基底材料的表面处理;二、在基底材料表面依次沉积电致变色器件或热致变色器件;三、交替沉积氟化物与ZnS或氟化物与ZnSe。本发明可获得一种智能调控红外发射率的热控器件。
-
公开(公告)号:CN107339980A
公开(公告)日:2017-11-10
申请号:CN201710425438.8
申请日:2017-06-08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于计算机视觉的斜拉索风雨激振水线识别方法,其核心是设计一种图像识别算法实现对水线形态演化的非接触式测量。该方法在斜拉索表面设置测量区域并绘制坐标网格系统,通过高速CCD相机拍摄测量区域内水线运动图片,首先根据颜色差异对比从原始图片中识别出水线;然后通过灰度修正和灰度阈值方法获得坐标网格系统二值图,基于Hough变换和最小二乘拟合将各坐标线用方程表示;最后由坐标网格系统来确定水线在索表面的分布位置。按上述方法对连续拍摄的水线运动图片进行识别即可重构出水线形态演化过程。本发明具有测量范围广,获取水线信息多,精度高的优势,且装置简单、操作便捷,易于向实际桥梁工程应用中移植。
-
公开(公告)号:CN113943928B
公开(公告)日:2023-09-12
申请号:CN202111210389.9
申请日:2021-10-18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一种有序结构可控的氧化钨电致变色薄膜的制备方法,它涉及一种电致变色薄膜的制备方法。本发明的目的是要解决现有氧化钨电致变色材料无法同时兼备大的透过率调制,快的响应速度和高的循环稳定性的技术问题。本发明电致变色薄膜是以透明导电基材为基底,采用磁控溅射技术,通过精确控制溅射功率:即功率连续可调,功率逐渐降低来制备有序结构可控的氧化钨电致变色薄膜;方法:一、超声清洗透明导电基底,烘干;二、采用磁控溅射的方法在透明导电基底上采用控制溅射功率的工艺制备有序结构可控的氧化钨薄膜。本发明用于制备有序结构可控的高透过率调制幅度、快速响应,高循环稳定性的氧化钨电致变色薄膜。
-
公开(公告)号:CN111045268B
公开(公告)日:2022-11-01
申请号:CN201911424325.1
申请日:2019-12-31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 珠海航湾科技有限公司
IPC: G02F1/15 , G02F1/1523
Abstract: 一种以氟化物为电解质层的全固态电致变色器件及其制备方法,它涉及一种全固态电致变色器件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的目的是要解决现有全固态电致变色器件的电解质层的离子电导率低,沉积的速率较慢,制备过程安全性差和透过率低的问题。一种以氟化物为电解质层的全固态电致变色器件包括基底、底透明导电层、电致变色层、氟化物电解质层、离子储存层和顶透明导电层。方法:一、在基底上依次沉积底透明导电层、电致变色层;二、以氟化物为蒸发材料,在电致变色层上沉积出氟化物电解质层;三、在氟化物电解质层上依次沉积离子储存层和顶透明导电层。本发明可获得一种以氟化物为电解质层的全固态电致变色器件。
-
公开(公告)号:CN112285982A
公开(公告)日:2021-01-29
申请号:CN202011213002.0
申请日:2020-11-06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G02F1/1523 , G02F1/153 , G02F1/15
Abstract: 一种以硅酸铝锂为电解质层的全固态电致变色器件及其制备方法,它涉及一种电致变色器件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的目的是要解决现有全固态电致变色器件的着褪色响应速度较慢,器件的透过率调制范围小和制备成本高的问题。方法:一种以硅酸铝锂为电解质层的全固态电致变色器件由自下而上依次设置的基底、下层透明导电层、离子存储层、下层保护层、电解质层、上层保护层、电致变色层和上层透明导电层组成。方法:一、采用磁控溅射法沉积下层透明导电层、离子存储层和下层保护层;二、采用磁控溅射法沉积电解质层;三、采用磁控溅射法沉积上层保护层、电致变色层和上层透明导电层。本发明可获得一种以硅酸铝锂为电解质层的全固态电致变色器件。
-
公开(公告)号:CN112853294B
公开(公告)日:2023-04-25
申请号:CN202110015542.6
申请日:2021-01-07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一种微波透明热控薄膜及其制备方法,它涉及一种热控薄膜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的目的是要解决现有微波透明热控薄膜整体太阳吸收率能达到0.45左右,整体红外发射率仅在0.7左右和微波透过率低的问题。一种微波透明热控薄膜为介质膜沉积在基底材料表面;所述的介质膜的层数≥2层,材质为Ge膜、Si膜、MgF膜、SiO2膜、Ta2O5膜、TiO2膜、Ti3O5膜、ZnO膜和ZnS膜中的两种膜或两种以上膜。方法:一、基底材料的表面处理;二、离子束轰击;三、沉积介质膜。本发明制备的微波透明热控薄膜整体太阳吸收率低于0.3,红外发射率大于0.7,微波透过率达到90%以上。本发明主要应用于航天器热控薄膜。
-
公开(公告)号:CN115185134A
公开(公告)日:2022-10-14
申请号:CN202210836491.8
申请日:2022-07-15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G02F1/163
Abstract: 一种恢复电致变色器件性能的方法,它涉及电致变色器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恢复电致变色器件性能的方法。本发明的目的是要解决现有恢复电致变色薄膜性能衰减的方法不适用于电致变色器件,电致变色器件性能衰减后限制了其商业应用的问题。一种恢复电致变色器件性能的方法为采用热处理使性能衰减的电致变色器件恢复初始性能。具体方法:将性能衰减的电致变色器件在40℃~800℃下热处理,使性能衰减的电致变色器件恢复初始性能。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简便、新颖的方法,通过加热对衰减的电致变色器件进行再生,可以显著延长器件的使用寿命,具有重要价值;使用本发明的一种恢复电致变色器件性能的方法,可以恢复到初始性能的95%~100%。
-
公开(公告)号:CN111045268A
公开(公告)日:2020-04-21
申请号:CN201911424325.1
申请日:2019-12-31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 珠海航湾科技有限公司
IPC: G02F1/15 , G02F1/1523
Abstract: 一种以氟化物为电解质层的全固态电致变色器件及其制备方法,它涉及一种全固态电致变色器件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的目的是要解决现有全固态电致变色器件的电解质层的离子电导率低,沉积的速率较慢,制备过程安全性差和透过率低的问题。一种以氟化物为电解质层的全固态电致变色器件包括基底、底透明导电层、电致变色层、氟化物电解质层、离子储存层和顶透明导电层。方法:一、在基底上依次沉积底透明导电层、电致变色层;二、以氟化物为蒸发材料,在电致变色层上沉积出氟化物电解质层;三、在氟化物电解质层上依次沉积离子储存层和顶透明导电层。本发明可获得一种以氟化物为电解质层的全固态电致变色器件。
-
公开(公告)号:CN110981217A
公开(公告)日:2020-04-10
申请号:CN201911424752.X
申请日:2019-12-31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 珠海航湾科技有限公司
IPC: C03C17/34
Abstract: 一种快速响应高循环稳定性的电致变色薄膜的制备方法,它涉及一种电致变色薄膜的制备方法。本发明的目的是要解决现有电致变色薄膜的制备工艺复杂,无法同时实现响应快和循环稳定性好的问题。方法:一、基底预处理;二、磁控溅射,得到快速响应高循环稳定性的电致变色薄膜。本发明制备的快速响应高循环稳定性的电致变色薄膜为结晶度可控的氧化钨电致变色薄膜,集成了非晶薄膜在电致变色过程中快速响应、大光学调制范围和晶态薄膜循环稳定性好的优点。本发明可获得一种快速响应高循环稳定性的电致变色薄膜。
-
公开(公告)号:CN107339980B
公开(公告)日:2019-11-12
申请号:CN201710425438.8
申请日:2017-06-08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于计算机视觉的斜拉索风雨激振水线识别方法,其核心是设计一种图像识别算法实现对水线形态演化的非接触式测量。该方法在斜拉索表面设置测量区域并绘制坐标网格系统,通过高速CCD相机拍摄测量区域内水线运动图片,首先根据颜色差异对比从原始图片中识别出水线;然后通过灰度修正和灰度阈值方法获得坐标网格系统二值图,基于Hough变换和最小二乘拟合将各坐标线用方程表示;最后由坐标网格系统来确定水线在索表面的分布位置。按上述方法对连续拍摄的水线运动图片进行识别即可重构出水线形态演化过程。本发明具有测量范围广,获取水线信息多,精度高的优势,且装置简单、操作便捷,易于向实际桥梁工程应用中移植。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