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5203846B
公开(公告)日:2017-11-21
申请号:CN201510580621.6
申请日:2015-09-11
Applicant: 国家电网公司 , 黑龙江省电力科学研究院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国网安徽省电力公司
IPC: G01R27/02
Abstract: 一种消除低温对储能电池内阻测试影响的方法,涉及电池管理技术领域。本发明是为了解决温度影响储能电池内阻测试的问题。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消除低温对储能电池内阻测试影响的方法,从理论上建立了储能电池内阻随温度变化的函数关系,通过将测量电池温度带入到关系式中,从而实现将所测的电池内阻值归一到标准温度下,从而实现消除温度对电池内阻测试的影响的目的。同时,本方法适用于不同环境温度和不同老化程度的电池。
-
公开(公告)号:CN118572736B
公开(公告)日:2025-05-09
申请号:CN202410529784.0
申请日:2024-04-29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配电网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新能源送出基地的构网型储能优化配置方法及装置,其中,方法包括:获取新能源送出基地的节点等效形式,建立新能源送出基地中外界系统遭受功率扰动与各机组频率变化之间的等效矩阵关系并求取主导特征值,以分析新能源送出基地的频率稳定性得到分析结果,从而以等效矩阵的特征值作为稳定性约束条件,储能电站规划总成本最小为优化目标,进行构网型储能电站的优化配置。由此,解决了相关技术中,由于新能源基地远离交互点,将构网型储能等调频资源部署在汇集站附近难以充分发挥其调频能力,难以实现频率和电压的平衡调节,无法有效进行改善,增加电网运行失稳的风险等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6840685B
公开(公告)日:2024-05-10
申请号:CN202310655781.7
申请日:2023-06-05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G01R31/367 , G01R31/392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基于等效电路模型和伪二维电化学模型联合预测SOP的方法,本发明首先建立储能电池的功率状态预测数学模型,该模型结合了等效电路模型和伪二维电化学模型。其次,考虑到电池运行安全约束边界条件直接影响功率预测的准确度,本发明基于P2D电化学模型建立以固相浓度和液相浓度为主的内部微观约束条件;建立基于等效电路模型建立以电压、电流为主的电池运行电信号安全约束条件。最后,将所构建的约束条件与电池功率预测模型相结合,实现储能电池功率的高精度预测。
-
公开(公告)号:CN105068015A
公开(公告)日:2015-11-18
申请号:CN201510583763.8
申请日:2015-09-14
Applicant: 国家电网公司 , 黑龙江省电力科学研究院 ,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G01R31/36
Abstract: 一种电池组性能的综合性评价方法,涉及电池管理技术领域。为了解决电池组的评价方法有局限性的问题。本发明分别根据测得的电池组、电池模块和电池单体的总容量、总能量、总功率分别与各自电池组、电池模块、电池单体的质量、体积和价格做比值,分别得到电池组、电池模块和电池单体的性能参数,将电池组与电池模块的性能参数做比值得出组/模块损失率,将电池模块与电池单体性能参数做比值得出模块/单体损失率,组/模块和模块/单体的损失率数值越小电池组的性能越好。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首次提出了用组损失率来评价电池组的性能,对电池组、电池模块、单体电池都进行了全方位、综合性的评价;适用于电池组性能的综合评价。
-
公开(公告)号:CN118644008A
公开(公告)日:2024-09-13
申请号:CN202410641484.1
申请日:2024-05-22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G06Q10/0631 , G06N3/0499 , G06N3/08 , G06Q50/06 , G06F18/24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力调控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支撑可调节资源调度域聚合评估的数据驱动方法及装置,其中,方法包括:在离线阶段生成目标电网中基本柔性资源参数和聚合商数量,以计算每个聚合可行域和每个基本柔性资源的可行域;利用每个聚合可行域和每个基本柔性资源的可行域训练前馈神经网络,获得可信评估模型;在线阶段动态接入新柔性资源参数,并对新柔性资源进行动态划分,得到其对应的最优聚合域;将新柔性资源参数和最优聚合域输入至前馈神经网络中进行可信评估,得到柔性资源的可信调控域。由此,解决了现有聚合技术难以在实际应用中对柔性资源进行动态评估划分后快速计算其可行域等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7039872B
公开(公告)日:2024-04-19
申请号:CN202311015025.4
申请日:2023-08-11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H02J3/00 , G06Q10/0631 , G06Q50/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考虑自适应不确定集的多时间尺度弱鲁棒电源调度方法,日前调度阶段基于风光电源的日前功率预测数据和历史日前预测误差构建的日前自适应不确定集,针对燃煤机组的开停机状态、机组的功率预分配问题以及正负备用计划做出决策;实时调度阶段的调度目标是基于更准确的实时预测数据,进一步调整机组功率以保证系统实时功率平衡;实时调度阶段的任务是针对抽水蓄能机组、燃气机组等快速启停机组和储能充放电功率做出优化决策,以及针对燃煤机组的日前功率预分配计划做出功率调整计划;本发明通过日前调度阶段和实时调度阶段的协调配合,能够有效缓解不确定功率对电网调度带来的影响。
-
公开(公告)号:CN114280493B
公开(公告)日:2024-03-26
申请号:CN202111525396.8
申请日:2021-12-14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G01R31/39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简化P2D模型的电池内部健康状态诊断方法及系统,其中,该方法包括:利用帕德近似原理对液相、固相扩散过程简化,再通过数学变化对简化后的相关机理行为进行解耦与简化表征,建立电池简化模型;将恒流充电测试数据输入容量损失机理模型提取负极容量,并将其辨识结果代入负极电势中,生成负极电势曲线;将利用固相简化模型生成固相负极电势曲线与该曲线拟合,提取表征的锂离子固相扩散能力;将前述已求解特征参数代入电池简化模型中,提取电解液中锂离子的扩散能力与表征电解液浓度并优化,迭代执行该过程,根据多组特征参数对待测退役电池的健康状态进行诊断。该方法提高了电动汽车退役电池内部健康状态的诊断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7175637A
公开(公告)日:2023-12-05
申请号:CN202311076470.1
申请日:2023-08-25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H02J3/28 , H02J3/38 , G06Q10/04 , G06Q10/0631 , G06Q10/0639 , G06Q50/06 , G06F30/20 , G06F17/18 , G06F111/04 , G06F111/08 , G06F113/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混合密度网络未来态场景的源网荷储配置方法,涉及电力系统领域。所述方法包括:选择合适的先验分布和期望改进函数;利用贝叶斯公式计算后验分布;生成相应的源网荷储配置容量;获得所述源网荷储配置容量的电力系统综合运营成本;利用混合密度网络,生成电网的未来态场景;评估所述电力系统综合运营成本;更新所述后验分布;重复执行所述生成相应的源网荷储配置容量至所述更新所述后验分布的步骤,直到达到所述预先设定的收敛条件。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对新能源配置后电网未来态的场景和模拟不足,无法评估不同新能源配置方案下的电力统运营效益的技术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6840685A
公开(公告)日:2023-10-03
申请号:CN202310655781.7
申请日:2023-06-05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G01R31/367 , G01R31/392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基于等效电路模型和伪二维电化学模型联合预测SOP的方法,本发明首先建立储能电池的功率状态预测数学模型,该模型结合了等效电路模型和伪二维电化学模型。其次,考虑到电池运行安全约束边界条件直接影响功率预测的准确度,本发明基于P2D电化学模型建立以固相浓度和液相浓度为主的内部微观约束条件;建立基于等效电路模型建立以电压、电流为主的电池运行电信号安全约束条件。最后,将所构建的约束条件与电池功率预测模型相结合,实现储能电池功率的高精度预测。
-
公开(公告)号:CN105068015B
公开(公告)日:2018-06-22
申请号:CN201510583763.8
申请日:2015-09-14
Applicant: 国家电网公司 , 黑龙江省电力科学研究院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国网安徽省电力公司
IPC: G01R31/36
Abstract: 一种电池组性能的综合性评价方法,涉及电池管理技术领域。为了解决电池组的评价方法有局限性的问题。本发明分别根据测得的电池组、电池模块和电池单体的总容量、总能量、总功率分别与各自电池组、电池模块、电池单体的质量、体积和价格做比值,分别得到电池组、电池模块和电池单体的性能参数,将电池组与电池模块的性能参数做比值得出组/模块保持率,将电池模块与电池单体性能参数做比值得出模块/单体保持率,组/模块和模块/单体的保持率数值越小电池组的性能越好。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首次提出了用组保持率来评价电池组的性能,对电池组、电池模块、单体电池都进行了全方位、综合性的评价;适用于电池组性能的综合评价。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