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148188A
公开(公告)日:2022-03-08
申请号:CN202111427897.2
申请日:2021-11-26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B60L53/12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抗偏移共形化无人机无线充电磁耦合结构,属于无线充电领域。解决了无人机自主无线充电传输效率低,位置精度要求较高的问题。它包括接收线圈和发射线圈,所述接收线圈以螺线管形式缠绕在机架横轴上,所述接收线圈数量为多个,每个机架横轴上均缠绕有若干个接收线圈,同一机架横轴两侧的接收线圈串联相反,异轴同侧的接收线圈串联方向相同,所述发射线圈为圆形结构,所述接收线圈设置在发射线圈上方,接收线圈与发射线圈耦合。它主要用于无人机无线充电。
-
公开(公告)号:CN110111964B
公开(公告)日:2022-02-08
申请号:CN201910518632.X
申请日:2019-06-15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模块化磁场发生装置,属于电磁场应用领域。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模块化磁场发生装置中n2(n=1,2,3,…)个正方形线圈单元构成一个主线圈,每个正方形线圈单元各引出一个相互匹配的单芯公头和单芯母头连接器,同一圈上的正方形线圈单元之间串联连接,不同圈上的正方形线圈单元之间并联连接且每个并联支路连接一个可变电阻器。本发明提出的磁场发生装置采用了模块化设计理念,通过若干个正方向线圈单元,可以方便地构成不同主线圈形状和尺寸,继而可以根据不同的实验需求,产生不同大小的均匀区的直流或交流磁场;本发明提出的磁场发生装置,可以方便地拆卸和安装正方形线圈单元,可方便地搬运相关实验设备和操作人员进出磁场发生装置内部空间。
-
公开(公告)号:CN113817714A
公开(公告)日:2021-12-21
申请号:CN202010568430.9
申请日:2020-06-19
Abstract: 一种基于变构激活策略调控生物酶马达运动行为的方法,属于生物抗菌、海洋防污、生物医药和微纳米马达合成和调控技术领域。针对现有的脂肪酶运动能力难以调控的现状,本发明将提出一种新方法来调控脂肪酶马达的运动行为。该方法步骤如下:一、利用不同方法修饰二氧化硅纳米粒子表面,使其成为亲水性和疏水性两种;二、制备生物酶马达;三、加入天然表面活性剂调控生物酶马达的运动性能。本发明基于变构激活的策略来调节脂肪酶的催化效率,从而提高脂肪酶驱动的微纳米马达的运动行为,具有操作简单、反应速度快、可控性强、成本低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0970191B
公开(公告)日:2021-09-07
申请号:CN201911356805.9
申请日:2019-12-25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H01F13/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多层屏蔽装置的退磁方法,退磁方法基于退磁线圈系统实现退磁,退磁线圈系统包括多匝退磁线圈、多个连接导线和供电模块;多层屏蔽装置包括至少两层屏蔽体,各层屏蔽体由内到外逐层套设,每层屏蔽体上均间隔缠绕多匝退磁线圈,每匝退磁线圈一半位于所缠绕的屏蔽体内侧,另一半位于所缠绕的屏蔽体外侧;各退磁线圈均通过相应的连接导线接入供电模块;供电模块包括控制器,控制器与各连接导线连接;退磁方法包括:向各退磁线圈通入相应的退磁电流,令各层屏蔽体先由内向外逐层退磁,再由外向内逐层退磁,退磁电流强度大小根据各层所述屏蔽体的尺寸设定。该方法相较于现有的退磁方法能够有效提高退磁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3030197A
公开(公告)日:2021-06-25
申请号:CN202110325517.8
申请日:2021-03-26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的一种气体传感器漂移补偿方法涉及气体传感器及传感器阵列漂移补偿领域,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基于神经网络的方法需要在目标域中使用大量标签数据的问题,方法具体步骤包括:步骤一、采集多组分气体样本中至少一种气体浓度所对应的传感器输出数据;步骤二、将传感器输出数据输入到基于平衡分布适应BDA模型中,进行特征提取,预测得到目标域数据的伪标签;步骤三、依据伪标签,通过K邻近KNN算法对目标域数据进行分类;步骤四、在令目标域数据的分类更精确前提下,用上一轮得到的标签更新伪标签并多次迭代;得到更新的BDA模型;其中BDA模型中的迭代次数为T;步骤五、使用更新的BDA模型对气体传感器的漂移进行补偿。
-
公开(公告)号:CN112550010A
公开(公告)日:2021-03-26
申请号:CN202011417220.6
申请日:2020-12-07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B60L53/12 , B60L53/1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智能位置感知技术的电动汽车无线充电可视化对位引导系统及方法,属于电动汽车无线充电领域。对位引导系统包括接收端,接收端设置在电动汽车上,包括车载接收端线圈、车载摄像头、WIFI通讯模块、可视化液晶显示屏、车载数据处理器、车载控制器和高速CAN通讯模块,车载接收端线圈设置在车底,可视化液晶显示屏、车载数据处理器、车载控制器和高速CAN通讯模块均与车载摄像头连接,车载摄像头与WIFI通讯模块连接。本发明不增设外部传感器或辅助线圈,仅依靠处理汽车自带的传统摄像头呈现的视觉参量以及测量无线充电耦合机构产生的电磁参量实现对电动汽车实现精准的智能位置感知。
-
公开(公告)号:CN112510847A
公开(公告)日:2021-03-16
申请号:CN202011335324.2
申请日:2020-11-25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用于无人机无线充电的轻量化共型螺线管式耦合机构,该机构包括设置在降落面上的多个发射端和设置在无人机上的接收端,接收端绕制于无人机支架底部的无人机支架横梁上,接收端包括接收端磁芯和绕设在接收端磁芯上的接收端线圈,接收端磁芯为圆筒形,发射端包括发射端磁芯和设置在发射磁芯上的发射端线圈,发射端线圈包括至少两个分线圈,发射端磁芯为长方体型。解决现有无人机无线充电不共型,电磁干扰大的问题,提出一种用于无人机无线充电的轻量化共型螺线管式耦合机构,以提供无人机无线电能补给解决方案,提高无人机无人化水平,接收机构采用螺线管式线圈,能够与无人机支架共型,不改变无人机外形。
-
公开(公告)号:CN112421804A
公开(公告)日:2021-02-26
申请号:CN202011434508.4
申请日:2020-12-10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互操作性的自主式无人潜航器水下无线充电及智能对位引导系统及方法,属于自主式无人潜航器的无线充电领域。自主式无人潜航器能实现自主导航返坞,接驳坞站设有能容纳无人潜航器本体的空间,接驳坞站的前端设有喇叭口型引导机构,液压机械臂径向安装在接驳坞站的内侧壁上,绝缘橡胶夹具安装在液压机械臂的前端,发射端线圈内嵌在绝缘橡胶夹具的内部。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具有互操作性的自主式无人潜航器水下无线充电及智能对位引导系统及方法,可以对不同口径、不同线圈安装位置的无人潜航器实现自主返航、精准对位引导回充,且具有较高的互操作性,自动化程度高。
-
公开(公告)号:CN110875635B
公开(公告)日:2021-02-12
申请号:CN201810916674.4
申请日:2018-08-13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用于提升电动汽车无线充电互操作性的发射线圈阵列控制方法,属于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技术领域。所述方法包括步骤一:建立控制方法对应的控制系统;步骤二:进行控制系统的初始化;步骤三:负载判断;步骤四:参数处理;步骤五:DC‑DC调压电路调节。所述控制方法应用于电动汽车无线充电领域中,具有与不同类型接收线圈之间实现互操作性等特点。
-
公开(公告)号:CN107623364B
公开(公告)日:2020-12-29
申请号:CN201710892238.3
申请日:2017-09-27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 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应用于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的双向空间磁场适应型电能接收端,涉及无线电能传输技术领域。本发明是为了解决现有的电动汽车充电时,存在当位置偏移时耦合磁场磁通下降导致的系统功率降低的问题。一号线圈和二号线圈的结构相同,一号线圈和二号线圈平置在磁芯的底部,且一号线圈和二号线圈部分重叠,一号线圈和二号线圈组成接收线圈,磁芯用于增强接收线圈的自感以及接收线圈与发射线圈之间的耦合系数,状态检测与切换控制器用于对一号线圈和二号线圈中的感应电压进行检测,通过对一号切换开关和二号切换开关进行切换,保证任意时刻一号线圈和二号线圈中的感应电压正向串接,实现接收线圈与发射线圈的耦合为负载充电。它用于扩大有效电能接收区域。
-
-
-
-
-
-
-
-
-